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日月重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秋雨过后的京城,空气里浸着清润的凉意。晨光爬上紫禁城的琉璃瓦顶,将明黄色的瓦当染得透亮,往日里因“双影案”笼罩的凝重,早已被市井的烟火气悄悄驱散。

  午门之外的大街上,商铺早早敞开了门帘。绸缎庄的伙计站在门口,麻利地将一匹匹新到的云锦挂出来,引得路过的妇人驻足挑选;街角的胡辣汤摊前,热气袅袅,掌柜的吆喝声洪亮,碗勺碰撞的清脆声响,混着食客的谈笑声,格外热闹。几名孩童捧着刚买的糖画,追着一只花蝴蝶跑过青石板路,鞋底敲出轻快的声响,给这条老街添了几分灵动。

  皇宫内,文华殿的窗棂尽数敞开,风带着院外桂树的香气钻进来。宪宗坐在案前,手中翻阅着各地呈来的奏报,脸上渐渐露出笑意。“江南的秋粮丰收了,百姓们都在忙着晾晒谷物,”他指着一份奏报,对身旁的太监道,“还有西北边境,余子俊奏报说,近日瓦剌并无异动,守军戒备森严,百姓们也能安心耕作了。”

  “陛下圣明,”太监躬身笑道,“自‘双影案’平定后,朝局渐稳,各地百姓也能安居乐业,这都是陛下治理有方啊。”

  宪宗摆了摆手,目光望向窗外——院中的几株菊花正开得盛放,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这不是朕一人的功劳,”他轻声道,“凌云鹤平定祸乱,牟斌整顿厂卫,余子俊镇守边境,还有朝中诸位卿家各司其职,才换来了如今的安宁。”说罢,他拿起御笔,在奏报上写下“赏”字,“江南丰收,按例嘉奖当地官员;西北守军辛苦,命户部拨发粮草,犒劳将士。”

  此时,内阁首辅万安匆匆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份文书,脸上满是喜色:“陛下,好消息!各地清查烛龙余党的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抓获漏网之鱼十二人,其余残余势力皆已溃散,百姓们得知后,都拍手称快。另外,经过整顿,东厂的秩序已恢复正常,西厂也收敛了气焰,厂卫不再敢擅自欺压百姓,朝堂内外,皆是一片清明。”

  宪宗闻言,心中愈发舒畅:“好!清查工作做得彻底,整顿也见了成效。你即刻传朕旨意,告知天下,烛龙余孽已清,朝廷将全力推行新政,减免部分灾区赋税,鼓励百姓垦荒种田,务必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

  “臣遵旨!”万安躬身领命,转身匆匆离去。

  阳光渐渐升高,洒在文华殿的金砖上,映得殿内一片明亮。宪宗起身走到殿外,望着远处的宫墙与蓝天白云,心中满是感慨。“双影案”带来的动荡虽已平息,可他深知,治理江山并非易事,日后仍需勤勉为政,才能守住这份安宁。

  宫墙外的大街上,人流愈发密集。一名说书先生坐在茶馆的戏台前,手中醒木一拍,开始讲述“双影案”的故事——他略去了皇室的隐秘,只说凌云鹤如何智勇双全,如何带领将士们平定祸乱,如何辞官归隐江湖。台下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时而为凌云鹤的惊险遭遇捏一把汗,时而为奸佞被诛拍手称快,时而为凌云鹤的归隐叹息不已。

  说书先生的声音随着风飘远,落在街角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附和着故事里的悲欢。阳光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无论是茶馆里的听众,还是街边的商贩,亦或是皇宫里的君臣,脸上都带着几分平和与安稳。

  这场曾搅动大明风云的风波,终于彻底落幕。日月重光,山河无恙,百姓安居乐业,朝堂清明有序,这大明江山,正带着历经磨难后的坚韧,缓缓走向新的生机。
  http://www.hlys.cc/36944/4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