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1436 >第二章 案头的朱批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二章 案头的朱批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头天朝会坐得久,朱祁镇第二日醒得迟了。

  宫人掀帐子的时候,他还蜷着身子,怀里搂着个布做的小老虎——那是宣德年间,先帝赏他的玩意儿。

  “陛下,该起了,今儿得去经筵。”宫人声音轻,却还是把他吵醒了。

  朱祁镇揉着眼睛坐起来,头发乱糟糟的,嘟囔:“经筵?又要听先生讲那些老掉牙的书?”

  正说着,王振端着铜盆进来,热水冒着白气。他把帕子拧干,递到小皇帝手里:“陛下别急,经筵也就一个时辰。奴才昨儿让小厨房蒸了糖糕,听书听累了,咱就吃。”

  朱祁镇接过帕子,擦了把脸,才算彻底醒了。穿衣服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啥,扯着王振的袖子问:“昨儿说的宣府同知,你跟吏部说了没?”

  王振正帮他系腰带,闻言笑了:“陛下吩咐的事,奴才哪敢忘?昨儿散朝就递了话,吏部尚书说,这就让人去宣他来京。”

  “那就好。”朱祁镇点点头,嘴角翘了翘——头回有人,这么听自己的话。

  经筵设在文华殿。讲官是翰林院的老学士,姓刘,胡子比杨士奇的还白。案上摆着《资治通鉴》,刘学士翻开书页,刚念了两句“汉文帝纳谏”,朱祁镇就坐不住了。

  他手在案下偷偷摸,摸出个小玩意儿——是王振早上塞给他的,竹做的小哨子。趁刘学士低头翻书,他把哨子凑到嘴边,轻轻吹了下,“嘘”的一声,很轻。

  旁边侍立的小内侍吓得一哆嗦,赶紧低下头。刘学士倒没听见,还在慢悠悠讲:“文帝不因私怨罚人,这才是仁君之道……”

  朱祁镇没听,眼睛瞟着殿外。廊下的腊梅开得正盛,有只小麻雀落在枝头上,蹦来蹦去。他手痒,想扔个小石子儿逗逗,刚要起身,就见王振从殿外走进来,冲他使了个眼色。

  朱祁镇只好坐回去,手指在案上划来划去。等刘学士讲完一段,问他“陛下有何感想”,他支支吾吾半天,憋出一句:“汉文帝……不罚人,挺好。”

  刘学士捋着胡子笑:“陛下明事理。”

  好不容易熬到经筵结束,朱祁镇刚跑出文华殿,就撞见杨荣。

  杨荣手里拿着个奏折,见了他,忙躬身行礼:“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宣府那边递了急报,说瓦剌的人,近来总在边境晃悠。”

  朱祁镇停住脚,眨巴着眼:“瓦剌?是去年来朝贡的那些人吗?”

  “正是。”杨荣点头,“他们这次没按规矩来,怕不是要生事。臣请陛下下旨,让宣府总兵加强戒备。”

  朱祁镇没听懂“加强戒备”是啥意思,转头看王振。

  王振上前一步,笑着说:“杨大人考虑得周到。只是陛下刚上完经筵,累得慌,不如先回宫歇着,这事让内阁拟个章程,再给陛下看?”

  杨荣眉头皱了下,想说啥,却见朱祁镇已经点头:“对,朕累了。杨大人,你跟三杨商量好,再告诉朕。”

  说完,他拉着王振的手,头也不回地往回走。

  回了偏殿,朱祁镇抓起桌上的糖糕,咬了一大口,甜得眯起眼。王振在旁边站着,忽然说:“陛下,方才杨大人说瓦剌的事,奴才倒听人说,那些人贪得很,去年来朝贡,就嫌赏赐少了。”

  “赏赐少了?”朱祁镇嚼着糖糕,含混道,“那……再给他们点不就完了?”

  “陛下仁心,”王振笑了,“只是这赏赐多了,他们倒会觉得陛下好欺负。不如先晾着,看看他们的动静。”

  朱祁镇没多想,点点头:“听你的。”

  正说着,内侍来报,说太皇太后派人来,让陛下晚些去仁寿宫用膳。

  朱祁镇一听要见祖母,心里咯噔一下——昨儿朝会罚人不准吃肉的事,别是被祖母知道了。他拉着王振的袖子,小声问:“祖母要是问起朝会的事,我咋说?”

  王振拍了拍他的手:“陛下就说,是听了内阁的话,想着惩戒官员,让他们好好办事。太皇太后疼陛下,不会怪的。”

  朱祁镇松了口气,又拿起一块糖糕——有王振在,好像啥事儿,都不用自己费脑子。

  而这会儿,仁寿宫里,太皇太后正拿着杨士奇递上来的折子,指尖捏着纸角,慢慢摩挲。旁边的宫女不敢出声,只听见太皇太后低声说了句:“王振这奴才,倒会哄着皇帝。”
  http://www.hlys.cc/3539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