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议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初夏的晨光透过太和殿高耸的窗棂,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庄严肃穆的早朝刚刚结束,文武百官依序退出,唯有几位核心的议政大臣包括大学士李光地、马齐,以及户部、工部尚书等被留了下来,随圣驾前往乾清宫西暖阁继续议事。

  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暖阁内,在那张巨大的、铺陈着疆域图的紫檀木长案旁,多设了一张小巧的紫檀木椅。椅上端坐着年仅六岁多的十五阿哥胤祚。

  他穿着特制的杏黄色小龙袍,小身板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那双酷似玄烨的凤眸清澈明亮,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专注。

  这是玄烨有意为之,他想要让这个聪慧过人的儿子,早些接触帝国最核心的政务运转。

  今日商议的,是关乎漕运的一件棘手事。每年漕粮北运,损耗巨大,押运官兵、沿途胥吏层层盘剥,加之河道时有淤塞,运力不畅,已成为户部历年开支的沉重负担。

  工部尚书刚禀报了今年几处关键河段清淤所需的巨额银两,户部尚书便紧跟着诉苦,言及国库吃紧,希望能削减部分开支。

  几位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的主张加大整治河道力度,确保漕运畅通以降低损耗;有的则认为当务之急是严查贪腐,重典治吏;还有的建议是否可以部分漕粮改走海运,以分担压力……

  玄烨端坐于主位,凝神静听,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并未立刻表态。他目光扫过争论中的臣子,最后,不经意地落在了那个安静旁听的小儿子身上。

  只见胤祚微微蹙着小眉头,听得极其认真,那双黑亮的眸子随着发言大臣的转换而转动,似乎在努力理解和消化这些复杂的信息。

  就在几位大臣争论稍歇,暖阁内出现短暂沉默的间隙,一个清脆稚嫩、却带着一丝迟疑的声音,小心翼翼地响了起来:

  “皇阿玛……几位大人……学生……学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那个小小的身影上!李光地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马齐捋着胡须的手顿住了,户部、工部尚书更是面面相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六岁的皇子,竟要在这种级别的政事商议中发言?

  玄烨也是微微一怔,他看着儿子那虽然紧张却异常坚定的眼神,心中一动,放缓了声音,鼓励道:“哦?祚儿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得到父皇的许可,胤祚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更平稳些,他伸出一根小手指,指向疆域图上漕运河流的几处关键节点,条理清晰地说道:

  “学生方才听几位大人所言,整治河道需钱,严查贪腐需力,改走海运需试,皆有其理,然似乎……皆未能直指核心之弊。”

  他这话一出,几位大臣更是惊愕,连玄烨都坐直了身子。

  胤祚继续道,声音虽稚嫩,思路却异常清晰:“学生近日随李师傅读史,见前朝漕运之弊,多在于‘制度冗杂,人事纷更’。我朝漕运,是否亦困于此?押运有押运之规,接收有接收之制,层层关卡,处处查验,看似严密,实则……实则给了宵小之辈上下其手之机?”

  他顿了顿,看向户部尚书:“学生妄测,户部年年核算损耗,可知其中,因河道不畅、天灾所致之‘天耗’几何?因人谋不臧、贪墨盘剥所致之‘人耗’又几何?若不能厘清二者,一味增拨河工银两,恐如扬汤止沸,甚至……甚至可能让‘人耗’隐匿于‘天耗’之中,愈发猖獗。”

  接着,他又看向工部尚书:“而工部欲保漕运畅通,清淤固堤固然重要。然学生观舆图,这几处年年清、年年淤的河段,是否其地理本就不宜漕运?或可效仿古人‘迂直之计’,另辟蹊径,哪怕多绕行百里,若能避开淤塞险段,长远计,或许反能省下巨万清淤之费?”

