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章 家中断粮,巧手烹制野味宴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收购山货的计划像一块投入死水的石头,在小河村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家家户户都在翻箱倒柜,把秋天晒好的榛蘑、元蘑、木耳都找了出来,仔细筛掉杂质,准备拿到大队部临时设立的收购点去换现钱。
一些胆大勤快、熟悉山情的社员,已经约着伴,扛着麻袋,踩着积雪,小心翼翼地进山了,指望能赶在大雪完全封山前,再捞上一笔。
李长青一下子忙得脚不沾地,他和赵大山,以及王有德指派的队会计一起,负责验收、定级、过秤、记账。
他凭借前世的经验和那隐约的“山神赐福”感应,对山货的品质判断又快又准,往往一眼就能看出干湿程度、有无虫蛀、品相等级,连老跑山的赵大山都暗自点头。
“这簇榛蘑,伞盖厚实,颜色金黄,香味足,没咋个受潮,算一等。”
“这松子颗粒饱满,坏籽少,搓一把听听声,脆生,不错。”
“哎,这堆木耳里掺了不少地耳(一种廉价类似物,口感很差),得挑出来,不然影响价钱,也坏咱们名声。”
他说话公道,不刻意压价,也绝不滥竽充数,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大家渐渐发现,这个以前有点闷、偶尔犯倔的小子,如今办事条理清晰,待人接物也沉稳老练了许多,不由得啧啧称奇。
然而,计划刚启动两三天,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李长青面前
他自己家快要断粮了!
之前卖参的钱属于集体,要等到年底结算才能分红。
预支的那几块钱,买了点急需的油盐和一小块肥肉炼油,也很快就见底了。
收购山货的五十块本钱是借周扒皮的,属于专项资金,更不能挪用。
李长青忙活一天,回到家,看着锅里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和粮缸里越来越少的苞米面,心里清楚,必须得尽快想办法先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
他暗自苦笑,这1970年的一百二十块钱听起来是巨款,可那是集体的。
落到自家头上,能买的东西也有限,更别提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要是在2025年,有时候一顿外卖都不止这个数,可现在,几斤粮食就能难倒英雄汉。
“妈,哥,明天我进山一趟。”
晚饭时,李长青放下碗,开口说道。
“又进山?”
王桂芬立刻紧张起来,手里的筷子都停了
“这大雪封山的,太危险了!咱家现在不是……不是有点钱了吗?”
她指的是那笔还没到手的集体分红。
“妈,那钱是集体的,不能动。”
李长青耐心解释
“收购的事刚起步,收回来的山货还得等机会卖出去才能见着回头钱,家里等钱买粮还得些日子。
我进山看看,能不能弄点吃的,顺便也看看有没有能收的好货。”
李守山闷头喝粥,没说话,但眉头皱得更紧了。大哥李建军憨厚地说
“长青,山里雪厚,我跟你一起去吧,有个照应。”
“不用,哥,你在家帮爸妈干点活,照应着点。我跟赵大山叔说好了,他带我走条老猎道,不去险地方,就在山边转转。”
李长青安抚道,他确实和赵大山打了招呼,但更主要的是想试试,靠自己现在这具年轻的身体、重生的经验以及那玄妙的“山神赐福”感应,看看能有多大收获。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长青就带着几个凉窝头、一葫芦水和赵大山给的几个钢丝套子出了门。
赵大山在村口等他,又递给他一捆粗麻绳和一把小镐头
“下套子找背风、有兽粪的坡下。别贪深,瞅着天色不对就赶紧往回撤。”
“哎,谢谢山叔。”
李长青谢过,紧了紧绑腿,独自踏上了进山的小路。
雪后的山林寂静无声,只有脚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嘎吱声,格外清晰。高大的红松、白桦落光了叶子,枝桠上托着厚厚的雪。
他刻意调动那种奇异的感知力,放慢脚步,闭上眼睛,努力感受着周围植物的气息。
很快,他隐约察觉到东南方向一片背风的针阔混交林里,有几种可食用菌类和一种块茎植物散发出的微弱生机。
他循着感觉找了过去,果然在一棵倒伏的柞木下,发现了一小片冻得硬邦邦但品相极好的元蘑,像一把把小扇子。
他又用镐头在雪层下刨了刨,挖到了几颗野山药蛋(土豆的野生近亲)。
更让他惊喜的是,在一个隐蔽的灌木丛里,他发现了几个被积雪半掩的钢丝套,看痕迹和手法,是赵大山以前下的,里面竟然套住了一只肥硕的灰野兔和一只半大的傻狍子!
看样子刚被套住不久,还活着,只是冻得够呛。
“这山神赐福,还真有点用诶,这不跟开挂一样么。”
李长青心里一阵激动。
他小心地把猎物解下来,用麻绳捆好,又把套子恢复原样,心里对赵大山更多了一份感激。
带着这些沉甸甸的收获,他心满意足地循着原路下了山。
回到家,已是傍晚时分,炊烟袅袅。
当他把沉甸甸的麻袋放在地上,露出里面还在蹬腿的肥兔子、狍子和那些山货时,全家人都惊呆了。
“我的天老爷!这……这都是你一个人弄回来的?”
王桂芬又惊又喜,围着麻袋直转悠。
李守山拄着拐棍过来,看着那肥硕的兔子,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实实在在的笑容。
大嫂刘彩凤更是眼睛放光,已经开始盘算着是炖是炒了。
“运气好,碰上了山叔以前下的套子,捡了个漏。”
李长青谦虚地说,没提自己感知能力的事
“妈,今晚咱们好好改善一顿!”
那天晚上,李长青家那间低矮的土坯房里,飘出了久违的、浓郁的肉香。
王桂芬主厨,李长青打下手,把野兔和部分狍子肉剁成块,和野山药、干蘑菇一起炖了满满一大铁锅。
虽然没有太多的调料,只有盐和几颗干辣椒,但原始的肉香、山药的粉糯、蘑菇的鲜味混合在一起,那味道诱得人口水直流。
王桂芬还贴了一圈苞米面饼子,金黄的饼子一半浸在汤汁里,吸足了滋味。
李长青还特意盛出一大碗肉多料足的,让大哥给赵大山家送去,感谢他的指导和意外的收获。
又盛了一碗,让大嫂给隔壁关系一直不错的邻居孙奶奶端去。
一家人围坐在烧得热乎乎的炕头上,吃着热气腾腾的野味锅,喝着滚烫的苞米碴子粥,脸上都红扑扑的,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李守山,话也多了起来,甚至还讲起了年轻时跑山遇到的趣事,引得大家阵阵笑声。
屋外北风呼啸,寒意刺骨,屋里却温暖如春,饭菜的香气和家人的笑语交织在一起。
这顿简单的野味宴,不仅暂时解决了断粮的危机,更让这个久经困顿、气氛压抑的家庭,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温暖的希望。
李长青看着家人脸上久违的轻松和满足,心里更加坚定
一定要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让这样的笑容常驻。
而此刻,他并不知道,在公社供销社,苏建国主任正对女儿苏月华随口提起小河村那个有点意思的年轻人。
更远处的县里、省里,关于政策风向的微妙变化,也已开始悄然酝酿。
李长青的山货帝国之路,在1970年这个寒冷的冬天,伴着这顿野味宴的香气,正式迈出了艰难而又坚实的第一步。
http://www.hlys.cc/3496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