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左相赵普:宰辅谋猷定四方,经纶妙策护朝堂
推荐阅读:
在下潘凤,字无双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红楼群芳谱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
奸臣
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 新枢破冰三院动,寒门冻土见春痕一、明堂急报?帝王朱砂点乾坤
腊月廿三,燕京风雪如刀,刮得紫宸殿檐角铜铃乱响。暖阁内,银丝炭在蟠龙鎏金炉中炸开火星,松萝茶的清苦混着陈年龙涎香,缠在柴熙诲指间 —— 他正摩挲陈琅临终前以血修补的《新枢制衡考》,页缘 “度支需辨土,民政要亲民” 的血字,在烛火下似仍有余温。
忽闻殿外铜铃疾响,声裂寒空!“陛下!洛阳急报!” 王承恩跌撞而入,肩头积雪未融,玄色锦袍下摆凝着官道冻泥。他将密奏高举过顶,三方朱印在烛火中灼目欲燃:左参政印盘踞如虎,民政院印端庄似鼎,度支院印锋芒如剑,竟似将陈琅 “三院分权而联动” 的构想,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印鉴!
“新政破冰了!” 老太监嗓音发颤,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民政院科举新章遍传九州,青州寒门子弟挤破州衙抄录榜文,连白发老儒都拄杖来寻;度支院税课司丈尽洛阳膏壤,九等肥册已入档三千卷,每一页都有户部主事与税课司勘测官的双签印!流民持免税契归乡垦荒,政学大儒苏廉率三十门生跪请监考 —— 天下文心,真的动了!”
柴熙诲展卷疾览,目光陡然钉在 “九等征赋法” 旁一行蝇头批注上:
“户部核周朝旧籍,税课司量今岁新田,官吏双签印以防中饱,流民田亩单独造册,由营造院工部划界立碑 —— 楚泽、窦仪叩首再拜。”
墨痕力透纸背,两部主官的连环印重叠如锁,竟将陈琅 “部司咬合防蠹” 的遗训,变成了可落地的铁规!
“好个齿牙相扣!” 帝王一掌击案,震得砚中朱砂溅上袍襟金龙,红痕如血,反倒添了几分锐气。“赏!左参政赐金麒麟镇纸一座、蜀锦十匹;民政院楚泽、度支院窦仪各赏白玉如意一柄!新政章程誊抄三十份 ——” 他笔锋陡转,朱批如血瀑泻下,“除军务院外,各衙署即日研习!传朕口谕:军情司暗卫乔装流民混入归乡队伍,若有豪强夺田、官吏索贿,无需上报,立斩悬首于州衙前!”
笔尖倏停,暖阁内静得只闻炭火爆裂声。柴熙诲望向窗外漫天玉尘,声线忽柔,似在与看不见的人对话:“去洛阳告诉陈夫人… 开春化冻时,朕要携新绘的田亩图、新录的科举榜,铺满明堂西阁。让先生看看,他用命焊死的新枢,到底护住了多少百姓。”
王承恩躬身退下时,眼角余光瞥见案头《总纲》血渍旁,新添一行凌厉朱批,墨色如铁:
“新枢非纸上兵戈,当饮民间风雪,方得江山永固!”
二、左相运筹?九司连环铸铁律
汴梁参政司衙署,檐角冰棱垂如剑,院内却暖意融融 —— 赵普正俯身勘验案上三色田图,指尖沾着朱砂,不时在图上圈点。靛蓝色标注上等水田,赭石色描绘丘陵薄地,枯墨色点画沙砾荒滩,每一处色块旁都贴着小纸条,写着 “某乡某里,亩产几石,税赋几成”,分明是将陈琅《度支论》中 “辨土征赋,量能取予” 的理论,一字一句化作了实务!
“左相!” 汴梁知府撞入门内,官靴踏碎阶前残冰,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城西三千流民安置妥当了!民政院户部分发田契,度支院粮秣司拨付麦种,连营造院工部都派了二十名巧匠,把废弃的破屋修得能挡风避雪!昨夜百姓焚柴取暖,唱着《还乡谣》,声震汴河,连对岸的渔人都跟着和呢!”
