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定南余波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都市无敌战神
顾靖泽白今夏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下堂王妃要休夫
阴气撩人:鬼夫夜来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王旗既倒众心寒,传檄四方降帜看。东鄙残兵犹负险,南师锐旅再征鞍。
深搜行宫擒余孽,疾报水程追遁官。
纵有遗孤潜海国,汉家烽火照南澜。
第三十二日,晨,特牧城,王宫前高台。
硝烟尚未散尽,血腥气混杂着焦糊味弥漫在特牧城的每一个角落。昨日还繁华喧嚣的扶南国都,此刻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间,汉军士兵正在紧张地清理战场,收拢俘虏,扑灭余火。伤员的呻吟声、军官的号令声、以及扶南妇孺压抑的哭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战后特有的悲凉与肃杀。
张绍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他站在昨日插起汉旗的高台上,俯瞰着这座刚刚被征服的城市。诸葛乔、杜衡、赵统等将领肃立其侧,等待着下一步的指令。
“杜参军,”张绍声音略显沙哑,却清晰有力,“阵亡将士的统计如何?我军伤亡几何?”
杜衡翻开手中的初步记录,面色凝重:“回将军,初步清点,昨夜一战,我军阵亡七百余人,重伤失去战力者约五百,轻伤者逾两千。山地营、工兵营伤亡最重,尤其是率先攻入缺口和负责爆破的弟兄……魏昌将军的尖刀队亦有数十人折损。”
张绍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正在被抬走的覆盖着汉军战袍的遗体,眼中闪过一丝痛惜。“厚葬阵亡将士,立碑纪念。重伤者全力救治,苏辰那边药材若不够,即刻从缴获中拨付,或快马前往赤牙寨调运。轻伤者亦需妥善照料。”
“诺。”杜衡郑重记下。
“俘虏呢?城中守军剩余多少?百姓情绪如何?”
“俘虏目前已收拢约一万五千人,尚有零星残兵藏匿巷陌,正在搜捕。缴获兵甲、粮草、财货无数,具体数目需时日清点。百姓……大多惊恐闭户,少数试图趁乱劫掠者已被弹压。”杜衡顿了顿,补充道,“扶南国主及其王室成员、主要大臣已被严密看管于王宫偏殿。”
张绍点了点头,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传我将令:一、即刻发布安民告示,以汉、扶南两种文字书写,张贴全城。公告大汉皇帝陛下仁德,此次用兵,只为惩处首恶扶南国主及范虎,与扶南百姓无涉。即日起,实行‘降者免死’之策,所有放弃抵抗的扶南军民,无论官兵,一律免死,予以妥善安置。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二、组织人手,开仓放粮。优先发放给城中无粮百姓,尤其是妇孺老弱,以示王师仁德,稳定民心。”
“三、严明军纪!重申不得奸淫、不得掳掠、不得滥杀无辜!违令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派执法队巡回全城,纠察军纪。”
“四、迅速修复南城墙缺口,加固四门防卫,预防可能出现的反扑或骚乱。”
命令一道道发出,书记官飞速记录,传令兵飞奔离去。一套组合拳下来,既是怀柔,亦是震慑,旨在以最快速度稳定特牧城的秩序。
“降者免死”令的效果立竿见影。
告示一经贴出,并在通译的大声宣讲下,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扶南降兵和百姓,情绪逐渐稳定。藏匿在废墟和民宅中的残兵,眼见国主被擒,王旗已倒,汉军又确实没有大肆屠杀,开始三三两两地走出来,放下武器投降。城中的抵抗迅速平息。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向特牧城周边地区扩散。
第三十三日至第三十五日,特牧城周边。
原本驻扎在特牧城周边城镇、关隘的数万扶南军队,得知国都一夜陷落、国王被俘的消息后,军心彻底崩溃。大部分守将审时度势,纷纷派出使者,前往特牧城请降。
