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学长张涛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大学的开学典礼,在一座颇具现代感的穹顶礼堂举行。巨大的空间里,空调冷气开得很足,与室外首尔夏末依旧黏稠的暑热形成鲜明对比。空气里弥漫着新地毯的化学纤维气味、数百种香水与发胶混合的、略显甜腻的香气,以及一种无声却汹涌的、属于年轻生命的兴奋与躁动。光线从高处的天窗倾泻而下,在光滑的座椅靠背和攒动的人头上跳跃闪烁。

  蓝溪坐在靠后的位置,穿着一身提前熨烫得极其平整、却依旧能看出并非崭新质地的校服套装——这是她省吃俭用,在二手服装网站反复比对后才买下的。她微微缩着肩膀,双手紧握放在膝上,指尖冰凉。周遭的一切——恢弘的建筑、攒动的人群、各种语言混杂的喧哗声浪、学长学姐们自信飞扬的笑脸、教授们沉稳威严的气场——都构成了一种庞大、光鲜、却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她感觉自己像一颗被无意间卷入精密而华丽仪器的微小尘埃,渺小、格格不入,且随时可能被这高速运转的巨物弹飞或碾碎。

  校长的致辞通过音响设备放大,在礼堂里回荡,带着一种庄重却遥远的仪式感。蓝溪努力集中精神去听,那些经过修饰的、鼓舞人心的韩语句子,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地撞击着她的耳膜,难以完全捕捉和理解其深意。她只能捕捉到一些碎片化的词汇:“未来”、“挑战”、“荣耀”、“梦想”…这些词汇于她,显得如此宏大而虚幻,远不如她下一刻该去哪里领取课程表、如何找到接下来要去的教学楼、以及晚餐该如何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来得更紧迫和真实。

  典礼结束后,人流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向各个出口。信息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各种指示牌和引导标志在眼前晃动,不同院系的旗帜色彩斑斓,却更添混乱。蓝溪被人潮推搡着,像一叶无助的扁舟,在喧嚣的漩涡里打转。她紧紧攥着那份薄薄的入学材料,手心渗出冷汗,纸张边缘被捏得有些发潮卷曲。她试图看清指示牌上的韩文,但密集的人群和快速闪过的文字让她头晕目眩。一种熟悉的、令人心悸的迷茫和恐慌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开始从脚底蔓延上升。

  她退到一根巨大的廊柱后面,稍微避开最拥挤的人流,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她拿出手机,想要再次确认教学楼的位置图,却发现屏幕上的箭头在疯狂旋转,定位信号在庞大的校园建筑群里变得极不可靠。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不要慌乱,目光在嘈杂的人群中焦急地搜索着可能提供帮助的、穿着志愿者马甲的身影。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她侧后方响起,清晰、沉稳,带着一种奇特的、能穿透喧嚣的穿透力,并且说的是中文:

  “需要帮忙吗?看你好像…有点找不到方向。”

  蓝溪猛地转过身。

  一个身材高挑、穿着合身志愿者Polo衫的男生站在不远处。他手里拿着一叠校园地图和日程表,眼神正落在她身上。他的样貌并非极其出众,但整个人透着一股干净利落、沉稳可靠的气质。皮肤是健康的微褐色,鼻梁挺直,嘴唇的线条清晰而略显严肃,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眼神锐利,像能洞察细微之处,目光流转间带着一种冷静审视的意味,仿佛法学院学生在分析案例条文时的专注,但此刻,那锐利之中又含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令人安心的温和与善意。

  他的视线快速而礼貌地扫过蓝溪手中被捏得有些发皱的材料、她略显苍白的脸色以及眼中尚未完全褪去的慌乱,并没有过多停留在她洗得发白的帆布鞋或并非崭新的校服上。

  “我…我想去皮肤科学系的新生指导教室…”蓝溪下意识地用中文回答,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干,甚至带上了一点久未说母语而产生的、极其微弱的生涩感。在这个完全陌生的、被韩语包围的环境里,突然听到字正腔圆的中文,让她产生了一种近乎本能的、松懈般的依赖感。

  “皮肤科学?B栋三楼,303。”男生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语速平稳,吐字清晰。他伸手指了一个方向,动作干脆,没有任何多余的犹豫。“从这边穿过中心花园,看到一栋红色砖墙的建筑就是。入口有点绕,容易走错。”他顿了顿,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秒,似乎判断出她可能依旧会迷路,于是非常自然地接下去说:“我正好要往那边送点材料,可以带你一段。”

