第169章 河工纪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诸葛明指着天边的启明星:“殿下你看,天快亮了。商羊那边,得派人盯着点,工部那些老油条,指不定会给他使什么绊子。

  他们见商羊得了殿下看重,心里肯定不服气,少不了要给他穿小鞋,找他的麻烦,得多加小心。”

  袁泽点头:“让白起多派几个人,别让人动歪心思。对了,把我那套《河工纪要》找出来,明儿让商羊带上,兴许用得上。

  那本书是前朝老河工留下的,里面记了不少治理河道的法子,商羊在工部当差,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正说着,苏思雨的丫鬟来了,给袁泽递了封信。

  袁泽拆开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信上就那么几句话,说粥棚没事了,多谢殿下记挂,还说商羊名副其实,让他多担待。

  “这姑娘,倒会替别人说话。”袁泽把信折好,塞进怀里,

  “自已刚经历了一场风波,不说自已受了委屈,反倒替商羊说好话,真是个明事理的。”

  他看向诸葛明,“先生,你说咱们这大乾,是不是就像这粥棚?看着乱糟糟的,可只要人心齐,再难的坎儿也能迈过去?

  商羊在改,苏姑娘在拼,其他人也在做些正经事,这么多人都在使劲儿,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吧?”

  诸葛明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轻轻“嗯”了一声。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一下,两下,清脆得很,像是在为新的一天敲开大门。

  天亮的时候,商羊揣着袁泽给的《河工纪要》,揣着娘给的咸菜,还揣着满肚子的干劲,往工部去了。刚到门口,就见个小吏候着,见了他忙拱手:

  “商大人,李大人在里头等着呢,特意吩咐了,让您直接去书房。

  李大人一早就在念叨您了,说要跟您好好聊聊漕运的事。”

  商羊心里暖烘烘的,跟着小吏往里走。工部的院子里堆着不少木料石块,几个工匠正叮叮当当地凿着什么,敲得火星子乱飞,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李大人的书房挺简单,就一张旧书桌,墙上挂着幅黄河图。见商羊进来,李大人放下手里的算盘:“来了?坐。

  路上没耽搁吧?我还以为你得晚点到,没想到这么早就来了,看来是真把差事放在心上了。”

  商羊刚坐下,李大人就把一摞账册推过来:“漕运的事,你昨儿想必看了些。这里面的弯弯绕,水很深。

  从船工到闸官,再到各地的粮官,层层都想捞点好处,朝廷拨下去的粮食,能有七成到百姓手里就谢天谢地了。”

  他指了指账册,“今儿你就跟着老张去码头,实打实看看,才知道问题出在哪。

  老张在码头待了三十年,门儿清,你多跟他问问,准能学到东西。”

  商羊赶紧点头:“谢大人指点。属下一定好好学,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那本《河工纪要》,“李大人,这是太子殿下让属下带来的,说是对河工或许有用。

  殿下说,这里面记了不少前朝治理河道的法子,让您看看能不能用上。”

  李大人翻开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这……这是前朝水利专家的手稿!殿下竟有如此宝贝?

  我年轻时就听说过这本《河工纪要》,据说里面的法子能解黄河水患,可惜一直没机会见到,没想到今儿能在你这儿看到,真是太意外了!”

  他越看越激动,拍着商羊的肩膀,“你能得殿下如此看重,可得好好干,别辜负了这份信任!有了这本手稿,咱们治理河道就有谱了,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啊!”

  随后,商羊跟着工部老张去码头,一路听老张念叨:“商大人,不是小的多嘴,这漕运啊,就怕‘雁过拔毛’。

  船工要好处,说是起锚费力,得给点辛苦钱;闸官要孝敬,说开关闸门费神,得意思意思;到了地方,粮官还要抽成,说保管粮食不容易,层层扒下来,朝廷十成粮到地方七成不错了。”

  老张叹了口气,“就拿上个月来说,一批赈灾粮从江南运过来,路上被扒了近四成,到了灾区,根本不够分,老百姓怨声载道的,可谁也没办法。”

  商羊边走边记,忽然指着一艘空载的粮船问:“这船看着挺新的,怎么不装货?

  船身干净,缆绳也结实,不像是出了故障的样子啊。”

  老张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眉头皱了起来:“哎,别提了。这船主是户部王侍郎的远房侄子,说是船底漏了,要修。

  可小的瞅着,这船前天才刚运完粮,好端端的,哪就漏了?

  依我看啊,八成是又想耍什么花样,这漕运上的猫腻,多着呢。”

  商羊心里一动,让老张找来个懂行的老船工,悄悄问了几句,心里就有了数。

  他谢过老张,转身往东宫去——有些事,得赶紧跟袁泽说。

  路上他心里盘算着,这王侍郎的侄子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打着修船的幌子干这种勾当,要是不整治整治,漕运迟早要出大问题。
  http://www.hlys.cc/29654/1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