西面、北面、南面的扶南军队,几乎是成建制的放下武器,接受汉军的整编和安置。汉军派出军官接收城防,清点物资,秩序井然。
然而,在特牧城以东,情况却有所不同。扶南东部地区原本就是范氏林邑政权残余势力渗透较深的区域,加之此前魏昌的“疑兵”在此地反复拉扯、攻城掠地,积怨颇深。东部守军主力约两万人,在一位名叫“梭温”的扶南悍将(与王室关系较远,且与范虎有旧)的率领下,收缩至一座名为“达叻”的坚城内,拒不投降。梭温甚至斩杀了汉军派去的劝降使者,扬言要拥立扶南王室旁支子弟,与汉军血战到底。
“将军,东部梭温所部两万人,据守达叻城,城坚粮足,态度强硬。若不迅速解决,恐成疥癣之疾,若与南方可能回援的扶南残部勾结,则后患无穷。”杜衡向张绍汇报着最新军情。
张绍看着舆图,沉吟片刻,目光转向诸葛乔:“伯松,你南路大军对东部地形和该部敌军较为熟悉。我意,由你率领五千南路精锐,即刻东进,与仍在东部牵制的魏昌部一万兵马汇合。由你统一指挥,合力解决梭温。魏昌所部久战疲敝,且多为疑兵,你带去的是生力军,当可迅速克敌。”
诸葛乔拱手领命:“将军放心。梭温负隅顽抗,无非是凭借坚城和侥幸心理。今国主已擒,大势已定,其军心必不稳。我率军前往,先以势压之,再寻机破之,必不使此獠延误我军平定全境之大计。”
当日,诸葛乔便点齐五千南路精锐(以山地营和交州锐卒为主),携带部分霹雳炮,离开特牧城,挥师东进。
第三十六日,达叻城外。
魏昌早已接到军令,率麾下一万兵马将达叻城围住。他并未急于攻城,而是深沟高垒,切断了城内与外界的联系,并不断派兵袭扰,让守军日夜不得安宁。
诸葛乔大军一到,军势更盛。汉军连营十数里,旌旗蔽日,鼓角相闻。诸葛乔并未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先令士兵将扶南国主被俘后、神情萎靡的图像画于布上,用箭射入城中,并让俘虏的扶南贵族在城下喊话,告知特牧城已降、王室已囚、“降者免死”的实情。
城内守军看到故主图像,听到昔日同僚的喊话,军心顿时剧烈动摇。恐慌和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军中蔓延。
梭温虽极力弹压,甚至当众斩杀了几名意图投降的军官,但已然无法遏制溃散的士气。
第三十七日清晨,就在诸葛乔与魏昌商议,准备用霹雳炮轰击城门,发动总攻之时,达叻城门突然洞开!
大批扶南士兵丢下武器,空着手,甚至有人打着白旗,蜂拥出城,跪地请降!军官无法制止,甚至很多低级军官也加入了投降的行列。
梭温见大势已去,试图带领少数亲信卫队从北门突围,却被早已埋伏好的魏昌部骑兵截个正着。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后,梭温被魏昌亲手斩于马下,其亲信非死即降。
东部最大的隐患,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两万扶南守军全部投降,汉军兵不血刃地接收了达叻城及东部诸多城镇。
与此同时,另一场更为隐秘的追捕行动也在紧张进行。
自从得知范虎可能逃往城西象兵神庙,魏昌和孟虬扑空后(神庙内只有一些惊慌的祭司和几头战象),张绍便判断范虎绝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一方面下令严密搜查特牧城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根据孟虬、刀岩等部落首领提供的线索,将目光投向了特牧城周边、那些隶属于扶南王室或范虎党羽的隐秘庄园、行宫、祭祀点。
刀岩主动请缨:“将军!我们傣族勇士,最擅长在山林水泽间追踪猎物!请让我带本部人马,去扫荡这些蛇鼠之窝,定要把范虎这厮揪出来!”
张绍准其所请,令刀岩率五百傣部精锐勇士,由熟悉本地情况的降人引路,对特牧城周边可疑地点进行拉网式清剿。
第三十六日,夜,特牧城以西三十里,一处隐秘的临河行宫。
这处行宫外表看似不起眼,实则是扶南王室一处重要的秘密据点,周围丛林密布,水道纵横,极易藏匿,也便于逃跑。
刀岩率部经过一日仔细侦察,悄然将行宫包围。子夜时分,趁着夜色和河面水汽的掩护,傣族勇士们如同水鬼般悄无声息地泅渡过河,利用吹箭和短刃,迅速解决了外围的暗哨。
然而,行宫内的守卫却异常警觉。就在傣族勇士即将摸进行宫大门时,宫内突然警锣声大作!