赵普闻言,指尖从田册上 “张贵” 的名字上划过。这名携妻带子逃荒十年的老农,名下田契上赫然烙着三枚鲜红小印:
户部核其周朝广顺二年逃户旧籍?度支院复批永业田(免赋五年)?营造院注 “待修屋三楹,工匠已派”
三枚印章如齿轮般咬合,将陈琅 “多司联签防舞弊” 的策论,刻进了每一份田契的肌理!
“科举考场筹备得如何了?” 赵普抬眼,目光落在案角堆叠的《贡院规制》上。礼部主事连忙上前,翻开其中一页,只见考场分布图旁,用朱砂圈出了三名被黜落的考官姓名,旁注蝇头小楷:
“窦仪查得天禧二年泄题旧案?楚泽核其有姻亲应试需避嫌?政学苏廉荐门生周默补缺,已过吏部铨选 —— 三司联签,可任主考。”
竟是民政院、度支院、政学三方共签一纸,连吏部的铨选流程都嵌在了其中!
“当年在宋廷,三司使独掌财权,户部与盐铁司相互掣肘,一场水患下来,饿殍千里,连赈灾粮都能被官吏克扣…” 赵普喃喃自语,指尖抚过联署印章,忽然推开窗,望向街上 —— 货郎担头的红幡招展,卖糖人的小贩吹着哨子,孩童举着糖人追逐雪沫,连寒风里都裹着几分烟火气。这景象,分明是陈琅毕生追求的 “实务安邦,民生为本”!
“你去告知苏先生,” 赵普霍然转身,眸底映出案头《新枢制衡考》的血痕,语气坚定,“今科科举策论题,便用度支院新绘的《九等田赋图》!让天下学子都明白 —— 民政院的户籍册,记的是万民血脉;度支院的税粮簿,载的是国家命门!读书不是为了吟风弄月,是为了让这田图上的每一块地,都能养得起百姓!”
寒风卷起他袖中尚未写完的公文,露出墨迹未干的批语,字里行间满是对陈琅遗志的传承:
“新枢架构,当为百姓立骨,而非为官吏谋私!”
三、朝堂立威?朱衣尽染新枢血
开春朝会,紫宸殿金砖映着晨光,暖融融的。赵普率民政院、度支院、营造院三院主官,手捧成册的新政成效,立于丹墀之下。羊皮卷展开,每一页都浸透了墨香与汗水:
民政院黄册上,录得寒门举子六千三百人,远超世家子弟三倍;
度支院银册中,载岁入新增十二万两白银,流民归田五万七千户,免税田亩达三千顷;
吏治劾朱册内,黜落庸官三十九人,空出的职位皆由科举备选士子填补,吏部已完成铨选。
“臣等迂腐!” 前礼部尚书窦仪率先出列,撩袍伏拜,官帽触地发出铿然声响,“昔日臣谓降臣不堪大任,质疑左相推行新政的能力。今见左相以民政掌生息、度支配血脉、营造固根基,将陈公‘裂权互制’的架构用得活灵活现,方知臣是井底之蛙,误国误民!臣恳请陛下,让臣入度支院税课司,为新政效犬马之劳!”
窦仪话音刚落,度支院楚泽也抚须上前,笑声震得殿梁积尘簌簌落下:“度支院四司联动,税课司丈量田亩,钱法司调控物价,盐铁司专营产销,三司如三足铜鼎,既烹得国库肥肉,又分得百姓羹汤!上月青州盐价微涨,钱法司即刻开仓平市,盐铁司追查囤盐商贩,不过三日便稳住了市价 —— 这正是陈公‘制衡锁连环’的妙处!”
“臣等有罪!” 苏廉率二十余名政学青年官吏整袍而跪,额头触地,“臣等曾以‘忠君守旧’为名,反对新枢架构,阻挠左相施政,实乃闭目塞听,误国误民!今见寒门子弟可凭科举登堂,流民可持田契归乡,方知‘新枢’二字,是为天下百姓而立!臣等愿为新枢犬马,追随左相,效死不渝!”
