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根脉所向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临湖市政务服务中心,“重大工程项目安全审批综合受理窗口”前人头攒动,却秩序井然。窗口上方电子屏滚动着“安全审批绿色通道(试点)”的醒目字样。副市长沈宏志带着市发改、安监部门负责人,以普通办事员身份坐在窗口后,亲自受理材料、解答疑问。一位风尘仆仆的乡镇水利站长老张,焦急地递上材料:“沈市长…不,沈同志!我们那个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汛期不等人啊!按常规安全审查流程走,黄花菜都凉了!这‘绿色通道’真能快吗?”
沈宏志仔细翻阅材料:“张站长,别急。您这项目属于低风险民生应急工程,符合‘绿色通道’条件。”他迅速在系统勾选“小型水利除险加固-低风险”标签,材料通过高拍仪瞬间上传。“磐石平台会优先启动自动化筛查,重点核查施工方案安全性和承包商资质,省去一般项目的全链条穿透审查。同时,市安监的同志会提前介入,现场同步核查。只要核心安全点没问题,最快三天给您初步意见!”
老张瞪大眼睛:“三天?以前没半个月下不来!”
“安全底线不能松,但效率可以提!”沈宏志指着屏幕上跳出的“已受理,自动化筛查中”状态,“系统会智能比对历史安全数据,自动标记风险点。您安心回去抓施工准备,结果会短信通知。”老张千恩万谢地走了,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沈宏志对身边人说:“看到没?基层要的不是降低安全标准,而是清晰、高效的路径!‘绿色通道’不是开后门,是用智能化和精准分级,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临湖的试点,必须蹚出一条可复制的路来!”
---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气氛严肃却不压抑。几位近期主动向组织说明“模糊事项”的干部,正参加一场特殊的“回炉”谈心会。主持谈话的是部里一位资深巡视员老吴,语气平和如拉家常。
“老李啊,”老吴对那位曾为儿子留学资助烦恼的副局长说,“你主动退回资助、说明情况,组织上是肯定的。这说明‘清源’行动立的规矩,大家听进去了,也愿意跟着走。”他话锋一转,“但规矩立了,不能光让人‘怕’,还得让人‘明’。你们几位都是业务骨干,以后遇到类似‘人情往来’的模糊地带,把握不准的,别自己瞎琢磨,更别藏着掖着,干部监督室的大门随时开着,我们就是帮大家厘清边界、卸下包袱的!”
他推过一份新编的《“亲”“清”政商交往情景案例解析》:“看看这个,几十种常见场景,哪种合规,哪种踩线,哪种绝对禁止,写得明明白白。比如,企业赞助的学术会议,什么情况能参加,什么费用能报销,都列清楚了。心里有本明白账,脚下才有安全路。”几位干部如获至宝,纷纷翻阅,脸上紧张的神色被专注和释然取代。制度的堤坝,在疏堵结合中越发坚实。
---
临江深水港建设指挥部。巨大的智能控制中心已初具雏形。方伟明陪同几位国家级港口专家验收“磐石”安全专网。专家组长仔细检查了物理隔离的光纤通道、三重加密的数据传输模块、独立运行的监控系统后,赞叹道:“老方,你们这套‘硬隔离 软加密 智能哨兵’的体系,把核心安全做到了物理级,在全国港口都是领先的!完全可以作为行业标准推广!”
方伟明却指着控制中心一角:“专家,我们想在这里加个‘安全了望哨’。”
“了望哨?”
“对,”方伟明解释,“就是安排港口自己的技术骨干,跟着‘磐石’的专家一起值班,一起学!安全不能只靠‘黑匣子’,更要培养我们自己懂安全、会维护的‘守门人’!否则设备再先进,人跟不上,还是被动挨打。”专家们眼睛一亮,深表赞同。安全的长城,需要技术与人的双重浇筑。
---
省城大学李哲实验室。新部署的“智能科研安全审计助手”运行流畅。刘博士边操作边感慨:“赵工,这系统真神了!设备数据自动抓取,敏感操作实时提醒,报告还能一键生成!省下大把填表格的时间,昨晚实验进度比预期快了半天!”
赵明难得露出一丝笑意:“效率和安全,本就不是死对头。关键是找到平衡点。”他指着屏幕上一个标记为“待优化”的环节,“不过,这个外部合作数据导入的预审逻辑还有点僵化,容易误判。我已经把问题反馈给‘磐石’中心了,他们承诺下周升级算法。”
“还能改?”刘博士惊讶。
“怎么不能?”李哲走过来,“厅里说了,这系统是‘活’的,要跟着科研实践一起成长!孙厅长牵头建了个‘安全技术优化直通车’微信群,咱们一线的问题直接@工程师,响应快得很!”工具在磨合中进化,信任在实效中累积。
---
王磊再次踏上城郊蔬菜基地的田埂。春意更浓,田野里一片新绿。他远远看见上次那位老农,正佝偻着腰,用一把小锄头,在茁壮的菜苗根旁,细致地松土。
“老人家,苗都这么壮了,还要松土?”王磊走近问。
老农直起身,捶了捶腰,笑道:“领导,根扎下去了,土也不能板结啊!时不时松松土,透透气,根才能长得更欢实!您看,”他指着旁边一块略显板结、菜苗稍显蔫巴的地,“光压不松,也不行哩!”
王磊心头一震。这朴素的农谚,不正点中了“固本培元”当下的要害?制度的新苗已破土,安全的根须正下扎,但若执行中“只压不松”,让基层感到“板结窒息”,活力同样会枯萎。培元,既要压实责任(培土),也要释放活力(松土)!
秘书轻声汇报:“书记,政策落地解码小组梳理出第一批17项‘板结点’:比如‘安全审批绿色通道’市级细则不统一;‘磐石’筛查与部分垂直管理部门系统尚未完全打通;科研安全督导员权责边界需进一步明晰…”
“好!”王磊目光炯炯,“把这些问题,连同田埂上听到的、窗口看到的、实验室感受到的,原汁原味带回去!通知小组,明天就开‘松土会’!不设框框,就一条:哪些‘土’板结了?该怎么‘松’?让基层代表、企业代表、专家代表畅所欲言!我们既要安全深扎的根,也要生机勃发的苗!”
他蹲下身,学着老农的样子,用手指轻轻松动一株壮苗根旁的泥土。泥土湿润松软,带着生命的气息。远处,沈宏志在窗口高效受理的身影,老吴与干部们恳切的谈心,方伟明在控制中心构想的“了望哨”,李哲实验室里流畅运转的智能系统画面…如同田野间点点新绿,在王磊脑海中汇聚成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
江东的“固本培元”,正从雷霆万钧的“深犁破土”,步入精耕细作的“培土松垄”。根脉所向,是脚下坚实的土地,更是头顶那片需要新苗奋力生长才能撑起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辽阔晴空。松一松板结的土,透一口畅快的气,生长的力量,正悄然积蓄,等待喷薄。
http://www.hlys.cc/36994/2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