  “谢谢…太感谢了。”蓝溪连忙道谢,心里松了一口气,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不客气。新生第一天都这样,校园太大,容易晕。”男生语气平和,转身引路,步伐不疾不徐,恰好能让蓝溪轻松跟上,既不会让她感到追赶的压力,也不会让她落下太远。他走路时脊背挺直,姿态放松却自有一种约束感。

  穿过熙攘的人群,走向相对安静一些的连接通道。男生并没有让气氛冷场,很自然地开始了对话,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我叫张涛。法学院,大三。算是你学长。”

  “学长好。我叫郑蓝溪。皮肤科学与管理系,新生。”蓝溪轻声回答,依旧带着些拘谨。

  “郑蓝溪。”张涛重复了一遍她的名字,发音准确,没有像许多韩国人那样拗口。他侧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那丝锐利似乎柔和了些许,“听口音,不像是北方过来的?”

  这个问题问得随意,却让蓝溪的心微微一动。她垂下眼帘:“我…我从一个海边小地方来的。不是大城市。”

  “猜也是。”张涛的语气里没有丝毫轻视,反而带着一种了然的平静,“这边华人圈子里,从大城市来的富二代比较多,扎堆玩,氛围比较浮夸。你看起来…不太一样。”他的观察力显然十分敏锐。

  蓝溪没有接话,心里却因他这句“不太一样”而泛起一丝微澜。是褒是贬?她不确定。

  张涛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沉默,很自然地将话题转开:“皮肤科学不错,实践性强,未来发展也好。就是课程挺吃重的,尤其是解剖、化学和微生物这些基础课,对语言要求也高。要有心理准备。”

  他的话语直接而务实,没有任何虚浮的鼓励或敷衍的安慰,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学长在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这种风格反而让蓝溪觉得更加踏实。

  “我知道。我会努力的。”她低声说,语气却十分坚定。

  “嗯。”张涛应了一声,似乎对她的回答表示认可。走了几步,他像是想起什么,继续说道:“以后在学校里遇到什么麻烦,或者生活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我。大部分华人留学生聚在几个固定的圈子里,你可能不太容易融进去。独自在外,不容易。”

  他的话再次精准地戳中了蓝溪的处境。她确实没有想过,也没那个资本和精力去融入所谓的“华人圈子”。他的offer像一份及时而实在的援助。

  “谢谢学长…会不会太打扰你?”她还是有些迟疑。法学院课业繁重是出了名的。

  “不会。举手之劳。”张涛回答得简洁干脆,“我平时就在图书馆四楼东区自习,或者法学院D栋201研究室。一般晚上十点前都在。找不到可以发信息。”他报出地点和时间,如同提供清晰的坐标,带着一种法律条文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说着,他们已经到了B栋楼下。正如张涛所说,入口确实不太起眼,需要绕过一个自动售货机才能看到楼梯。

  “就是这里了。三楼,303,门口应该有标识。”张涛停下脚步,并没有要送她上去的意思,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真的太感谢你了,学长。”蓝溪再次郑重道谢。

  “没事。快去吧,别迟到了。”张涛点了点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半秒,那双锐利的眼睛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情绪,像是…一种基于理性判断的、淡淡的欣赏?或者仅仅是对一位努力新生的例行鼓励?随即他转身,步伐依旧沉稳利落,很快消失在走廊拐角处。

  蓝溪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开的方向,心里那种莫名的、奇异的安心感依然残留着,像一层温暖而无形的薄纱,轻轻包裹住了她方才几乎要溢出的恐慌和无助。

  张涛的出现,像一道冷静而精准的光,划破了她在陌生繁华中无所适从的迷雾。他不像她想象中的任何一类人——不是热情过度的滥好人,也不是冷漠疏离的优等生,更不是她潜意识里可能存在的、需要警惕的某种类型。他理性、沉稳、观察入微、言语务实,提供的帮助具体而实用,没有任何令人不安的过度热情或打探。那种带有距离感的可靠,反而让她感到安全。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材料,转身走向楼梯间。脚步似乎比刚才坚定了一些。

  那个短暂的相遇,像一粒被无意间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一圈细微却持久的涟漪。首尔庞大而冰冷的大学校园,似乎因为一个来自相同文化背景的、沉稳理性的学长的出现,而显露出了一小块可以被理解和把握的、清晰的坐标。

  她并不知道,这次偶然的相遇,以及张涛那双锐利冷静、似乎能看透表象的眼睛,将在她未来的人生中,扮演怎样一个至关重要、甚至关乎命运转折的角色。此刻,她只是带着一份淡淡的、源自本能的安心,以及renewed的决心,走向了她的新生指导教室,走向了那条注定充满挑战,却也充满了未知可能的、属于“郑蓝溪”的道路。
  http://www.hlys.cc/31176/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