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萌宠特攻 >第1533章 第一缕波纹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533章 第一缕波纹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河套合作区的天空,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将玻璃幕墙建筑群笼罩在一片沉郁之中。然而,在指挥中心内部,气氛却如同绷紧的弓弦。

  “灵韵激励模块”的测试申请在三天前获批,合作区算法部的十二个数据调试工位,成为了这场关乎人类内在活力实验的首批“试验田”。

  巨大的主屏幕被分割成十二个小窗,每一条蜿蜒的灵韵波动曲线,都实时反映着对应工位上调试员的精神状态。陆研新站在屏幕前,手中攥着的咖啡早已凉透,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启动‘微感知级’激励波纹。”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中心里格外清晰,“记住,干预必须无形,要像他们自己脑海中自然萌生的念头,而非外力的灌输。”

  刘知非深吸一口气,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重重敲下。指令发出的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屏幕上。

  右下角的一个窗口率先出现了变化。

  工位上的林默,正对着屏幕上重复了数十遍的“参数不匹配”报错信息,眼神空洞,下意识地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他的灵韵曲线,在过去两个半小时里,几乎平直得像一条失去弹性的橡皮筋,毫无波澜。

  “触发条件满足。目标:林默。灵韵活性低于阈值,思维僵化指数超标。”诺亚冰冷的电子音响起。

  几乎同时,一道极其淡薄、肉眼难辨的浅金色波纹,自林默工位桌角一个不起眼的探测节点悄然弥散。它不像能量冲击,更像是一缕被意念牵引的晨雾,轻柔地拂过林默敲击键盘的手腕,掠过他微微汗湿的耳廓。

  林默敲击键盘的指尖骤然停顿。

  就在前一秒,他的大脑还被冗余的代码和重复的报错信息塞满,如同灌满了粘稠的浆糊,连同事碰落水杯的声响都让他感到莫名的烦躁。可此刻,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片段毫无征兆地跳了出来——昨天午休时,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实习生一边扒拉着餐盘里的青椒,一边含糊不清地抱怨:“默哥,你说这些没完没了的调试报错,代码结构怎么看起来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个当时被他忽略的、微不足道的嘀咕,此刻却像一颗投入死水的小石子,“咚”的一声,在他近乎停滞的思维湖面上,荡开了一圈涟漪。

  “重复……模子……”林默无意识地喃喃自语,紧蹙的眉头锁得更深。他放弃了继续与当前孤立的报错信息死磕,而是动手将最近三天的调试日志全部调取出来,平铺在巨大的显示器上。密密麻麻的报错信息排列成行,他的目光锐利起来,指尖划过那些看似独立、实则隐含相似参数模式的错误点。

  一个全新的、带着自主探究意味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从他心底浮现:“这些看似独立的‘参数不匹配’报错,会不会是同一个底层逻辑缺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不同表现形式?”

  嗡——!

  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代表林默的那条平直灵韵曲线,猛地向上窜起一个尖锐的峰值!原本死气沉沉的线条,瞬间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开始荡漾开细密而活跃的波纹,如同被春风拂过的湖面。

  “有反应了!曲线弹性系数回升19%!脑波活跃区域扩散!”涛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兴奋。

  陆研新手中的咖啡杯“当啷”一声磕在控制台边缘,残留的褐色液体溅出几滴,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屏幕:“看他的操作行为!他跳出了单一任务的循环,开始在寻找底层逻辑关联!”

  屏幕上,林默的鼠标光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代码海洋中穿梭跳跃,原本因疲惫而佝偻的后背不自觉地挺直。他将几个高度相似的报错模块逐一拆解,还原成最基础的逻辑单元,甚至调取了之前被他标记为“废弃”的变量库进行交叉比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指挥中心里鸦雀无声,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林默那边偶尔传来的急促键盘敲击声。

  二十分钟后,随着一行简洁的新代码被敲下、保存,林默整个人向后重重靠在椅背上,办公椅滑轮发出“吱呀”一声轻响。

  “竟然……是早期架构遗留的变量命名冗余,在不同模块调用时产生了隐性冲突……”他长舒一口气,用力抓了抓本就凌乱的头发,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一丝解决难题后纯粹的喜悦。这个困扰了他整整三天,让他绞尽脑汁遵循既定流程反复修改参数的问题,其核心竟源于一个他从未想过要去质疑的“历史遗留”设计。

  “目标林默,灵韵活性稳定回升至健康区间,波动中出现创造性思维特征峰!”诺亚的汇报声带着一丝拟人的雀跃。

  指挥中心里压抑的欢呼声终于爆发出来。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第二个触发对象出现。目标:张静,工位7。状态:重复性报告审核,灵韵活性持续偏低。”诺亚再次提示。

  屏幕上,对应工位7的曲线平直如尺。工位上,年近四十的张姐正对着一叠厚厚的性能测试报告,机械地按着计算器,眼皮沉重得几乎要粘在一起。

  那道浅金色的、充满引导性的灵韵波纹再次无声绽放,如同无形的蒲公英种子,飘向她的工作区域。

  张姐按计算器的手指忽然停住了。她茫然地眨了眨眼,目光落在报告纸上那些重复记录的“环境误差值”上。一个奇怪的联想毫无征兆地冒了出来:“这些数值的每日波动趋势……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有点像……上周无意中瞥见的实验室温湿度监控曲线?”

