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第385章 今日,大明皇后归来!仪鸾司,重启!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85章 今日,大明皇后归来!仪鸾司,重启!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然而此时,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马皇后直截了当地说道:“这大明的天,塌不了!”

  “你们的皇爷,也不会真正出事!”

  “旁人不知我那大孙的能耐,可我却清楚得很……”

  “只是有些事情,是我一直不愿面对罢了……”

  说着,她再度望向方才凝视的方向。

  那个方向,正是钟山所在。

  而此刻,于修明已如石雕般僵立当场。

  皇爷……皇爷并无大碍?

  可皇后为何如此确信?

  还有皇长孙……这一切背后究竟藏着何等布局?

  他只觉自己必须再次强调当前的危机。

  可就在此时,只见马皇后缓缓起身。

  “罢了!”

  “此前种种缘由,我不愿现身于世。”

  “但如今,天将拂晓……这段时日,便由我替那个不让人省心的老头子,撑起这大明江山吧。”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却不知,这京城之中,是否早已人事全非?”

  一边说着,这位看似平凡、与寻常村妇毫无二致的妇人,

  骤然间气度大变。

  原本温婉的眉目依旧存有柔和,却已被森然威仪所覆盖。

  一股不容侵犯的尊贵之气,自她身上沛然而生。

  与方才判若两人!

  此刻,马皇后再度望向钟山方向,静默良久。

  终是缓缓起身。

  就在她立起的那一瞬,在于修明眼中,热泪骤然涌出。

  因为……

  在这短短片刻之间,他仿佛窥见了十年前,那位大明开国皇后,真正母仪天下的庄严一刻。

  此时,她的声音清冷肃穆,仅吐出四字,却重如千钧,震慑四方:

  “起驾!”

  “回宫!”

  刹那之间,四周倏然浮现数十道身影……

  与此同时,若从高空俯瞰,以桃花村为中心,先是樵夫,继而农人,再是商旅……

  所有人几乎在同一时刻,褪去日常装束。

  先是桃花村,接着风都镇……

  而后蔓延至整个平安县——

  这些人中,有卖书册的店家,有菜市叫卖的小贩,有迎来送往的门房仆役。

  可此时此刻,象征凡俗身份的“外衣”尽数剥离!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身披青袍、衣襟之上绣着“青色鸾鸟”的身影,赫然重现世间!

  大明洪武帝征战天下之时,其直属亲军统称:拱卫司!

  后更名为:亲军都尉府!

  职责涵盖:探查情报、策反敌将、暗杀、追缉、拘捕、审讯……等诸般权力。

  其后,亲军都尉府裁撤,改立:锦衣卫!

  然而,少有人知,当年亲军都尉府之下,尚有一支隐秘机构——

  仪鸾司!

  专司:皇室仪仗,护卫禁廷!

  今日……

  大明皇后归来!

  仪鸾司,重启!

  “马婆婆,这么早便出门了?”

  东方天际,鱼肚白渐染晨光。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始终以勤勉着称。

  鸡鸣未起,田间农户早已起身劳作。

  寒冬凛冽,京中富贵之家或许仍在暖帐香衾中酣眠,但他们,却必须此时动身,进山拾取枯枝。

  春去秋来,世人常以为冬季农闲,百姓便可歇息。

  实则不然!

  虽无需耕作田亩,但拾柴、捆柴、运柴入城贩卖,亦能换取些许银钱贴补家用。

  马皇后乘着马车刚驶出村落,沿途便不断遇见那些“熟悉”的面孔,纷纷含笑招呼:

  “回趟娘家?”

  她只淡然回应:“回一趟家。”

  这些相熟的乡民自然知晓,这位博学多识、备受敬重的“先生”,家中背景非同一般。

  眼见她身边随行的“护卫”愈聚愈多,众人也只是笑着点头,随即各自散去。

  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马皇后这才轻声道:

  “平安县因‘拼音之乡’之名,这半年来,已赚下不少银两。”

  “连带着本地百姓,木材与柴薪的价格,也上涨了许多。”

  “好日子才刚开始……”

  “怎可轻易陷入内乱?”

  车外,于修明恭敬垂首。

  自那一刻起,他便明白,先前那位慈眉善目的“村妇”已然不在。

  此刻端坐于车厢内的,是执掌六宫、统御天下的大明皇后。

  因此,他的语气愈发谦卑:“有您在,大明便不会动荡。”

  马皇后未语,唯余沉默。

  随着马车前行,沿途汇聚的身影越来越多。

  就连于修明,也不禁瞠目结舌——

  那些本应早已湮灭于历史尘埃中的身影,竟一一再现!

  这一支队伍,就这样行进在通往皇城的官道之上。

  直至……

  前方黑压压地涌来大批禁军,列阵而立。

  为首之人,面色苍白如纸,双目阴鸷狠厉,正是周骥。

  他远远望见,那支本该消逝十余年的仪鸾司,竟再度现身!

  心头一震的同时,脑中蓦然浮现出临行前,那位二皇孙的叮嘱——

  【无论见到何人,轿中之人,皆当视若无睹!】

  【眼下本殿下握有先机,身居皇城,便是正统所在,只待清晨朝会一过……】

  【我以朱氏血脉定鼎朝堂,昭告天下之后……】

  【如此,大局已定!】

  【除非皇爷爷重生,父亲返京,即便如此,我们也尚存最后一搏之机。】

  【玄武门之变后……】

  【攻守之势彻底翻转,大势所趋,如江河奔涌,再难逆转!】

  想到此处,周骥心潮起伏。

  旋即,他又忆起自己最后问出的那一句:

  “轿中之人,当如何处置?”

  那位在他眼中已然胜券在握的朱允炆,沉吟良久,方才缓缓开口:“有些事,不得不为;但若可行,不可取其性命!”

  这一句话,再次回荡于耳畔。

  周骥眉头深锁。

  这些时日以来,关于当年群臣在东宫所见的种种“幻梦”,他也略有耳闻。

  其中便有一幕——

  当年燕王举兵之时,这位身为“建文帝”的朱允炆,也曾亲口说过:

  “不可伤四叔性命!”

  正因如此,那燕王才敢屡次亲临战阵,冲锋陷阵,无所畏惧,竟在数场“决定生死”的战役中反败为胜,多次突围脱险。

  步步为营,终致建文帝大势尽失,江山倾覆。

  而如今……

  又是同样一句话。

  这让周骥心中难以释怀,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相对而言,这也并非全无好处。

  至少,他自己不必担惊受怕,无需忧虑事后清算。

  念及此,周骥缓缓抬手,目光投向远处密密麻麻的人影,声音冷峻如霜:

  “除马车中人外,凡有阻拦者,格杀勿论!”

  话音未落,身后成列禁军齐齐举起手中“火铳”。

  然而就在此刻,对面阵中,亦有“火铳”森然对准而来。

  大战,一触即发!
  http://www.hlys.cc/36566/6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