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车间开展技术创新竞赛
推荐阅读:
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
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惊霄
综影视之事业毒唯
天魔逐道之坠落凡间做牛马
影综你不早说小姐姐还等着我呢
流放怀孕父不详,边关深山盖大房
混沌疯魔
上交系统后我和统子混上了铁饭碗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盛夏的太行山区,日头毒辣得能烤焦地皮,军工车间的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却依然挡不住滚滚热浪。但车间里的热度,比外面的酷暑还要浓烈几分——自从改进型榴弹和水冷式轻机枪投入实战后,工人们的创新热情被彻底点燃,每天都有人提出各种改进建议,小到工具的微调,大到工艺的革新,车间里处处涌动着敢想敢试的劲头。李铮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天上午,他召集车间所有骨干技工开了个会,议题只有一个:发起“技术创新竞赛”,让创新的火花燃得更旺。
“同志们,最近大家的创新热情很高,提出了不少好点子,也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李铮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洪亮,“但这些创新大多是自发的、零散的,咱们要是能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有目标、有方向地去攻关,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所以,我决定,在车间开展技术创新竞赛,设置三个奖项:‘零件精度提升奖’‘生产效率优化奖’‘武器功能改进奖’,每个奖项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不仅有物质奖励,还能在手册上署名,让各根据地都知道咱们的技术能手!”
话音刚落,车间里就炸开了锅。工人们的眼睛都亮了,议论纷纷:“还有物质奖励?太好了!”“我早就想改进一下步枪的枪管加工工具了,这下正好有机会!”“咱们组要冲击‘生产效率优化奖’,把烟雾弹的装填速度再提一提!”
吴天浩推了推眼镜,补充道:“竞赛时间为一个月,大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报名,也可以单独参赛。每个参赛项目都要提交详细的方案、图纸和试验数据,最后由评审小组(李主任、我、陈工程师、徐师傅、王师傅)进行打分,确保公平公正。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生产更高效、零件更精密、武器更厉害!”
竞赛通知一经公布,整个车间都沸腾了。各生产小组立刻行动起来,开会讨论参赛项目,分工协作,投入到紧张的攻关中。
武器修复组的组长老杨,是车间里资格最老的技工,一手修复绝活远近闻名。他带领小组报名了“生产效率优化奖”,目标是改进步枪枪管的清洁工具。“之前咱们清洁枪管,都是用铁丝缠着布条,一点一点往里捅,又慢又不干净,尤其是那些磨损严重的枪管,得清理大半天才能用。”老杨拿着一根布满污垢的枪管,对组员们说,“咱们要设计一个快速清洁工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把枪管清理得更干净。”
他们反复琢磨,设计了一个“旋转式清洁刷”:用一根空心钢管做杆,前端安装一个可旋转的毛刷头,毛刷头的直径可以根据枪管的粗细调节;钢管的后端安装一个手摇齿轮,转动手柄时,毛刷头会高速旋转,同时前后移动,快速清理枪管内的污垢和火药残渣。
但试验时发现,毛刷头的材质太硬,容易划伤枪管内壁;而且手摇齿轮的传动效率太低,转动起来很费力。“得把毛刷头换成软质的猪鬃毛,既耐磨又不会划伤枪管。”老杨说道。他们立刻找来猪鬃毛,重新制作了毛刷头;又改进了齿轮结构,增加了一个减速齿轮,让转动更省力,传动更平稳。
改进后的清洁刷试用时,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清理一根磨损严重的枪管需要40分钟,现在只用15分钟就能清理干净,而且枪管内壁光滑无划痕。“太好了!这个工具能让咱们的武器修复效率提升一倍!”老杨的脸上乐开了花。
弹药生产组的目标是“生产效率优化奖”和“武器功能改进奖”双丰收。他们针对榴弹装填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榴弹快速装填模具”。之前装填榴弹,需要人工将炸药一点点填入弹体,不仅速度慢,而且装填量不均匀,影响爆炸威力。
组长老张带领组员们,用钢板制作了一个长方形的模具,模具上有10个与榴弹弹体匹配的圆孔。装填时,将空弹体放入圆孔中,然后将混合好的炸药倒入模具的进料口,炸药会通过分流槽均匀地流入每个弹体中,装填完成后,取出弹体即可。
但第一次试验时,炸药容易粘在模具的内壁上,导致装填量不足,而且分流槽容易堵塞。他们在模具的内壁涂抹了一层凡士林,减少炸药的粘连;又将分流槽的宽度增加了2毫米,防止堵塞。改进后,每次能同时装填10枚榴弹,装填时间从之前的每枚5分钟缩短到每枚1分钟,装填量也更加均匀,爆炸威力的稳定性大幅提升。
同时,弹药生产组还针对手榴弹的引信延迟时间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之前的手榴弹引信延迟时间在3-5秒之间波动,战士们投掷时不好把握时机。他们通过调整引信的火药量和导火索的长度,将延迟时间稳定在3.5秒,误差不超过0.2秒,让战士们投掷时能更准确地掌握爆炸时机。
零件加工组的徐小眼,自然是冲着“零件精度提升奖”去的。他们的目标是优化机床的进给速度,提升轻机枪枪机闭锁件的加工精度。之前加工枪机闭锁件,机床的进给速度是固定的,遇到硬度不均匀的钢材时,容易出现加工误差,影响零件的精度。