  最后,他仰起小脸,看向玄烨,眼神清澈而郑重:“皇阿玛,学生以为,治漕如治病,需先找准病根。或可派绝对清廉干练之钦差,密查数条典型漕船,自起运至入库,全程记录其各项开销、损耗、时日,厘清‘天’、‘人’之耗多寡。同时,令工部、漕督衙门,重新评估现有漕路,是否有更经济稳妥之替代路线。待数据明晰,症结自现,届时再行决策,或严刑峻法以肃贪,或调整路线以省费,或双管齐下,方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缓解漕运之困,为国库减负。”

  一番话语,如同珠落玉盘,清脆地响彻在寂静的暖阁内!

  清晰的问题意识,缜密的逻辑推理,引经据典的佐证,以及对“数据”重要性的强调,甚至还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调研方案……这哪里像一个六岁孩童能有的见识?!

  这分明是一个久经政务、老成谋国的能吏才能提出的思路!

  暖阁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李光地捻着胡须的手彻底停住,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死死盯着胤祚,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位年幼的皇子。马齐张了张嘴,半晌没能发出声音。

  户部、工部尚书更是汗流浃背,心中骇浪滔天!十五阿哥所指出的问题,正是漕运积弊的核心所在,他们这些浸淫政务多年的老臣,争论半天也未跳出窠臼,竟被一个孩子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玄烨端坐在上,表面平静,心中却已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看着那个在巨大地图前显得格外幼小、却散发着不容忽视智慧光芒的儿子,一股混杂着巨大骄傲、震惊、以及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激动的热流,汹涌地冲击着他的胸膛!

  他早知道祚儿聪慧,却万万没想到,他的聪慧竟已到了如此洞悉世事、直指要害的地步!这已不仅仅是读书的灵性,这分明是治国理政的天赋!

  良久,玄烨才缓缓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澎湃,目光扫过尚处在震惊中的几位重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诸卿以为,十五阿哥此言如何?”

  李光地率先回过神来,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胤祚,竟是郑重地行了一礼,语气肃然:“十五阿哥天纵奇才,臣……叹为观止!方才一席话,切中漕运积弊之肯綮,所言‘厘清天耗人耗’、‘评估替代路线’、‘数据决策’之策,实乃老成谋国之言,令臣等汗颜!”

  马齐等人也纷纷从震惊中回过神,无不心悦诚服地附和。看向胤祚的目光,已彻底从看待一个年幼皇子,转变为看待一位未来可能引领帝国方向的、令人敬畏的储君!

  玄烨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回儿子身上,变得无比温和与深邃:“祚儿,今日所言,朕与诸位大臣都记下了。你很好,没有辜负朕与你额娘的期望,更没有辜负这上书房师傅们的悉心教导。”

  他顿了顿,对梁九功道:“将十五阿哥今日所言,详细记录,存档备查。漕运之事,就按十五阿哥提出的思路,着李光地、马齐牵头,户部、工部、漕督衙门配合,详加核查论证,尽快给朕一个章程!”

  “嗻!” 梁九功声音洪亮,看向胤祚的眼神也充满了惊叹与敬畏。

  胤祚见自己的话得到了父皇和重臣们的认可,小脸上终于露出了属于孩童的、腼腆而开心的笑容,他规规矩矩地行礼:“儿臣谢皇阿玛,谢诸位大人。”

  议事结束后,大臣们躬身退下,暖阁内只剩下父子二人。玄烨走到胤祚面前,蹲下身,与他平视,大手轻轻抚上儿子的头顶,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骄傲:“祚儿,告诉皇阿玛,这些……你都是如何想到的?”

  胤祚眨着清澈的大眼睛,认真地说:“儿臣就是听了大人们说话,然后……然后就想到了书上说的,还有李师傅平日教导的,要‘格物致知’,要‘辨症施治’……漕运病了,就要先找到病根才能开药方呀。”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让玄烨心中更是震撼。这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将圣贤道理灵活运用于实际政务的悟性,简直是为帝王之道量身打造!

  他将儿子紧紧搂入怀中,仿佛拥抱着大清江山最璀璨、最坚实的未来。

  “好孩子……朕的祚儿,真是上天赐予朕,赐予这大清江山,最珍贵的瑰宝!”
  http://www.hlys.cc/35806/2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