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入学考试与抉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语学院的课程进入中级阶段时,蓝溪的生活像一张被拉满的弓,弦绷得越来越紧,发出几乎要断裂的**。每一天都被切割成精确而严苛的碎片,每一分钟都必须榨取出最大的价值。清晨,当天光还未完全驱散首尔上空的灰霾,她便已起身,在考试院那间狭小窒闷的房间里,就着手机屏幕微弱的光亮,默写前一晚背到深夜的韩语单词和语法句型。冰冷的空气刺激着她的鼻腔,指尖因寒冷而有些僵硬,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却异常清晰,像一种固执的、对抗周遭沉寂与孤独的宣誓。上午是密集的语言课程。她坐在教室前排,眼神像被磁石吸住般牢牢锁住金老师的一举一动,捕捉每一个细微的发音口型,分析每一个语法结构的微妙差异。她的笔记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更像一种加密的、充满个人符号的系统,不同颜色的笔迹勾勒出逻辑脉络,空白处挤满了联想、例句和自创的记忆口诀。她的手因为长时间快速书写而微微酸痛,但精神却高度亢奋,仿佛一台超负荷运转却不肯停歇的精密仪器。课间休息的短短十分钟,她不是冲向走廊尽头的自动贩卖机购买提神的冰美式(她至今无法适应那种苦涩),就是抓紧时间向老师请教一个困扰她的语法难点,或是和同桌的阮氏快速核对一下练习题的答案。每一秒都不容浪费。
下午,她匆匆咽下从便利店买来的、最便宜的金枪鱼饭团或三角紫菜包饭,便赶往位于江南区的一所小型美容培训院,开始了另一场艰苦的跋涉。这里的学费是她省下语言学校的餐费和打零工攒下的所有积蓄,是她通往梦想大学的、至关重要的跳板和实技积累地。培训院的规模不大,设备却还算齐全,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化妆品、定型水、消毒液和微微的、属于陌生人头发与皮肤混合的、难以言喻的气味。
在这里,她第一次系统地触摸到那些曾经只在杂志彩页上看到的、闪着冷光的器械和瓶瓶罐罐。练习用的模特头冰冷而僵硬,假发丝滑却毫无生气。她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握持梳子、剪刀、镊子、刷笔,如何控制力道与角度,如何调配色彩与质感。这些对于零基础的她而言,困难重重。她的手虽然灵巧,但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过去的创伤,让她的指尖有时会不受控制地出现极其细微的颤抖,尤其在精神高度紧张或疲惫时。修剪发型时,剪刀会不小心滑出预想的弧线;涂抹粉底时,海绵会留下不均匀的痕迹;描绘眼线时,笔尖会因为一次轻微的呼吸起伏而画出颤抖的线条。
失败和挫败感如影随形。她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培训院的人,对着练习到变形、需要重新塑形的模特头,或是被自己不小心弄花了的、需要彻底清洁消毒的工具,默默咬牙,一遍遍重来。指导老师是一位要求严苛、言语直接的中年女性,她的批评常常不留情面,像冰冷的针,刺破蓝溪小心翼翼维护的自尊。“手腕要稳!不是用蛮力!”“色彩感觉不对!再调!”“这个妆面太脏了!卸掉重来!”这些话语,有时会让蓝溪躲进洗手间,用冷水冲脸,逼回眼眶的酸涩,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次回到操作台前。
夜晚,拖着灌了铅般沉重的双腿回到考试院,真正的攻坚战才刚刚开始。她需要复习、预习语言学校的功课,更需要啃读那些从图书馆借来的、或是咬牙买下的二手美容专业书籍。韩语的专业术语如同另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原理图解,常常让她看到头晕眼花,太阳穴突突直跳。台灯的光线昏黄,映照着她日益消瘦却眼神执拗的脸庞。咖啡和浓茶成了维持清醒的必需品,即使它们常常让她胃部不适。窗外,首尔的霓虹依旧喧嚣,映照着她孤独奋战的身影,像一个被遗忘在繁华之外的、沉默的剪影。
她知道,养父母付出的巨大牺牲,不容许她有丝毫懈怠。每一次感到撑不下去时,她就会想起郑大山卖掉渔船时佝偻的背影,想起李秀兰偷偷卖掉银镯子后红肿的双眼,想起那个破旧却温暖的小院,想起他们沉默却沉甸甸的期望。这些记忆,是她疲惫身躯里最后的一剂强心针。
入学考试的日子,在一种混合着极度恐惧和孤注一掷的决绝中,终于来临。考场设在那所她梦寐以求的、以美容艺术学科闻名的大学生内。现代化的教学楼,光洁如镜的地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业而冰冷的气息。前来应考的学生大多妆容精致,衣着时尚,彼此间用流利的韩语交谈,自信满满。蓝溪穿着她最好的一套、却仍显朴素的衣服,紧紧攥着装有工具和证件的文件夹,指尖冰凉,手心却全是汗。她感觉自己像一个误入精密仪器的粗糙零件,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
实技考试是第一关。她被分配到一个操作台,题目是完成一个基于特定主题(“蜕变”)的日常妆容。面对眼前冰冷的模特头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她的心跳如擂鼓。深呼吸,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想培训院老师的每一个步骤要点。打底、遮瑕、定妆、勾勒眉形、晕染眼影、涂抹唇彩…她的动作起初有些生涩,甚至带着微不可查的颤抖,但随着全神贯注地投入,她的世界逐渐缩小到只剩下眼前的这张脸、手中的工具和心中的构思。她运用了自己对色彩的天生敏感,选择了低饱和度却富有层次的大地色系,通过细腻的渐变和微妙的高光阴影,试图呈现一种破茧成蝶前、含蓄却充满内在力量的“蜕变”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紧张,忘记了周围的其他考生,甚至忘记了自我。