  这个念头让她精神一振。她立刻放下计算器,熟练地调出合作区内部的实时环境监测数据库,将机房的温度变化曲线与她手头报告的误差值波动图叠加在一起。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两条曲线虽然数值不同,但起伏的节奏和拐点,竟呈现出高度的同步性!

  “难道是机房空调系统的周期性温差,影响了核心芯片的运行稳定性,间接导致了测试数据的规律性误差?”这个大胆的假设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唰——!

  屏幕上,她那原本死气沉沉的灵韵曲线,应声扬起一个陡峭而充满活力的波峰!

  整个下午,指挥中心仿佛成了一个观察人类思维火花迸发的观测站。十二个测试工位中,有九个在不同程度上被那“第一缕波纹”触发了“自主提问”机制。

  有人开始思考如何优化调试工具,为其添加“相似报错智能归类”功能;有人察觉到不同时段网络延迟对特定参数响应的微妙影响,并着手建立关联模型;甚至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实习生,在波纹的无声引导下,鼓起勇气提出了将部分繁琐、固定的调试步骤编写成自动化脚本的大胆构想……

  傍晚六点,测试暂告段落。

  林默是最后一个离开工位的。他怀里抱着一个存有“重复报错智能归类工具”初版代码的移动硬盘,脸上带着久违的专注与满足。在茶水间门口,他遇见了似乎恰好路过的陆研新。

  “林工,看来今天下午效率不错?”陆研新晃了晃手中的水杯,故作随意地问道。

  林默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眼神中却闪烁着未曾消散的光彩:“陆教授,说来奇怪,下午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突然就灵光了一下,就想着……这些报错是不是有啥内在联系?以前光顾着按步骤埋头苦干,从来没往这方面琢磨过。”他扬了扬手中的硬盘,“刚弄出个小工具雏形,明天给大家试试,说不定能帮大家节省不少重复劳动的时间。”

  看着林默脚步轻快消失在电梯口的背影,陆研新迅速拿出通讯器,给守白发去了一条简讯:

  【首轮测试结果远超预期。关键并非‘我们促使他们提问’,而是‘他们自身找回了提问的意愿与能力’。——陆】

  他回到指挥中心,屏幕上的灵韵监测图大部分区域已覆盖上代表健康与活力的暖黄色调,那些重新活跃起来的曲线,如同被春风唤醒的藤蔓,展现出勃勃生机。

  “陆教授,”何静指着屏幕上依旧显得平缓,与其他曲线格格不入的三条线,问道,“这三个人……似乎没有产生明显反应?”

  陆研新的目光落在那三条僵直的曲线上,沉吟片刻,道:“核查过他们的岗位职责了吗?”

  刘知非迅速调出资料:“查过了。这三个工位的工作指令极其刚性,每日任务被量化为‘完成XX条数据录入’或‘核对XX份固定格式报告’,没有任何自主调整或优化的空间,流程设计上……完全没有留下可供‘点火’的缝隙。”

  陆研新走到白板前,拿起笔,郑重地写下了“流程弹性阈值”几个字。

  “灵韵激励波纹是‘火种’,但我们必须先确保土壤允许火种留存。下一轮测试前,我们需要与行政管理和流程优化部门进行沟通——至少为这些岗位争取到5%的‘自主优化权限’,哪怕只是允许他们根据自身状态微调工作顺序,或者提交流程改进建议。”

  窗外,夜色已浓,河套合作区的灯火次第亮起,宛如洒落在大地上的星辰。陆研新凝视着屏幕上那些被重新点燃、跳跃舞动的灵韵曲线,脑海中再次回响起黄仁勋那段演讲中的核心论断——“提问,是一种权力。”

  而他们此刻所做的,正是试图将这被现代精细分工所逐渐剥夺的、最根本的思维权力,一点点,归还给那些被固化在流程链条上的个体。

  下一轮测试的预备名单,已然悄然生成,投射在屏幕右下角。名单上的范围,已从算法部,扩展至……仓储区的物料分拣线。根据前期监测,那里的灵韵“冷斑”,分布得更为密集,颜色也更为深沉。
  http://www.hlys.cc/36335/15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