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吾即将重返京城!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如今,整个大明京师上下,想必皆已知晓……”

  “因某些缘故,吾长久未能露面于朝野之间。”

  话音未落。

  先前尚在议论纷纷的人群瞬间静默。

  手中事务纷纷停下,目光齐刷刷落在朱雄英身上。

  朱允熥猛然抬头,瞳孔微缩,旋即似悟到了什么,眼中骤然亮起难以掩饰的喜色。

  朱标神情微颤,已然明白儿子将要说出何等话语。

  人群深处,老爷子猛然回首,眼眶泛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反观朱允炆、齐泰、方孝孺等人,脸色齐齐发白,神色剧变。

  “正是!”

  “接下来我要说的——”

  “便是吾即将重返京城之事!”

  重返京城。

  四字出口,全场如凝固一般,无人言语,唯有呼吸轻响。

  关于朱雄英的传闻,

  自“雄鹰盛典”之后便从未断绝。

  这位皇长孙的存在,早已成为京中热议的话题。

  各种说法纷至沓来。

  曾有人坚信,正如某位老祖所言,此人命格已绝。

  可后来接连推行的“军制革新”、“万顷良田”之举,让此类流言悄然退散。

  时至今日,随着两项国策相继落地,一主内政,一谋外疆,朝野上下渐渐达成默契:

  皇长孙并非不在,而是受困于某事,只能隐身幕后,执掌大局。

  即便此刻他亲临现场,人们仍因过往种种而心存疑虑。

  未曾料想,他会在此刻亲口揭开谜底。

  回归大明!

  这一念头刚浮现,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

  站在中心位置的文武百官,神色瞬息万变。

  皇长孙朱雄英!

  不论《皇明祖训》中那句“嫡长者当立为储君”,还是他近日展露的才略与对江山社稷的贡献,

  都足以令人信服。

  哪怕今日太祖立刻传位,太子暂摄国政,随即册立朱雄英为监国太子,统御天下,怕是也无人敢出一声异议。

  其出身无可挑剔,功绩赫然在列,才干更是举世无双。

  刹那之间,无数炽热的目光汇聚于一人之身。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重返京城?”

  “雄……雄英,莫非不是现在?”

  朱标原本想追问为何不能即刻现身。

  念头刚起,便被他压下,转而抓住关键。

  “何时现身?又该如何?”

  此时。

  方孝孺、练子宁等人神色微变,连同朱允炆在内,皆是一震,随即收敛神情。

  皇长孙现身大明,乃是大事。

  依常理,他们应与太子朱标一般,至少如百姓般流露震惊与欣喜。断然不可显露忧虑、烦乱或惧意。

  否则便是自寻死路。

  须知。

  老爷子自听闻“皇长孙”之事,日思夜想,牵挂不已。

  若让他察觉有人不愿大孙现身,必触其雷霆之怒。

  早些年时,对方孝孺、练子宁等人而言。

  皇长孙归来,本是良机。

  方孝孺甚至可凭十年前师徒之谊,顺势步入权力中枢。

  如今却不同。

  几人心潮翻涌。

  皇长孙迟迟不现,朝局已渐对他们不利。

  倘若真回来了——

  看今日气势,分明是要亲掌朝纲。

  难道往后数十年,大明真要彻底奉行“格物院”的那一套?

  那他们这些“诗书传家”的士族,又将置于何地?

  心念起伏,众人面色愈发沉重。

  这时,朱雄英已望向朱标。

  轻声道:“先前有事未了,不便现身,以致生出误会。”

  所指之事,正是前番帖木儿帝国祭祀时提及的“气数已尽”。

  “那件事……已了?”朱标目光灼灼。

  朱雄英点头,“此事既定,便算终结。”

  声音极低,仅二人可闻。

  “娘亲的事,也一并解决了。”

  此言一出,朱标瞳孔骤缩,浑身一颤,几乎站立不稳。

  刹那间,恍然醒悟。

  原来雄英这些时日行踪诡秘,不肯明言。

  竟与常氏有关!

  心跳如雷,久久难平。

  纵然近日亲身经历诸多匪夷所思之事,可当旧人身影再度浮现眼前,仿佛跨越生死重逢,那份酸楚与狂喜交织,难以名状。

  一时之间,他眼眶湿润,泪光闪烁。

  往事如潮,涌上心头,情难自抑。

  这一幕,自然令旁人侧目。

  无人知晓朱雄英说了什么,竟能让太子如此失态。

  “大哥,你既然已现身,此刻岂非已本在人间?”

  “为何还要重返京城,且需他人相助?二弟愚钝,不解其意。”

  面对此景。

  朱允炆明白不能再默然旁观。

  他直言相问,亦道出了众人心中所惑。

  朱雄英并未否认。

  “确需相助,因有一处秘地,尚待寻回。”

  晨光微露。

  桃园与尘世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融为一体。

  朱雄英知道,该离开了。

  可系统规则未变,唯有血脉至亲亲自寻来,方能真正唤醒他的存在。

  他现身于此,并非偶然。格物院的设立,正是为了埋下痕迹,留下指引。

  “不知皇爷爷如今……”话刚出口。

  朱允炆眼神微凝,抢先道:“皇上正批阅奏章,政务繁重。大哥若有要事,直言便是。凡我等力所能及,必倾心相助。”

  “不必倾心。”

  朱雄英淡然一笑,“只需办妥两件事。”

  朱允炆上前半步,眸中精光闪动。朱允熥亦已靠近兄长身侧。

  两人尚未开口。

  忽地——

  “雄英!天大的难处,咱也替你扛了!”

  一道洪亮而威压的声音撕裂空气,急促而来。

  四方百姓闻声皆惊,齐刷刷转头望去。

  人群之中,一位老者大步踏出,气势如虹。

  锦衣卫瞬间列阵,护卫左右,清出通路。

  众人看清面容,心头猛然一震。

  皇上?原来就在我们中间?

  惊惧交加,所有人扑通跪倒。

  山呼之声响彻云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抬手一挥,声音低沉却不容抗拒:“都起来,谁让你们跪了?”

  趁着万籁俱寂的一瞬,他快步走向长孙。

  近看之下,这位铁血帝王双眼泛红,喉头微颤。

  “大孙,说吧。”

  天地无声,唯有风拂过衣角的轻响。

  朱雄英目光坚定,投向格物院方向。

  “一切,皆与此地有关,与先前所言相连。”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钟山脚下,双镜悬空,凌跃之间,福地自开。”
  http://www.hlys.cc/36566/6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