下午的理论笔试更是对意志力的极致考验。厚厚一叠试卷,题目涵盖皮肤科学、化学成分配方、美学原理、韩语专业术语理解…许多题目对她而言艰深晦涩,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解读和分析。她握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遇到完全不懂的题目,她也不轻易放弃,尽量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写下自己能理解的观点。交卷的那一刻,她几乎虚脱,大脑像被彻底掏空,一片空白。
短暂的休息后,是决定专业方向的面试环节。几位表情严肃的教授坐在长桌后,翻看着她的申请表和考试资料。
“郑蓝溪学生,根据你的笔试和实技表现,我们有几个专业方向可供你选择。”主审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化妆艺术、发型设计、整体造型,或者…皮肤管理与特效化妆方向。你对自己的未来方向,有什么初步的思考吗?”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蓝溪内心深处某个她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幽暗而复杂的匣子。
化妆艺术?发型设计?这些领域光鲜亮丽,直接创造美,改变外在形象,是社会普遍认知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经济回报的方向。她确实也为之付出过努力。
然而,当“皮肤管理”和“特效化妆”这两个词同时出现时,她的心猛地悸动了一下,一种奇异而强烈的共鸣感,像电流般瞬间贯穿了她的全身。
皮肤管理…那是关于修复、关于养护、关于从最基础的肌理层面,去改善、去呵护、去重建健康与光泽。它关乎“本质”,关乎“根基”,需要极致的耐心、精细的观察力和对生理科学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表面的遮盖,更是深层的疗愈。
而特效化妆…那是一个更为奇特、甚至有些暗黑的领域。它不仅仅是创造美丽,更是模拟创伤、疾病、衰老,甚至是超现实的奇幻效果。它是在用极度写实或夸张的手法,去揭示、去表现那些通常被隐藏、被掩饰、甚至被视为“不完美”或“恐怖”的真相。它关乎“真实”与“伪装”,“破坏”与“再造”。
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方向,却像磁铁的两极,同时深深地吸引了她。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似乎一直对“表面”与“内在”、“改变”与“修复”、“显露”与“隐藏”这些二元对立的主题,有着一种无法言说、却无比执着的兴趣和探索欲。
她想起了自己对着水面倒影和镜子时的出神,那种试图看透表象、抓住某种本质却徒劳无功的迷茫;想起了那场溺水带来的、对“窒息”和“创伤”的冰冷记忆;想起了自己那双曾经试图修补渔网、如今学习修补妆容的手;甚至想起了那个模糊的、关于霸凌的噩梦带来的、对“伪装”与“真实”的恐惧…
她渴望理解,渴望学习如何从最基础的层面去修复、去改善(像皮肤管理);她也渴望有能力去表达、去揭示、甚至去掌控那种“创伤”与“变化”的视觉语言(像特效化妆)。这不仅仅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更像是一种对自身过往困惑的解答,一种对“真实”与“表象”进行探索和对话的独特途径。
她抬起头,迎向教授们探究的目光,之前紧张结巴的韩语此刻却异常流畅和清晰,带着一种她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坚定:
“老师,我选择…皮肤管理与特效化妆方向。”
她顿了顿,努力组织着语言,试图表达那复杂而初生的想法:“我认为…皮肤是一切的画布,是健康与美的根基。我想学习如何真正地…修复和守护它。而特效化妆…它不仅仅是伪装,更是…一种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甚至揭示真相的艺术。它们都需要极致的观察、耐心和技术…我想同时学习这两者。我想理解…从最基础的健康修复,到最极致的视觉创造…这整个过程。”
教授们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有些惊讶于这个看起来安静甚至有些怯懦的外国女孩,会做出如此特别且需要极大毅力的选择,并且给出了一个颇为新颖的、将两个方向联系起来的见解。
面试结束,蓝溪走出教学楼。首尔的天空灰蒙蒙的,但她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的方向感。那个选择,像在迷雾中终于点亮了一盏灯,虽然前路依旧漫长艰辛,但至少,她知道了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去。她握紧了拳头,指尖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丝清晰的痛感,却也让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次,是她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遵循内心深处的抉择。
http://www.hlys.cc/31176/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