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招贤堂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政事堂内烛火通明,袁泽端坐龙椅侧的监国宝座上,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百官,最终落在手持羽扇的诸葛明身上,沉声道:“前日天幕所现王阳明先生生平,诸位都已见过。

  ‘知行合一’四字,当为天下士人立身之本,更该是我大乾新政的根基。

  本宫决意设立‘招贤堂’,广纳天下奇才,若阳明先生愿入仕辅政,朕亲自出城十里相迎;若他一心讲学,本宫亦不强求。诸葛先生,此事关乎新政人才根基,便交由你全权负责。”

  诸葛明上前一步,羽扇轻摇,扇面“隆中对”残墨在烛光下若隐若现,他躬身行礼:“殿下英明,臣有一请,在招贤堂旁设‘论道轩’。

  每月初一、十五对外开放,无论工匠百还是山野隐士,只要有真知灼见,皆可入内论学,其所言所著,可直接呈递御前,无需经六部层层审批。

  如此一来,既能打破官场壅塞之弊,也能让殿下听到最底层的声音。”

  袁泽眼中闪过赞许,抬手示意他起身:“正合本宫意!新政既要改制度,更要变风气。

  设‘论道轩’,要让天下人知道,大乾选才,只看能力,不看出身。你尽快拟出‘论道轩’的章程,三日内呈给本宫。”

  “臣遵旨!”诸葛明拱手应下,退回队列。

  就在这时,商羊快步走出来。他青色的官袍上沾着些铁屑,一看就是刚从工坊赶过来,腰间挂着的鲁班牌叮当作响。

  “殿下,之前殿下在工部设立了‘利器局’,召集了一百多个工匠在研究幕上的燧发枪。如今已有成品,只是无法量产……”

  袁泽眉头微蹙:“何出此言?是工匠技艺不足,还是材料短缺?”

  “是钢材不行!”商羊急声道,“燧发枪枪管需‘百炼钢’,可如今工部的炼钢法,最多只能炼出‘五十炼’的钢,强度远远不够,装上火药一开枪,枪管就容易炸膛。

  臣已让工匠试过多种方法,都没能突破,这才急着来向殿下请罪。”

  袁泽闻言,从袖中取出一本蓝布封面的小册子,起身走下台阶递给他:“无需请罪,这是本宫根据天幕信息整理的《高炉炼钢与火药纪要》,里面详细写了高炉的尺寸、鼓风装置的改进方法。

  还有火药的精准配比——硝石七十份、硫磺十五份、木炭十五份,必须翻炒三次、过筛两次,颗粒要像小米一样细,才能装枪使用。你拿去给工匠们参考,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商羊双手接过册子,飞快翻开,眼睛越睁越大,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殿下!这……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份纪要,再加上改进的设备,‘百炼钢’定能炼出来!只是……”

  他话锋一转,又露出难色,“造燧发枪需要大量精铁,可如今北疆和内地的铁矿开采人手不足,就算炼出了好钢,没足够的铁料,还是没法量产。”

  “人手之事,本宫已有安排。”袁泽走回宝座,重新坐下,“陈嘉庚先生从南洋传来消息,他已联络了三百多名擅长冶金的海外乾人工匠,这几日就会抵达泉州,到时候让他们直接去铁矿和工坊支援。

  另外,本宫已下旨,从内地迁移五万农户前往北疆,其中一万多人以前是矿工,等他们在北疆安顿好,就调去矿山挖矿。

  你记住,工匠和矿工是大乾的根基,工坊和矿山的食宿要按最高标准准备,工钱每月不得少于三百文,若有官吏敢克扣,以贪腐罪论处,绝不姑息!”

  商羊连忙躬身:“臣遵旨!臣定当善待工匠与矿工,绝不让他们受半分委屈!”说罢,捧着册子快步退了出去,生怕耽误片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启禀太子殿下,苏思雨姑娘求见,说是有‘启智女学’招生之事要向您禀报。”

  袁泽脸上露出温和的神色,笑道:“快请她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走进殿内,她梳着简单的双丫髻,头上插着一根木簪,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正是苏思雨。

  她见到袁泽,连忙躬身行礼:“民女苏思雨,见过太子殿下。”

  “苏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袁泽示意内侍搬来椅子,“今日前来,是为‘启智女学’的招生情况吧?”

