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知青往事
推荐阅读: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富婿奶爸赵旭李晴晴
不败战神
龙头至尊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96:权力之巅
王者战婿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黄金眼叶寒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江脸上的笑容凝固了。阿云的右屁股上,确实有这么一块红色的胎记。江还清晰的记得,有次激情之后,他曾边摩挲着这块红色的胎记,边问阿云:你知道你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块特别的胎记吗?阿云抚摸着江的头发,不解地反问江:为什么啊?
那是因为你上辈子是夭折的,父母不舍,所以在你这里咬了一口或者是揪了你一下,留下印记,以备下辈子好相认。
真的假的?阿云看着一脸严肃的江,似信非信。
江微笑着:反正老一辈是这么告诉我的。
我说的可对?老太太看着江的眼睛。
江和老太太对视着,不说话,不点头也未摇头。
老太太从江的眼神里,读懂了一切。她的眼泪瞬间如断了线的珠子。
她忍不住掩面而。
这些年,她过得还好吗?老太太边哭边问。
江从裤兜里掏出一包小纸巾,抽了一张递给老太太:她很幸运,碰上了一个真心疼她爱她的养父。这些年来,养父一直将她视若己出,甚至为了她,至今未娶。
啊?老太太的眼泪更急:他抱走孩子的时候,我就躲在离小亭不远的一个墙角里看着,看背影,他当初也就二十多岁的模样啊!
是啊。江点点头:阿姨,我能问问吗?当初你是遇上了什么样的苦难,不得不狠心放弃初生的宝宝?
唉!老太太一声长叹。那萧索的眼神,一下子跌回到过去,跌回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中。
我叫上官曦,本地人。她爸爸叫郑建国。上海人。老太太打开记忆尘封的门,将那段伤心的过往,和盘托出。
上官曦和郑建国都是五十年代的人。
只是,上官曦是贵州方平县上铺村人。而郑建国则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原本两个天南地北素昧平生也互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都生在了一个特殊的年代,而被那个特殊的年代莫名其妙地纠缠在了一起。
那个时候,中国刚刚从漫长的战火洗礼中获得新生。整个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那个年代的国人,对伟人的崇拜和对民族的狂热,已至极致。
当伟人振臂一呼,无数年轻人的热血瞬间被点燃!他们扔掉手中的课本,冲出学校,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浩浩荡荡的狂热的历史洪流中。
郑建国就是这浩浩荡荡的狂热的历史洪流中的一员。
那年,他刚满十六岁,正要参加他的中考。
部队二十多辆绿色的解放重卡,满载着罐头鱼一般的青葱年华,在夹道的狂热的锣鼓声鞭炮声和彩旗招展的喧嚣声中,沿着方浜中路,浩浩荡荡地向城外驶去,驶向中国广袤而贫瘠的农村大地。
其中的三辆车,就开进了方平县莽莽的大山之中。
郑建国就在这三辆车中最前面的这辆车里。和他同行的,还有他的两个同乡兼同学。一个叫周正,一个叫杨秋萍。
三辆重卡,经过近半个月的日夜颠簸,终于停了下来。当大家疲惫不堪地掀开油布,跳下车时,眼前除了山,还是山。
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虽然这些年轻人个个都是激情满怀,但眼前的这个情景,与他们想象中的场景好像有些出入。他们面面相觑,颇感意外,失望和无措。
但此时的他们,已经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接下来,便是农场日复一日简单而繁重的体力劳动:植树护林,垦荒种地,担水挑粪,春耕夏种秋收……一个个鲜活而翠绿的生命,每天都得像机器人一般,准时出工,也准时收工,没有节假日,甚至不能随便请病假。
那些活,是这些年轻的城里的孩子八辈子都没有干过的,那些苦,也是这些城里的孩子八辈子都没有吃过的。
更让这些城里的孩子们难以接受的,还远不是肉体上的折磨和饮食上的粗陋这么简单。
更要他们命的,是这村子里还没有通电。
没有通电,就等于没有娱乐。
没有娱乐,就等于没有了精神生活。
没有精神生活,如何安放这些荷尔蒙正盛的灵魂?
每天天一黑,这些年轻而躁动的心,就像这大山沉沉的夜空那般,无边无际,伸手不见五指。
于是,他们开始反思。
他们开始掰着手指,翘盼着返城的日子。
艰难的知青岁月,就在这样灵与肉的双重煎熬与苦盼中,缓缓流逝。
基于当时的国情需要,国家对知青政策作出了适当的转变和调整。国家开始支持和鼓励下乡的广大知青扎根农村,支持边疆建设的志向和行动。更支持和鼓励下乡的广大知青和当地的适龄青年结婚。
http://www.hlys.cc/35074/1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