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极致聪慧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时光荏苒,仿佛只是转眼间,那个在雪夜里被确认存在的小生命,已长成了粉雕玉琢、聪慧过人的稚童。胤祚年满六岁,按祖制,需入上书房正式进学。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胤祚便由乳母和太监伺候着起身,换上了一身特制的、缩小版的皇子常服,小小的人儿板着脸,努力做出严肃的模样,但那黑曜石般的大眼睛里闪烁的兴奋与好奇,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舒云亲自为他整理好衣冠,又细细叮嘱了许多话,无非是“敬听师傅教诲”、“友爱兄弟”、“用心学问”之类。玄烨虽未亲至坤宁宫相送,却早早派梁九功送来了全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上书房内,早已为这位年纪最小、身份最贵的十五阿哥准备好了位置。负责授课的,是玄烨亲自挑选的几位学问渊博、品性端方的翰林学士,其中便有以严厉着称、曾教导过恂贝勒的李光地。

  起初,几位师傅见胤祚年纪如此幼小,虽知他早慧之名,心中也难免存了几分疑虑,只怕皇子娇贵,耐不住读书的清苦。教学进度和内容,也都是按照寻常皇子启蒙的标准来安排。

  然而,不过短短数日,胤祚的表现便让所有师傅都大跌眼镜,继而惊喜万分!

  讲授《三字经》、《千字文》这类启蒙读物,他几乎是过耳成诵,师傅只领读一两遍,他便能一字不差地流利背出,甚至能指出其中某些字的古今异义,提出些虽显稚嫩却角度刁钻的问题,常常让饱读诗书的师傅们也需要沉吟片刻才能解答。

  轮到讲解《论语》、《孟子》等经典时,他更是展现了惊人的理解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李光地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会眨着眼睛问:“李师傅,若是习了之后还是不会,是说乎还是不说乎?” 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会联系实际:“那祚儿不喜欢吃青菜,是不是也不能让哥哥(指恂贝勒)吃?”

  这些充满童真却又暗合思辨的问题,让素来严肃的李光地也时常捻须微笑,耐心引导,心中对这小小的皇子已是刮目相看。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记忆力,师傅布置的背诵任务,他总能最快完成,而且并非死记硬背,往往能理解文意,甚至能模仿着做些简单的对仗诗句,虽平仄尚且不工,但那灵秀之气已初露端倪。

  这日,玄烨处理完政务,信步来到上书房外,并未惊动里面,只隔着窗棂静静观看。只见殿内,其他几位年长些的皇子正在埋头苦读或抓耳挠腮,唯独小小的胤祚坐得笔直,手捧书卷,神色专注地听着李光地讲解《尚书·禹贡》。李光地讲到某处地理沿革,引经据典,颇为艰深,连旁边侍读的翰林都有些跟不上思路。

  然而,胤祚却听得津津有味,待李光地讲完一段,他忽然开口,声音清脆:“李师傅,您方才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学生记得《水经注》里似乎对积石山的位置另有说法,说是‘在陇西河关县西南’,与您说的似有不同,这是为何?”

  他这一问,不仅让李光地愣住了,连窗外的玄烨也微微睁大了眼睛!《水经注》并非皇子启蒙的必读之书,内容庞杂艰涩,他一个六岁稚童,如何会去翻阅?而且还记住了其中如此具体的细节,并能与师傅所讲进行对比质疑?!

  李光地到底是学问大家,略一沉吟,便抚掌赞道:“十五阿哥博闻强记,老夫佩服!《水经注》所言乃是古时地理,老夫方才所引,是结合本朝舆图所做的阐释,二者因时代变迁,略有出入,然十五阿哥能注意到此等细微差别,实属难得!” 他看向胤祚的目光,已不仅仅是看待一个聪慧的学生,更是带着发现璞玉般的欣喜与郑重。

  窗外的玄烨,心中已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知道祚儿聪慧,却没想到竟到了如此地步!这不仅仅是过目不忘,更是有着极强的求知欲、钻研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雏形!这份灵性与悟性,远非常人可比,甚至比他年轻时所表现的,还要出色几分!

  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欣慰,如同暖流般瞬间涌遍全身。他仿佛看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绝世美玉,正在名师的手中,逐渐散发出温润而耀眼的光芒。

  他没有进去打扰,只是默默地站在窗外,又看了许久,直到课程结束,才悄然离去。

  当晚,玄烨来到坤宁宫,脸上的笑意藏也藏不住。他挥退宫人,将正在灯下看书的舒云揽入怀中,声音里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舒云,你可知我们的祚儿,今日在上书房做了何等惊人之举?”

  舒云见他如此高兴,心中也猜到了七八分,含笑问道:“可是又得了师傅夸奖?”

  “何止是夸奖!” 玄烨便将白日里胤祚质疑李光地、引据《水经注》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末了,感慨道,“朕原以为他只是记性好,如今看来,竟是朕小瞧了他!这份心思之灵透,求知之恳切,辨析之能力,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李光地那般严谨持重之人,今日看他那眼神,都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舒云听着,心中亦是涌起巨大的自豪与柔情。她靠在玄烨胸前,轻声道:“臣妾只愿他平安康健,品行端方。至于学问能耐,有皇上为他择选的良师,有他自己的勤奋天资,臣妾并不十分担忧。”

  “你放心,” 玄烨握紧她的手,目光深邃而坚定,“朕会为他铺好所有的路。最好的师傅,最稳的朝局,最清的吏治……朕要让他将来接手的是一个海晏河清、国库充盈的太平江山!”

  他的话语中,那份属意与期望,已然不言而喻。

  自此,玄烨对胤祚的学业愈发上心,不仅时常亲自考较,还与上书房师傅们频繁沟通,根据胤祚的进度和理解能力,不断调整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彻底收起了最初因皇子年幼而产生的轻视之心,将教导十五阿哥视为一项重任与荣耀,倾囊相授。

  紫禁城的日升月落间,那个小小的身影在上书房内刻苦攻读,他的聪慧与灵性,如同掩藏在蚌壳中的珍珠,正在岁月的打磨和名师的开凿下,逐渐绽放出注定要照亮这帝国未来的、璀璨夺目的光华。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帝王,看着这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眼中充满了江山有继、社稷得人的无限欣慰与期待。
  http://www.hlys.cc/35806/2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