“有埋伏!”刀岩心知不好,立刻改变策略,强攻!“吹号!强攻进去!”
“呜——呜呜——”傣族特有的牛角号声划破夜空。
五百傣族勇士立刻从潜伏处跃起,挥舞着弯刀和藤牌,向着行宫发起了猛攻!宫内顿时箭如雨下,数十名黑衣“护卫”凭借门窗和廊柱拼死抵抗。这些护卫身手矫健,作战悍不畏死,使用的兵器虽是扶南制式,但战斗风格却带着明显的林邑烙印!
“是范虎的死士!”刀岩瞬间明白找对了地方!他大吼着,“放箭!扔火把!烧死他们!”
激烈的战斗在行宫内外展开。傣族勇士悍勇异常,且熟悉丛林环境,很快便压制住了护卫的抵抗。火箭点燃了行宫的木质结构,火势迅速蔓延,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经过半个时辰的浴血奋战,行宫护卫被尽数歼灭,无一投降。傣族勇士也付出了数十人伤亡的代价。
刀岩踩着敌人的尸体,冲入火势渐起的行宫内部。在一间装饰华丽的密室里,他们发现了大量来不及带走的财物、书信,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几个大箱子,里面装着的赫然是林邑范氏的官印、旌节、以及大量标识着“林邑复国军”字样的兵器甲胄!
“搜!仔细搜!范虎肯定跑不远!”刀岩下令。
士兵们冒着浓烟烈火,仔细搜查。最终,在行宫后院的码头旁,抓获了十几名来不及乘船逃走、惊慌失措的仆役和一名看似头目的文官。
刀岩一把揪住那文官,厉声喝问(通过通译):“范虎在哪?!不说就扔进河里喂鱼!”
那文官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瘫软在地,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大人饶命!范…范大人…他…他昨夜就已不在行宫了!”
“去哪了?!”
“小的…小的只听范大人和几位心腹大人紧急商议,说…说特牧城已不可守,汉军势大…要…要乘船顺河西下,出海…去…去找奔‘都元国’暂避……”
“都元国?”刀岩眉头紧锁,这是一个位于扶南更南方、沿海的城邦小国,以商贾闻名,与扶南、林邑均有往来。
“是…是…范大人说,都元国国王曾受林邑恩惠,或可收留…他们还带走了大量金银珠宝…走了不到一日…现在追…或许还来得及…”
刀岩心知事关重大,不再耽搁。他一面派人飞马回特牧城向张绍报信,一面亲自率领还能行动的傣族勇士,征用行宫残留的船只,顺流而下,疾追而去!尽管希望渺茫,但哪怕只有一丝可能,也绝不能放过范虎这个罪魁祸首!
第三十七日,清晨,特牧城王宫。
张绍接到了刀岩传来的急报。他看着“范虎遁走,可能逃往都元国”的消息,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都元国……”他手指敲击着案几,目光投向殿外南方广阔的天空,“疥癣之疾,竟也敢藏污纳垢。”
诸葛乔已于前一日平定东部归来,此刻也在殿中,闻言道:“绍公,范虎不除,南疆难言真正平定。都元国虽小,但其地处海陆要冲,若容范虎在此立足,勾结南海诸国,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我知道。”张绍缓缓起身,走到巨大的南海舆图前,“通告全军,休整三日,清点战果,安抚地方,消化降卒。同时,令水师吴碣部,派出快船,严密监视南部海域,探查都元国虚实及范虎踪迹。”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待特牧城局势稍定,我军便挥师南下。范虎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他抓回来,明正典刑,以告慰日南冤魂,以震慑南海诸邦!”
南海的波涛,似乎因为这句誓言,而变得更加汹涌起来。平定扶南,并非终点,而是大汉经略南海的新起点。
http://www.hlys.cc/35763/4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