徐小眼带领组员们,设计了一个“可调式进给机构”:在机床的进给手柄上安装一个齿轮调节器,通过调节齿轮的齿数比,来改变进给速度。加工时,可以根据钢材的硬度和加工阶段,灵活调整进给速度——粗加工时用较快的速度,提高效率;精加工时用较慢的速度,提升精度。
他们还在机床上安装了一个小型的振动传感器,当加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时,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人及时调整。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后的机床加工出的枪机闭锁件,精度误差从之前的0.02毫米缩小到0.01毫米,合格率从95%提升到了99%。
除了这些小组项目,还有不少工人单独参赛。年轻技工小李设计了“多功能划线工具”,能同时完成直线、弧线和角度划线,比之前的工具效率提升了3倍;女工小宋改进了手榴弹的引信安装工艺,将安装时间从每枚3分钟缩短到1.5分钟;老技工王大山则设计了“柴油机简易散热装置”,解决了柴油机长时间运行后过热的问题。
竞赛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小插曲。有个小组设计的“自动装弹机”,因为结构过于复杂,超出了车间的生产能力,试验多次都失败了,组员们有些气馁。李铮得知后,亲自来到他们的工作区,鼓励道:“创新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你们的思路很好,只是步子迈得太大了,咱们可以先做一个半自动的装弹机,先解决部分工序的自动化问题,再逐步改进。”
在李铮的指导下,这个小组调整了方案,设计了“半自动装弹机”,虽然不能完全自动装弹,但能自动完成炸药的定量分配和弹体的定位,装填效率提升了50%,最终也顺利完成了参赛项目。
还有陈婉儿带领的化工小组,他们报名了“武器功能改进奖”,目标是提升烟雾弹的遮蔽效果。他们在烟雾弹的发烟剂中加入了少量的染料,让烟雾变成深灰色,遮蔽效果更好;同时,优化了发烟剂的燃烧配方,让烟雾的持续时间从7分钟延长到10分钟。试验时,深灰色的烟雾像一堵厚厚的墙,能有效阻挡日军的视线,甚至能干扰日军的观察哨和侦察机的侦察。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各参赛项目陆续完成,共提交了23个创新成果。评审小组用了三天时间,对每个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检验和打分。检验现场,每个参赛选手都要亲自演示自己的创新成果,讲解设计思路和改进效果。
“武器修复组的旋转式清洁刷,效率提升明显,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给‘生产效率优化奖’一等奖!”
“弹药生产组的榴弹快速装填模具,大幅提升了装填效率和装填质量,给‘生产效率优化奖’一等奖,同时他们的手榴弹引信改进项目,给‘武器功能改进奖’二等奖!”
“徐小眼小组的可调式进给机构,将零件精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给‘零件精度提升奖’一等奖!”
评审结果公布的那天,车间里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李铮为获奖者颁发了奖品:一等奖奖励一套精密工具和一件新棉衣,二等奖奖励一把优质锉刀和一双胶鞋,三等奖奖励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虽然奖品并不贵重,但每个获奖者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次竞赛,咱们共诞生了8项实用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全部投入生产,让车间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0%,零件合格率提升了15%,武器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李铮在颁奖仪式上说道,“这充分说明,咱们车间的工人们不仅手艺好,而且脑子活!希望大家以后继续保持这种创新精神,在生产中多思考、多尝试,为抗战胜利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颁奖仪式结束后,工人们的热情依旧高涨。不少人已经开始琢磨下一个创新项目,车间里再次掀起了技术创新的热潮。老杨拿着获奖的清洁刷,对身边的年轻技工说:“咱们下次要冲击‘武器功能改进奖’,把步枪的射程再提升一下!”徐小眼则在琢磨如何改进机床的传动系统,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
吴天浩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对李铮说道:“你这个竞赛搞得太成功了,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热情,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以后咱们可以把竞赛常态化,每季度搞一次,让创新成为车间的常态。”
李铮点了点头:“没错,技术创新是咱们军工生产的生命线。只要咱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就一定能生产出更多更精良的武器,让前线的战士们更有底气,早日把日军赶出中国!”
夕阳西下,车间里的灯光亮了起来,工人们还在忙碌着。那些获奖的创新成果,已经融入到日常生产中,机床的转动声更平稳了,工人们的操作更熟练了,一件件精良的武器装备从这里诞生,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这场技术创新竞赛,就像一剂催化剂,让独立团军工车间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http://www.hlys.cc/37091/4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