  苏思雨起身坐下,将手中的册子递过去:“回殿下,遵照您的吩咐,长安首期共招收两百名女学生,其中穷人家的女孩一百二十人,商人的女儿五十人,勋贵家庶出的女儿三十人。

  如今已经开课一个月了,学生们不仅学习识字算数,还修习纺织、医术,进步都很快。只是今日来,是想向殿下请示两件事。”

  “你说。”袁泽翻开册子,仔细看着上面的学生名录。

  “第一件事,”苏思雨语气诚恳,“如今有不少各州府的百姓来信,希望‘启智女学’能在当地开设分校,让更多女孩有读书的机会。民女想请殿下恩准,在各州府修建校舍,增设分校。”

  袁泽点头:“此事可行,教育不分地域,既然百姓有需求,本宫就准了。

  你回去后拟一份分校建设计划,户部会拨付五万两银子,要求一个月内动工,半年内完工,确保各州府的女孩都能尽快入学。”

  “谢殿下!”苏思雨眼中闪过喜色,又道,“第二件事,民女斗胆请求,允许‘启智女学’的学生参加府试。

  哪怕只是让她们试一试,也能让天下女子知道,读书不是男子的专属,女子也能通过科举实现抱负。”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站在一旁的礼部侍郎张济终于忍不住站出来,急声道:“殿下,万万不可!‘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科举都是男子的事。

  若让女子参加府试,岂不乱了男女之别、尊卑次序?还请殿下三思!”

  袁泽看向张济,语气平静却带着威严:“张大人,你家中有五个女儿,你可曾让她们读书识字?”

  张济一愣,脸色瞬间发白,支支吾吾地说:“这……臣的女儿,只需学习女红、管家便可,读书识字对她们来说没用。”

  “没用?”袁泽提高声音,“若你的女儿被人诬陷,却因不识字无法写状纸;若你家中无男丁,家产被族亲侵占,却因不懂律法无法维权,到时候你还会觉得读书没用吗?”

  他转向苏思雨,语气缓和下来,“府试之事,本宫准了。从今年秋闱开始,‘启智女学’的学生可凭学籍报名参加府试,若考中了,与男子一样享有秀才的功名。”

  苏思雨激动得站起身,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深深躬身:“民女代表天下女子,感谢殿下!殿下的恩情,民女永世不忘!”

  “你不必谢本宫,”袁泽扶起她,“女子亦是大乾的子民,她们有权利追求知识,有权利实现自已的价值。好好办学,让更多女孩走出蒙昧,这才是对朕最好的回报。”

  苏思雨用力点头,捧着册子躬身退下。

  袁泽看了眼沙漏,发现已近晚间八点,便对众人说:“今日议事就到这里,诸位都回去休息吧。”

  百官退去后,袁泽起身前往东宫文华殿——新政署的官员们还在那里忙碌,北疆的各项事务都需要他亲自敲定。

  刚踏入文华殿,就看到诸葛明和白起坐在案前,面前的茶杯早已凉透,显然是等候许久。

  诸葛明见他进来,连忙起身递上一卷厚厚的文书:“殿下,这是臣与白将军昨日拟定的北疆休养生息计划,分为‘民、农、兵、商’四个部分,您过目。”

  袁泽接过文书,在案前坐下,仔细翻阅起来,一边看一边问道:“‘民之篇’中说要迁移十万农户去北疆,每户分一百亩田,免三年赋税,这迁移途中的保障措施,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白起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殿下,迁移途中,每户每日供给二升米、十文钱,由户部派专人护送,每支迁移队伍配备三名监察御史,若发现有官员克扣粮草、搜刮民财,当场斩立决,绝不姑息。

  农户抵达北疆后,由牧农局统一安排住房,房内配备床、桌子、锅灶等基本用品,第一年的种子、农具都由朝廷免费提供,确保他们能尽快安顿下来,安心耕种。”

  “‘官吏克扣,立斩不赦’这一条,要单独写入《大乾律》的补充条款,让所有参与迁移的官员都清楚,百姓的救命钱,碰不得!”

  袁泽在文书上画了个红圈,又问,“迁移的农户中,有一万是以前的矿工,他们安顿好后,要优先调去矿山挖矿,工钱要比内地高两成,让他们能安心干活。此事你们安排好了吗?”

  诸葛明点头:“臣已经和户部、工部商议过了,矿工的安置地点就在铁矿附近,方便他们上下班,工坊还会为他们修建宿舍,配备家属区,让他们能安心留在北疆。”

  “很好。”袁泽继续翻看,“‘农之篇’中提到要设‘农科所’,让南洋来的农学家教百姓科学种地,这个‘农科所’的选址和人员安排,都落实了吗?”

  “回殿下,‘农科所’选址在北疆的平原地带,那里土地肥沃,适合试验新的农作物。

  诸葛明答道,“另外,我们还计划修建‘通济渠’,连接北疆的各大水系,解决灌溉问题。

  目前,水渠的路线已经规划好,下个月就可以动工,预计半年内完工。”

  袁泽放下文书,看向白起:“边军的训练计划,你们拟定好了吗?神机营的士兵挑选得怎么样了?”

