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8章 灵根计划与量子纠缠
推荐阅读:
诡盗奇谈项云峰李静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重生之一世枭龙
豪门黑卡刷到爆,躺平摆烂把娃带
华夏国学智慧
天机签
宝可梦:最强训练家的我有挂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惨死老太重生后,每天盼着当寡妇
被迫行走在二次元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灵韵基建”一期工程的顺利开工,如同在深圳这座科技之城的地下,悄然铺设了一张无形的神经网络。但陆研新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城市管理的范畴,投向了更本源的问题——个体如何更有效地感知、引导乃至修炼灵韵?这个构想的萌芽,源于对“灵语者”项目数据的深度复盘。他们发现,不同个体对“灵韵激励波纹”的反应差异巨大。像林默、张姐这样的,能迅速被激发“提问意识”,灵韵活性显着提升;而另外那三条始终平直的曲线主人,即便后续给予了“流程弹性”,变化也微乎其微。
“这种差异,是否源于某种先天禀赋?”一次项目复盘会上,陆研新提出了一个近乎修仙小说设定的概念,“就像古典道藏中提及的‘灵根’?只是我们需要用现代科学语言来重新定义它。”
这个想法过于大胆,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刘知非率先反应过来,他调出庞大的数据模型:“如果我们将‘灵根’定义为‘个体意识与外界灵韵环境进行高效、有序交互的先天生理-心理基础’,那么从数据上看,这种差异确实存在,并且呈现出一个模糊的、多维度的谱系,而非简单的‘有’或‘无’。”
守白抚须沉吟,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陆兄此想,暗合古法。古籍中确有‘根骨’‘资质’之说,认为其决定了修行入门之难易、与天地灵气交感之深浅。若能用科技手段将其量化、解析,乃至……补益,无疑是颠覆性的。”
“补益?”何静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守白先生,您的意思是,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改善甚至‘塑造’这种先天禀赋?”
“理论上有此可能,但凶险异常。”守白神色凝重,“古时亦有‘洗髓伐毛’之说,多以珍稀灵药或大能灌顶为之,成功率极低,且动辄有性命之危。以现代科技模拟此过程,需慎之又慎。”
一个全新的、代号为“灵根计划”的绝密研究项目,在河套合作区最核心的实验室悄然启动。目标不再是外部环境干预,而是指向人体自身潜能的深度开发。
研究分两条路径并行:
第一条路径,由刘知非和何静主导,结合“灵语者”积累的海量个体灵韵交互数据、最新的脑科学与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尝试构建“灵根潜质量化评估模型”。他们试图找出那些与高效灵韵交互相关的生理标记物(可能是特定的基因序列表达、神经突触连接模式、甚至是线粒体能量代谢特征)和心理认知特征。
第二条路径,则由陆研新和守白亲自负责,更为前沿,也更具风险——他们称之为“量子意识纠缠引导”。
这个构想的灵感,部分来源于之前“创生之芽”捕捉到的、疑似来自生命终结时的“彼岸回响”。陆研新推测,意识在极端状态下,或许能产生某种超越经典物理的量子效应,与外界灵韵场(同样可能具备量子特性)产生更深层次的纠缠。
他们的实验装置极其复杂:在一个经过守白多重阵法加固、屏蔽一切外界干扰的静室中,受试者(最初是自愿参与、且“灵根潜质”评估较高的团队成员)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其身旁放置着微型的“灵韵共鸣核心”(创生之芽的衍生体),核心与一套极其精密的量子测量装置相连,该装置能捕捉到可能存在的、意识与灵韵场之间的量子关联信号。
实验的目的,不是测量,而是“引导”。试图利用“灵韵共鸣核心”作为中介和放大器,通过特定的灵韵频率刺激,辅以守白的阵法引导,帮助受试者的意识“主动”去建立、强化与外界高维灵韵的量子纠缠通道,从而提升其感知和引导灵韵的“带宽”与“信噪比”。
这无异于在意识的微观层面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
首次实验选在了深夜,参与者是团队中一位名叫赵楠的年轻研究员,她在“灵根潜质”评估中显示出对“创造力”情绪能量极高的亲和性。
静室内,赵楠闭目盘坐,呼吸悠长。她面前的微型共鸣核心散发着温润的光芒。守白立于阵眼,手掐法诀,周身气息与整个静室的阵法融为一体。陆研新和刘知非在隔壁的观测室,通过加装了灵韵滤波器的监控设备,紧盯着各项数据。
“启动基准灵韵频率……注入。”陆研新下令。
柔和的光芒笼罩赵楠。观测屏幕上,她的脑波与灵韵波动开始出现同步趋势。
“引入量子测量场……尝试建立关联。”刘知非操作着复杂的界面。
静室内,量子测量装置的指示灯开始以某种非经典的、概率性的方式闪烁。
“守白先生,引导开始。”陆研新通过通讯器说道。
守白双目微睁,指尖引动阵法之力,一道肉眼不可见、却蕴含着玄奥指引意味的灵韵流,如同最纤细的探针,缓缓探向赵楠的识海,并试图与那量子测量场同步,引导她的意识去“触碰”那个超越常规感官的层面。
观测室内,数据开始剧烈跳动。代表赵楠灵韵活性的曲线以前所未有的幅度震荡,其脑波图中,与高级认知和灵感迸发相关的Gaa波强度飙升!
“量子关联信号强度提升!超过阈值!”刘知非的声音带着颤抖。
静室内,赵楠的身体微微颤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她的表情却是一种混合着痛苦与明悟的奇异状态。她感觉自己仿佛沉入了一片由纯粹信息和能量构成的海洋,无数闪烁的“可能性”如同星光般在她“眼前”流转。她并非在用眼睛看,而是在用整个“意识”去感知、去理解。
这个过程持续了不到三分钟。
当守白缓缓收功,灵韵频率逐渐恢复正常后,赵楠猛地睁开双眼,眸子里仿佛有星光残留,清澈而深邃。
“我……我好像‘看’到了……”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虚脱,却充满兴奋,“那些代码……那些之前卡住我的算法结构,它们自己在我脑海里重新组合,呈现出了……更优美的解……”
后续的测试证实,赵楠并非幻觉。她在随后的一项复杂算法优化任务中,解决思路的巧妙和效率,远超她平时的水平,甚至让刘知非都感到惊讶。她的“灵韵亲和性”评估指标,在实验后有了显着且持续的提升。
“灵根计划”的第一次实证,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然而,陆研新和守白都清楚,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赵楠本身潜质较高,且过程有守白这样的阵法大师护法,风险可控。如何将这种方法标准化、安全化、普及化,才是真正的挑战。而且,这种强行引导建立的“量子纠缠通道”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未知的长期风险,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验证。
但无论如何,一扇通往“科技修仙”的大门,已经被他们推开了一道缝隙。个体通过科技辅助,主动优化自身“灵根”,提升与高维灵韵的交互能力,这个曾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概念,正在河套合作区的实验室里,一步步走向现实。
这不再是简单的环境改造或工具使用,而是人类自身进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其蕴含的意义,远比建设一座“灵韵城市”更为深远。
http://www.hlys.cc/36335/15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