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上朝!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与此同时,紧闭整整一夜的皇城——

  终于开启。

  为首太监,容貌已非旧人。

  但那尖细嗓音,却仍吐出群臣曾无比熟悉的两字:

  上朝!

  朝?向谁上朝?

  “皇上都不在了,他们要拜见何人?”

  此言一出,满朝官员顿时止步,神色立转谨慎。

  正欲追问缘由,却见昔日温言软语的太监内侍,今日个个面色肃穆,神情凛然。

  “奉天殿内,皇太孙殿下与众臣已在等候……”

  “诸位愿否入朝,悉听尊便!”

  气氛骤然凝重。

  虽口中说得客气,可众人回首一看,不知何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已率军悄然围至身后。

  “江夏侯!”

  “周德兴!”

  有人失声惊呼。

  “这是何意?”

  “为何披甲带兵?”

  五军都督府中,李景隆赫然发问。

  长兴侯耿炳文亦眉头紧锁。

  如今,京城之中,最大勋贵势力——凉国公一脉、中山王府一系,皆远驻西番、宁夏、陕西等地。

  并非没有勋臣留京,只是余下者,多为他们这等稳重老臣。

  然而——

  江夏侯周德兴,素来因与先皇自幼交好,地位超然,爵高位尊。

  此刻现身,气势俨然压过全场。

  人群之中,解缙与杨士奇对视一眼,目光皆是一凛,瞬间察觉危机暗涌。

  “诸位,今皇城动荡,本侯奉命接管城防守卫……”

  “今日朝会,非同往常。”

  “乃为彻查皇上安危、肃清京城隐患、安定万民之事!”

  “若有不愿入殿者,可自行退去!”

  言罢,周德兴挥手示意,身后将士让开一条通路。

  但诡异的是——

  那些士兵刀剑半出鞘,寒光隐现。

  刹那间,空气愈发紧绷。

  “周德兴!你究竟意欲何为?”

  一名忍无可忍的官员颤声质问,欲转身离去。

  然而下一瞬——

  “锵!”

  刀光一闪,血溅三尺,头颅滚地!

  全场死寂!

  静得令人窒息!

  只见周德兴眼中杀机迸现,厉声喝道:

  “从六品司直郎范子敬,涉嫌与皇上失踪一案有关!”

  “此等逆贼,当诛其身,灭其魂魄!”

  “本将倒要看看,还有谁心怀异志!”

  怒吼声震天动地,响彻皇城。

  而城外,却是一片死寂!

  所有人内心震颤,皆带着不安,望向皇城深处……

  那,宛如一头伺机扑食的巨兽!

  天色微明。

  奉天殿内。

  百官陆续步入。

  无人中途退离,仿佛一群目睹杀鸡儆猴后战栗的猢狲。

  宫墙之外。

  江夏侯亲率士卒,封锁各处要道。

  方才的血腥气息,令众人胸口发凉。

  然而刚入大殿,所有人顿时怔住。

  杨士奇谨慎地扫视侧旁,低声说道:“茹大人与秦大人都未到场。”

  此言一出,解缙等人面色骤变。

  再度环顾,果然不见茹瑞与秦文用身影。

  反倒是齐泰、方孝孺等人,端坐于往日六部尚书专属之位。

  尤为关键的是——

  詹徽竟退居次席。堂堂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如今却立于齐泰与方孝孺身后。

  而高台之上,朱允炆并未登上御座,却伫立其侧。

  此位置,本应为储君所立。

  目睹此景,满朝文武瞬间了然。

  联想到昨夜以来种种变故,以及江夏侯方才的举动。

  即便心中早有预感,此刻,仍不免各怀心思。

  以儒家正统自居的“衍圣公”孔讷,连同翰林院、国子监诸多硕儒,脸上不自觉浮现喜色,挺直了脊背。

  局势显然已倾向二皇孙。

  而另一边,与茹瑞、秦文用交情深厚的一众官员,终于按捺不住,急忙出列发问。

  “殿下,斗胆请问,兵部尚书茹瑞、工部尚书秦文用两位大人,如今身在何处?”

  发问者,乃大明长兴侯耿炳文。

  五军都督府分前、中、后、左、右五军。

  朝廷功臣勋贵之家,多有子弟任职其中,以示殊荣。

  耿炳文执掌前军,李景隆统领中军!

  然而,近年来朱元璋明里暗中削弱勋贵将领之权,转而强化兵部。

  致使今日勋贵仅有爵位,无实职掌控。

  虽冠以“统帅”“总领”之名,却早已不必赴军营理事,只须安居侯府即可。

  为避嫌、免遭帝王猜忌,他们能避则避,最多遣子孙代为履职。

  这正是为何开国武将威名赫赫,其后代却被世人讥为“虎父犬子”的根源所在。

  若无外敌侵扰,勋贵难以如世家般绵延掌权。

  否则,必成大患。

  也因此,长兴侯耿炳文与李景隆,并未真正执掌军权。

  此时身处大殿,更难有所作为。

  但眼下,耿炳文这一问,恰是群臣共同心声。

  所有人的目光齐聚朱允炆,静候答复。

  “殿下昨夜为皇爷失踪之事彻夜未眠。”

  此时,齐泰越众而出。

  “大明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内忧外患交迫,不可一日无主心骨!”

  “故而……”

  “由詹大人牵头,拟定国策纲要,务求政局安稳!”

  “皇爷无故杳然,此事断不可轻忽。”

  “因此,今日朝议,聚焦两点。”

  齐泰竖起两指。

  “其一,大明需定主心骨!”

  “其二,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话音落下,殿内鸦雀无声。

  齐泰!

  他不过一介翰林学士,越权僭言尚且罢了,

  如今竟抢先回应大臣质询。

  换作往日,已是大不敬之罪。

  可此刻——

  群臣皆望向朱允炆。

  既然事已至此,有些话,终究需由他亲自点头默许。

  “詹大人,您来说吧。”

  这时,朱允炆缓缓开口。

  詹徽面露苦涩,只得缓步出列。

  自昨夜起,他心神交瘁,始终难决何去何从。

  宫中每一分变动,对臣子而言,皆如雷霆压顶、风雪扑面。

  他虽为吏部尚书,蒙皇爷亲手提拔,却非茹瑞那等浮泛党羽。

  他更明白——君为君,臣为臣,父为父,子为子。

  国不可一日无主!
  http://www.hlys.cc/36566/6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