  白起递上另一卷文书:“回殿下,这是边军的训练计划。边军留两万人驻守关隘,其余八万人分驻各地,一边练兵,一边种地,实现自给自足,减轻朝廷的负担。

  神机营的五千精兵已经挑选完毕,都是从边军中选出的精锐,其中一千人以前是猎户,枪法精准,臣打算让他们担任小队长,带队训练。

  只是,神机营的训练需要大量火药,如今工部的产量还跟不上,恐怕会影响训练进度。”

  “你派人去利器局,跟商羊说,神机营的火药需求要优先供应,哪怕暂缓民用器械的生产,也要确保神机营的训练。”

  袁泽思索片刻,又道,“本宫已经让户部拨付五十万两银子,在北疆设立‘火药工坊’,就地生产火药,这样既能节省运输时间,又能保证供应。

  工坊的工匠要从内地挑选,优先选择家在北疆的工匠,让他们能就近照顾家人,安心留在北疆。”

  “臣遵旨!”白起躬身应下,又想起一事,“殿下,草原的鞑靼部首领阿古拉派人来打听消息,问我们是否愿意结盟攻打匈奴。

  臣按照您的吩咐,回复说‘大乾愿意和草原和平共处,只要不侵犯边境,就互相做生意’,但阿古拉好像不太相信,还在边境留了不少暗哨,监视我们的动向。”

  袁泽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轻声道:“阿古拉不相信是正常的。以前大乾和草原,不是打仗就是互相抢掠,突然说要和平共处,换谁都会怀疑。

  你不用跟他费口舌解释,而是要让他看到实际利益——让草原的百姓看到,和大乾做生意,能买到便宜的粮食、布匹、茶叶,能过上安稳日子,比打仗强得多。

  只要草原百姓尝到了和平的甜头,阿古拉就算想打仗,也得不到支持。”

  他转向诸葛明:“边境互市的准备工作怎么样了?第一批要交易的物资,都准备好了吗?”

  “回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诸葛明笑着说,“陈嘉庚先生从南洋运来的茶叶、布匹,还有工部生产的新农具、瓷器,都已经运到北疆的互市点了。

  互市的管理人员也已经到位,都是从海外乾商中挑选的,经验丰富,能确保互市顺利进行。每月初一、十五开放,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交易规则,防止出现欺诈、强买强卖的情况。”

  “很好。”袁泽点头,“互市的关税要合理,不能太高,避免让草原百姓觉得吃亏。关税收入全部用于北疆的建设,每月要公布收支情况,让百姓知道这些钱用在了哪里。”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泉州传来急信!陈嘉庚先生说,三百多名华侨工匠已经坐船抵达泉州,其中二十多人擅长冶金和造船。

  另外,南洋乾人商号捐赠的一百万两银子、十万石粮食也已经到港,正准备运往北疆。”

  袁泽心中一喜,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太好了!你立刻去通知户部,派十艘大船前往泉州,妥善安排工匠和物资的运输。

  工匠直接送到工部和北疆的火药工坊,粮食运到北疆的各州县,当面分发给迁移的农户,让他们签字画押,确保每一粒米都能送到百姓手中,不准有任何官员克扣。”

  “臣遵旨!”内侍退下后,袁泽的心情好了不少,北疆的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这让他对新政充满了信心。

  诸葛明轻摇羽扇,忽然开口:“殿下,臣还有一事担忧。

  匈奴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进犯,但仍在阴山以北虎视眈眈,他们的骑兵时常骚扰边境,掠夺百姓。

  若我们一味地休养生息,不做防备,匈奴会不会以为我们软弱可欺,趁机大举进攻?”

  还有之前天幕曾明示说天玄十七年匈奴大举入侵,差不多还有三年时间。”

  袁泽拿起桌上的北疆地图,手指在“阴山”处点了点:“阴山是北疆的天然屏障,我们已经在阴山脚下修建了三座堡垒,派驻了五千兵力,只要守住这里,匈奴就很难南下。

  另外,本宫已经让魏征在修订《大乾律》时,加入‘草原部族归附条款’——如果匈奴有部族愿意归附大乾,就可以享受和大乾百姓一样的待遇,分田、读书、做官,一视同仁。

  匈奴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只要有一个部族归附,其他部族就会心动,到时候不用我们动手,匈奴自已就会内乱。”

  白起眼中闪过赞赏:“殿下这招‘分化瓦解’真是高明!比单纯的军事打击有效得多。

  白起眼中闪过赞赏:“殿下这招‘分化瓦解’真是高明!比单纯的军事打击有效得多。

  草原百姓常年受战乱之苦,早就渴望安稳日子,只要我们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自然会选择归附。

