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章 湾区暗涌与灵韵基建
推荐阅读:
诡盗奇谈项云峰李静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重生之一世枭龙
快穿之疯批大佬别浪了
豪门黑卡刷到爆,躺平摆烂把娃带
华夏国学智慧
天机签
宝可梦:最强训练家的我有挂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就在河套合作区应对全球范围的学术围剿和网络攻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为“灵语者”技术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突破口,也让更高层面的目光投向了这片热土。七月,深圳湾。一场持续的特大暴雨叠加天文大潮,导致沿海多个低洼区域出现严重内涝。海水倒灌,电力中断,交通瘫痪。更棘手的是,极端天气对城市地下错综复杂的灵脉(地脉灵韵的现代分支)造成了剧烈扰动,引发了一系列次生灾害——多个重点医院的精密医疗设备因灵韵波动干扰而频频误报甚至停机;南山区某数据中心因灵运紊乱导致冷却系统效率骤降,服务器集群过热宕机;甚至部分区域的通讯信号也因灵韵干扰变得极不稳定。
现代化大都市的脆弱性,在自然之力与灵韵扰动的双重打击下暴露无遗。
深圳市应急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常规的抢险救灾工作有序推进,但对于如何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灵气扰动灾害”,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龙魂”研究所的苍龙大校也在现场。他看着大屏幕上标注出的几个关键故障点,眉头紧锁,直接拨通了陆研新的加密通讯。
“陆教授,情况紧急,长话短说。深圳湾目前的灵韵扰动,你们的‘灵韵稳压技术’能不能派上用场?”
陆研新在河套指挥中心,早已通过诺亚接入了公开的灾害数据和部分“龙魂”共享的灵韵监测信息。
“大校,单个‘灵韵稳压器’覆盖范围有限,面对这种大范围的区域性扰动,杯水车薪。”陆研新语速很快,“但是,我们基于‘九龙盘珠大阵’和‘灵语者’环境节点技术,有一个尚未验证的构想——‘区域性灵韵紧急稳定网络’。”
他让刘知非将一份简略方案同步传输过去。
“原理是利用合作区已经部署的高灵敏度探测节点,快速绘制灾区灵韵扰动图谱,识别出关键扰动源和脆弱节点。然后,调动合作区储备的移动式‘灵韵稳压单元’(‘灵韵稳压器’的增强版),像打补丁一样,优先部署到这些关键节点,暂时‘钉’住最不稳定的区域,为抢修关键设施(如医院、数据中心)创造窗口期。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合作区大阵富集的地脉灵韵,通过特定中继方式,远程为稳定网络提供‘锚定’支持。”
这个方案大胆而冒险,相当于将河套合作区的灵韵防护体系临时延伸到数十公里外的灾害现场。
苍龙大校几乎没有犹豫:“需要什么支持?”
“授权我们接入市级的应急灵韵监测网络(如果存在部分节点的话),提供必要的交通和安保,允许我们的移动单元进入核心灾区。另外……可能需要守白先生亲临现场,进行地脉灵韵的引导和协调。”
“批准!我立刻协调!你们准备出发!”
命令下达,河套合作区瞬间进入另一种模式的忙碌。三台经过改装的、装载着移动式灵韵稳压单元和快速部署节点的车辆紧急出动,由涛带领精锐安保小队护送。守白则轻装简从,只带了几件关键法器,坐上了“龙魂”派来的直升机,直飞灾害核心区。
陆研新和刘知非坐镇指挥中心,诺亚全力运转,处理着从灾区源源不断传回的灵韵数据,试图在混乱中找出规律。
现场,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倒灌的海水混杂着都市自身的灵韵杂质(工业排放、电子污染等),形成了极具腐蚀性和干扰性的“浊韵”,不断冲击着本就脆弱的地脉节点。
守白悬浮在南山区一栋高层建筑顶端,狂风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闭目凝神,指尖在空中划出玄奥的轨迹,感受着脚下地脉的“痛苦呻吟”。
“东北方,科苑路与海德一道交汇处,地下灵脉出现‘淤塞’,扰动源!西南,深圳湾大桥锚点附近,地脉被外力‘撕裂’,灵韵正在快速流失!”守白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清晰而冷静。
基于守白的指引和诺亚的数据分析,涛带领的小队冒着风雨,将移动稳压单元精准部署到指定位置。单元启动,散发出柔和的、带有梳理和净化效果的光晕,如同在浑浊的洪流中投入了几颗明矾,开始缓慢地凝聚、稳定周边的灵韵场。
同时,守白开始引导河套大阵的力量。远在合作区的“九龙盘珠大阵”发出低沉的龙吟,一道凝练的、肉眼不可见的金色灵韵洪流,被守白以自身为引,跨越空间,缓缓注入深圳湾区域动荡的地脉主干,如同为垂危的病人输上了“营养液”。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几个关键指标开始向好发展。
部署了移动稳压单元的南山医院,ICU内原本疯狂报警的设备逐渐恢复了平静;那个濒临崩溃的数据中心,核心温度开始缓慢下降;部分区域的通讯稳定性也有了明显提升。
更重要的是,在“区域性灵韵紧急稳定网络”的庇护下,常规的电力抢修、排水作业效率显着提高。
这场持续了三十六小时的紧急救援,“六棱锥”团队提供的灵韵技术支持,并非决定性的,却起到了关键的“稳定器”和“催化剂”作用,为最终战胜灾情赢得了宝贵时间,减少了难以估量的潜在损失。
灾害过后,总结与反思随之而来。
深圳市政府和更高层面的决策者,通过这次事件,清晰地认识到:在高度现代化的超大城市,传统的“硬”基础设施(交通、电力、通讯)固然重要,但应对新型风险(如灵韵扰动)的“软”基础设施——或称“灵韵基建”——同样不可或缺。
“河套的经验,不能只局限于合作区。”在一次高级别的内部研讨会上,一位市领导明确指出,“我们需要一套覆盖全市关键节点的、能够监测、预警并一定程度上干预城市灵韵环境的‘城市灵韵安防系统’。这方面,六棱锥团队的技术和实践,走在了前面。”
之前针对“灵语者”项目的学术质疑和商业围剿,在“实战”检验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曾经质疑声音最大的某些国际机构,悄然撤下了批评文章,转而发来了“技术交流”的邀请。
“幽冥阁”及其关联势力的暗中阻挠,虽然不会停止,但策略不得不再次调整——在官方层面开始重视并意图推广“灵韵基建”的背景下,纯粹的破坏和诋毁成本变得极高。
借此东风,陆研新顺势向深圳市提交了《关于构建“深圳城市灵韵安防与活力网络”的构想白皮书》,将“灵语者”项目从 workce wellness (职场健康)层面,提升到了“城市韧性”和“发展活力”的战略高度。
白皮书提出,分阶段在全市部署灵韵监测与微干预节点,不仅用于防灾减灾,还可用于优化城市能源调度(灵韵稳定可提升能源效率)、辅助公共安全管理(异常灵韵波动可能预示群体性事件或特殊犯罪活动)、甚至提升特定区域(如创新园区、文化街区)的创新氛围和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一个原本旨在保护个体“提问意识”的项目,阴差阳错地,撬动了建设城市级“灵韵基建”的巨大杠杆。
河套合作区,这个原本的“技术试验田”,正在成为未来“灵韵城市”的样板和核心引擎。而六棱锥团队,也在这场湾区暗涌与城市危机的洗礼中,进一步将自身的命运,与这座先锋之城的发展紧密相连。
http://www.hlys.cc/36335/15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