柴熙诲立于龙椅前,仰视殿中高悬的《开武中枢架构总纲》。陈琅 “二参政四院十一司” 的墨线在晨光中如蛟龙盘柱,那些曾经染血的痕迹,似有魂灵在低语,诉说着对太平的期盼。
“赵卿之功,不在推行新政本身,” 帝王缓缓步下丹墀,玄舄踏过百官倒影,声音沉稳如钟,“而在将陈公所铸铁律,化为江山血脉,融入百姓生计!” 他抬手,指向殿外初生的柳枝,圣旨如惊雷炸响:
“即日起,四院依纲运转:民政院要让科举成为寒门天梯,不得让世家垄断;度支院要斩断盐铁毒瘤,不得让豪强牟利;营造院要疏通水利命脉,不得让百姓再受洪涝之苦;军务院要铸牢边关铁壁,不得让外敌再犯疆土!凡枢要之地生蠹虫 ——”
龙目陡然扫过殿角的刑部尚书,语气骤厉,“先斩院使,再清九司!刑部需派专人监察各院,若有徇私枉法者,与蠹虫同罪!”
百官齐齐叩首,山呼 “陛下圣明”,声浪震得殿外柳枝轻颤,春意更浓。
四、暖阁对弈?盐铁秤上量江山
朝会散去,紫宸殿暖阁内,只剩君臣二人。赵普展开一卷《盐铁专营疏》,指尖点向其中 “户籍连坐制” 的条款,语气凝重:“臣欲以户部民册为绳,勒紧盐商咽喉!凡领盐引者,需十户联保画押,一户犯事,十户连坐;盐价涨落超两成,税课司即刻开官仓平市,钱法司追查囤盐之人 —— 如此,可防盐商哄抬物价,盘剥百姓。”
柴熙诲凝视奏疏,目光落在缝隙间陈琅的朱批上 —— 那是当年陈琅执掌皇商司时写下的 “权愈重,枷愈牢”,墨迹虽淡,却字字如刀。他忽然从案头拿起一枚黑玉盐枭摆件,掷入一旁的铜秤盘,“此策甚毒,可解燃眉之急,但需防矫枉过正。你还记得陈公临终前的话吗?”
他将染血的《总纲》推到赵普面前,盐铁司条款旁,陈琅的蝇头遗训赫然在目:
“专营权是把剔骨刀 —— 用得好,可削豪门肥肉;用得不好,便会刮百姓膏血!”
赵普躬身捧起血书,眼眶微热:“臣不敢忘!已在度支院设‘巡查使’,由税课司、钱法司、户部各派一人,三方联署,专查盐价浮动与盐商收支,每月向臣与陛下呈递明细,绝不让专营权变成官吏谋私的工具!” 见帝王颔首,他忽从袖中抖出一卷皱巴巴的田契,声音沉了下去,“只是… 臣昨日接到军情司密报,洛阳某盐商竟用免税田契贿赂户部主事,意图将城郊百亩良田划入‘荒滩’,逃避赋税 —— 这是密报与田契,请陛下过目。”
暖阁内霎时死寂,只剩炭火噼啪作响。柴熙诲拿起田契,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片刻后,朱笔如刀,在密报上裂纸而书:
“蛀虫交刑部严审,抄没家产;田契归还流民,由民政院重新造册。新政初行,当用此獠热血祭旗,以儆效尤!”
斜阳透过窗棂,照在《总纲》上蜿蜒的血与墨,那些曾经的裂痕,似已被新政的暖意抚平。窗外宫墙下,冻柳抽出新芽,嫩绿的枝条在风中轻摇,似在诉说着一场始于明堂残烛、终于山河春暖的革新 —— 这场革新,终将撕裂千年冻土,让春意洒满燕朝的每一寸土地。
《燕史?新枢志》载:
开武四年春,新政如破竹,天下归心。然洛阳豪强王氏,暗贿户部主事,夺流民田契十七份,夜焚草屋十七间,欲逼流民重为佃户。赵普闻讯,调军务院军舆司卫卒三百,擒王氏父子及受贿官吏,交刑部、民政院、度支院三司会审于市曹。刀落时,血溅《九等田册》,观者皆见册页污血处,竟浮现陈琅遗稿 “民田即国本,失本则失天下” 的朱批。时人惊谓 “半帝显灵”,新枢架构遂固若金汤,再无敢犯者。
http://www.hlys.cc/40000/8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