  臣这就去安排,让边境的士兵多向草原部族传递我们的政策,让他们知道归附大乾的好处。”

  袁泽点头:“此事就交给你去办,记住,要以安抚为主,不可用强硬手段逼迫。我们要让草原百姓心甘情愿地归附,而不是害怕我们的武力。”

  “臣明白!”白起躬身应下。

  这时,一名幕僚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走进殿内,躬身道:“殿下,这是户部送来的上个月国库收支账册,请您过目。”

  袁泽接过账册,仔细翻阅起来,脸上渐渐露出笑容:“不错,上个月虽然北疆军费开支巨大,但商税和田税都有显著增长,再加上海外乾人的捐款,国库已经有五十万两银子的盈余了。”

  诸葛明凑上前看了一眼,笑道:“商税增长二十万两,想必是商羊推行的‘器械标准化’起了作用。农具产量增加,农民收成好了,自然有更多的钱购买生活用品,商税也就跟着涨了。”

  “正是如此。”幕僚点头道,“江南地区推广番薯种植后,田税也增加了十万两。番薯亩产高,适应性强,很多农民都愿意种,今年江南的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太好了!”袁泽合上账册,对幕僚说,“你回去告诉户部,国库有了盈余,就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

  幕僚躬身:“臣遵旨!臣这就去通知户部,按照殿下的吩咐执行。”

  待幕僚退下,诸葛明看着袁泽,感叹道:“殿下自监国以来,日夜操劳,新政的每一项政策都围绕着百姓,如今初见成效,真是大乾之幸,万民之幸啊!”

  袁泽摆了摆手:“这都是君臣同心,百姓支持的结果。若没有你们尽心尽力地辅佐,若没有百姓的理解和配合,新政也不可能推行得如此顺利。”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勋贵虽然暂时被压制,但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还会联合其他勋贵给我们制造麻烦。

  另外,匈奴虽然暂时没有动静,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

  白起道:“殿下放心,臣已经加强了边境的巡逻,只要匈奴敢来犯,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至于那些勋贵,只要他们敢触犯律法,臣就会联合魏征大人,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袁泽满意地点头:“有你们这句话,本宫就放心了。现在北疆的休养生息计划已经基本拟定,接下来就要靠你们去落实了。

  诸葛先生,招贤堂和论道轩的筹备工作要抓紧,争取早日建成,为朝廷招揽更多的人才。商羊那边,你也要多关注,确保燧发枪能尽快量产,火药工坊能早日投产。”

  诸葛明拱手:“臣遵旨!臣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启禀太子殿下,苏思雨姑娘再次求见,说是有关于启智女学分校建设的事情要向您请示。”

  袁泽笑道:“苏先生倒是勤勉,刚走没多久又回来了。快请她进来。”

  苏思雨走进殿内,手里拿着一张图纸,躬身道:“殿下,民女刚才回去后,就立刻拟定了启智女学分校的建设计划和图纸,想请殿下过目。

  另外,民女还有一个想法,想在分校里设立专门的纺织和医术课程,让女学生们能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将来也好谋生。”

  袁泽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点头道:“这个建设计划很详细,选址也很合理。设立纺织和医术课程的想法也很好,女子不仅要读书识字,还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真正独立。你这个想法,本宫准了。

  工部会按照你的计划和图纸进行施工,你有什么需求,也可以直接和工部沟通。”

  苏思雨喜出望外:“谢殿下!有了殿下的支持,民女一定能把启智女学办得更好,让更多的女子受益。”

  袁泽笑道:“本宫相信你。你只管放手去做,本宫会做你坚强的后盾。”

  苏思雨躬身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袁泽看了眼沙漏,发现已经快到子时了,便对诸葛明和白起说:“时间不早了,你们也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早朝,有什么事情,我们明天再议。”

  诸葛明和白起躬身行礼后,便离开了文华殿。

  殿内只剩下袁泽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感慨万千。

  监国两个多月来,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有过困难,有过阻碍,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希望。

  新政的推行虽然艰难,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百姓的生活在慢慢变好,朝廷的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强。

  他知道,新政之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他心中装着百姓,只要君臣同心,上下协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实现大乾的繁荣昌盛。

  袁泽拿起桌上的监国玉玺,轻轻抚摸着,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不负父皇的重托,不负百姓的期望,将大乾建设成远超天幕时的乾朝,成为一个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的盛世王朝!

  夜色渐深,文华殿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照着袁泽坚定的身影。他知道,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新的挑战也在等待着他,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带着这份初心和使命,在新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http://www.hlys.cc/29654/2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