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引路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尾盘清空后的第二周,沈静神秘兮兮地凑到苏予锦面前:“想不想换个战场?“

  她从包里取出一份精致的聘书,国内顶尖房企“翰融地产“的招聘启事,薪资是现在的两倍有余。

  苏予锦倒吸一口凉气:“这......我够格吗?“我怕我不得行。我刚入这一行,好多都不太懂。

  “怎么不够?“沈静挑眉,“尾盘都能卖得风生水起,还怕挑战新项目?“她压低声音,“翰融的营销总监是我朋友,正在组建精英团队。“已经有外地的销售过来面试,这是一个机会,你可不能错过。那边我都说好了,你明天直接去面试。相信你可以的,不能让我失望。

  那晚苏予锦对着招聘要求反复比对,越看越心慌:“要求三年高端项目经验,我只有一年;要求独立操盘过十万方以上项目,我最多只负责过五万方的尾盘......“

  “别急着否定自己。“视频那头,沈静正在敷面膜,“明天我带你去见个人。“

  翰融地产的会客室里,苏予锦紧张得手心冒汗。营销总监杨总快速翻阅着她的简历,眉头微蹙。

  “苏小姐的履历确实......比较特别。“杨总放下简历,“能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翰融吗?“

  苏予锦张了张嘴,准备好的说辞突然卡在喉咙里。正在这时,沈静自然地接过话头:

  “杨总,予锦最难得的是她的韧性。去年市场下行期,她一个人完成了尾盘清盘,客户满意度98%。这是详细数据。“沈静递上一份精心准备的报告。

  杨总仔细翻阅着,神色渐渐缓和:“确实不错。不过翰融的项目体量更大,要求也更高。“

  “所以我们来了。“沈静微笑,“予锦需要平台,翰融需要肯拼的人才,双赢。“

  从翰融出来,苏予锦还在发懵:“静姐,那些数据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从决定带你跳槽那天就开始整理了。“沈静眨眨眼,“要让人看到你的价值,光靠说可不行。“

  面试安排在三天后。前夜,苏予锦紧张得失眠,凌晨三点给沈静发消息:「我还是没把握」

  没想到沈静立刻回复:「开门」

  她居然带着夜宵等在楼下:“就知道你会怂。“

  两个女人在客厅里边吃烧烤边模拟面试,沈静扮演各种刁钻的面试官:

  “如果项目开盘遇冷怎么办?“

  “如何协调跨部门合作?“

  “怎样快速了解客房户需求?“

  每个问题都直击苏予锦的薄弱环节。当她答得磕磕绊绊时,沈静并不急着给答案,而是引导她:“想想我们卖尾盘时,你是怎么说服那个挑剔的老教授的?“

  “我......我注意到他一直在看学区政策,就重点介绍了教育资源......“

  “对!这就是洞察需求。在高端项目里,这叫精准营销。“

  天快亮时,沈静把整理好的问答要点塞给苏予锦:“记住,你不是能力不够,只是还没学会把经验转化成资本。“

  面试当天,苏予锦在翰融气派的会议室里,再次见到了杨总和其他三位高管。

  “苏小姐,假设现在有个高端项目面临竞品打压,你会如何破局?“

  苏予锦深吸一口气,想起沈静的叮嘱:“高端客户最在意的是专属感和保值性。我会先从老业主入手,打造私宴增加黏性,同时联合银行推出定制理财方案,凸显项目金融属性......“

  她越说越从容,那些在尾盘积累的经验,此刻都成了独到的见解。

  杨总眼中闪过赞赏:“很有意思的思路。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翰融?“

  这次苏予锦没有犹豫:“因为这里能让优秀的的人更优秀。“

  回家的地铁上,她收到沈静的消息:「怎么样?」

  她回复:「静姐,谢谢你让我看见更好的自己」

  录取通知来得比想象中还快。但真到了签合同这天,苏予锦又犹豫了。

  “静姐,我还是怕......“

  “怕什么?“

  “怕跟不上,怕让你失望......“

  沈静放下手中的咖啡,神情突然严肃:“予锦,你记得我们卖的第一套尾盘吗?那对老夫妻本来嫌楼层太高,你说'站得高看得远,每天都能看见孙子学校的操场'。“

  苏予锦怔怔点头。

  “后来老太太偷偷告诉我,就是这句话打动了她。“沈静握住她的手,“你拥有最宝贵的东西共情力。还有你能快速的了解客户的需求。这是再多技巧都换不来的。“

  她取出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是杨总的声音:“小沈,你推荐的这个苏予锦确实特别。在行业里待久了,很难得还能保持这样的真诚。“

  苏予锦的眼眶湿了。职场遇到真心朋友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而自己何其幸运,刚好遇到。

  入职翰融的第一天,沈静特意陪她熟悉环境。

  “这是项目资料库,所有案例都在这里。“

  “食堂在二楼,红烧肉每周四供应。“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吃。

  “杨总办公室在转角,她喜欢喝手冲咖啡。“

  每个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临走时,沈静塞给她一个小本子:“我的'生存宝典',遇到困难就翻翻。“

  苏予锦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注意事项:

  “周二上午别找财务“

  “设计部小李对图纸特别较真“

  “项目部老周喜欢抽这个牌子的烟“

  最让她感动的是最后一页:

  “记住,你比想象中更强大。不要自卑,要时刻的相信自己能行。

  入职翰融的第一个月,苏予锦仿佛一块被投入熔炉的生铁,承受着高温与重压。与她同期入职的,不乏来自各大房企的精英,言谈间“容积率”、“资产配置”、“现金流”等专业术语信手拈来,那份从容与资深让她相形见绌。办公室表面和气,底下却暗流涌动,偶尔飘来的审视目光和意有所指的“经验论”,都让她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资深环境之间的隔阂。

  万幸,她有沈静这个“导航仪”和“强心剂”。那本“生存宝典”被她翻得起了毛边,沈静的远程支援更是随叫随到。

  “予锦,别被那些术语唬住,”沈静把苏予锦拉到茶水间“轻声细语的告诉她。你最大的武器是接地气。晨会汇报,就把我们复盘尾盘客户的那套拿出来,数据是骨架,客户故事才是血肉,比干巴巴的理论动人。”

  苏予锦深吸一口气,照做了。在第一次项目例会上,当她把“为给儿子凑婚房首付,咬牙卖掉老城区步梯房的张阿姨”的故事,与某一户型的空间利用和总价控制联系起来时,她看到一直低头记录的杨总,笔尖停顿,抬起了头。

  “角度很独特,贴近真实需求。继续。”杨总的肯定虽简短,却像一道光,驱散了苏予锦心中些许阴霾。

  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是融入团队,并在这精英环绕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苏予锦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熟悉浩如烟海的项目资料、研究竞品优劣势、梳理潜在客户名单中。她学着沈静教的“圈层渗透”,不再盲目扫街,而是尝试通过现有业主的转介绍、参与高端品鉴会,去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她曾被一位气场强大的女客户连续几个专业问题问得哑口无言,对方最后淡淡一句“看来经验还是浅了”,让她无地自容;也曾因对某项最新的贷款优惠政策理解偏差,差点让一组意向客户流失。一次,在茶水间,她无意听到两位资深同事议论:“……杨总怎么会招个卖尾盘的?关系户吧?”“谁知道呢,看她能撑多久……”那一刻,委屈和自我怀疑几乎将她淹没。她冲进洗手间,关上门,眼泪差点夺眶而出。指尖无意触到口袋里那个硬壳小本子,她拿出来,翻到最后一页,沈静那娟秀又坚定的字迹映入眼帘:“记住,你比想象中更强大。不要自卑,要时刻相信自己能行。”

  她看着镜中眼眶微红的自己,深吸一口气,用冷水拍了拍脸。沈静说得对,她或许缺乏光鲜的履历,但她拥有他们可能已经丢失的东西,对“家”最质朴的理解和那份能瞬间捕捉客户细微需求的“共情力”。这是她的根,不能忘。

  转机发生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傍晚。售楼部快要关门时,来了一对中年夫妇。先生西装革履,逻辑严密,对各项工程参数、投资回报率追问到底,俨然是数据派。而太太则安静许多,目光更多流连于样板间的软装细节和窗外庭院,指尖轻轻拂过窗帘的布料,眼中流露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之前的挫败让苏予锦多了份谨慎,她没有急于推销,而是安静观察。她注意到,当先生反复计算面积利用率时,太太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那个连接厨房的狭小阳光房。苏予锦心念微动,她调整了策略,在精准回答先生技术问题的间隙,将话语的焦点温柔地引向那位太太:

  “先生您看,这个数据完全符合您的预期。而太太,您注意到这个阳光房了吗?样板间把它做成了茶室,但它的采光极好,我看您气质温婉,如果在这里摆个画架,下午阳光斜照进来,光影变幻,一定是幅绝美的画面。”她顿了顿,又看向窗外的小院,“还有这个南向庭院,我看您刚才很留意,光照足,不仅适合孩子奔跑,种些您喜欢的月季,一年四季都会有惊喜。”

  她没有刻意推销房子的豪奢,而是用语言为女主人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与美感的生活场景。那位太太的眼睛明显亮了起来,嘴角泛起了浅浅的笑意。当先生还在纠结某个不太重要的细节时,太太轻轻拉了拉他的手臂,声音温柔却坚定:“老公,别算了,我觉得这里很好,有我们一直想要的那种……生活的味道。”

  最终,这套因总价高、定位独特而沉寂许久的样板间,被这对夫妇签下了意向书。签约时,那位太太特意对苏予锦说:“苏小姐,谢谢你,你懂我想要的,不只是一套房子。”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项目部传开。拿下这套“硬骨头”房源,其带来的信心提振和潜在佣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苏予锦这个名字,第一次被那些曾经带着质疑目光的同事,用一种新的、带着审视与初步认可的复杂眼神看待。

  下班后,苏予锦给沈静发了一条消息:静姐,楼王那套,意向书签了。谢谢你,)

  沈静很快回复:「看吧,我就说你天生是块好料子,火候到了,自然就会了。这只是开始,继续加油!」

  看着手机屏幕,苏予锦终于露出了一个真正舒心的笑容。
  http://www.hlys.cc/30817/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