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蚀灵玄途 >第937章 镜湖清影与水心草的低语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37章 镜湖清影与水心草的低语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镜湖的晨雾像是被揉碎的月光,轻轻覆在水面上,荡开一圈圈细碎的涟漪。林辰、沈公子和曾言爻牵着马站在湖岸,看着远处的雾气中隐约露出的荷叶轮廓,墨团已经按捺不住,挣脱曾言爻的手,“扑通”一声跳进浅水区,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三人的衣袍。

  “这憨货,见了水就疯。”曾言爻无奈地笑着,从藤筐里摸出块麻布,给跑回来甩水的墨团擦毛,“镜湖的水凉,别冻着了。”

  沈公子蹲在湖边,看着水里自己的倒影,啧啧称奇:“都说镜湖的水比镜子还亮,果然不假,连我发梢上的灰都看得清。”他伸手碰了碰水面,倒影立刻碎成一片波光,“对了,林辰,你说的回音鱼呢?咋没见着?”

  “听说回音鱼只在清晨和傍晚出没,”林辰望着湖心的小岛,岛上长满了芦苇,“它们的叫声能传很远,像是在模仿人说话,当地人说,对着湖喊名字,鱼就会回应你。”

  曾言爻正低头翻看医书,书上画着水心草的模样——细长的叶片漂浮在水面,根部系着白色的须根,顶端开着淡蓝色的小花,像撒在水面的星星。“水心草喜欢长在芦苇荡边,得小心找,”她指着湖岸的芦苇丛,“咱们分头搜搜,半个时辰后在这里汇合。”

  墨团似乎对“找草”没什么兴趣,一门心思扑在水里,用爪子拍打着水面,像是在跟看不见的鱼玩耍。曾言爻只好把它拴在马旁边,嘱咐它不许乱跑,才跟着林辰和沈公子往芦苇丛走去。

  芦苇长得比人还高,叶片边缘锋利,不小心就会划破皮肤。林辰走在前面,用柴刀劈开挡路的苇秆,沈公子跟在后面,时不时惊起几只水鸟,扑棱棱地飞向湖心。

  “这地方看着平静,藏的东西可不少,”沈公子踢开脚下的一块贝壳,“你看这泥里,全是小螃蟹,刚才还夹了我一下。”

  曾言爻正低头观察水面,突然指着一处芦苇稀疏的地方:“你们看!那是不是水心草?”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水面上漂浮着几株淡蓝色的小花,细长的叶片在水里轻轻摇晃,正是医书上画的水心草。林辰小心地拨开芦苇,伸手去摘,手指刚碰到叶片,水下突然窜出一条银色的小鱼,对着他的手指“啾”地叫了一声,声音清亮,竟有几分像人的笑声。

  “是回音鱼!”沈公子兴奋地喊道,“它在笑你呢,林辰!”

  那小鱼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又钻进水里,游到水心草下面,用尾巴轻轻碰了碰草叶,像是在守护它。曾言爻笑着说:“看来这鱼和水心草是一对,咱们得小心点采,别惊着它们。”

  他们小心翼翼地采摘了十几株水心草,用湿布包好,刚要离开,就听到远处传来墨团的叫声,声音焦急,不像是平时的撒娇。

  “不好,墨团出事了!”曾言爻心里一紧,拔腿就往湖边跑,林辰和沈公子赶紧跟上。

  跑到湖边,只见墨团正对着湖心小岛狂吠,马被拴在旁边的柳树上,不安地刨着蹄子。湖面上漂着一只小小的木筏,筏子上站着个穿蓑衣的老汉,手里拿着渔网,正对着墨团嚷嚷:“你这憨兽,再叫我就用网套你!”

  “老伯,怎么了?”曾言爻赶紧上前拉住墨团,“它是不是惹您生气了?”

  老汉见有人来,收起渔网,叹了口气:“这兽刚才差点把我的鱼篓弄翻了!我这篓里可是刚捕的回音鱼,要送到镇上给张大夫做药引的,弄坏了可赔不起。”

  林辰这才注意到筏子上放着个竹篓,里面果然装着十几条银色的小鱼,正是刚才见到的回音鱼,此刻正挤在一起,发出细碎的“啾啾”声。

  “您是说,回音鱼能做药引?”曾言爻好奇地问,“我只知道水心草能治眼疾,没听说回音鱼也能入药。”

  “小姑娘也是行医的?”老汉打量着她的藤筐,“这你就不知道了,回音鱼的鱼鳔配上水心草,熬出来的药能治老眼昏花,比什么珍奇药材都管用。张大夫说了,镜湖的回音鱼和水心草是天生一对,少了谁都不行。”

  沈公子恍然大悟:“难怪刚才那鱼要护着水心草,原来它们是搭档啊!”

  老汉摇着木筏靠岸,解下鱼篓:“我姓王,是这镜湖的渔夫,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最近镇上好多老人眼睛看不清,张大夫就让我多捕些回音鱼,配上水心草给他们治病。只是这鱼越来越少了,今天才捕到这么几条。”

  曾言爻从藤筐里拿出刚采的水心草:“我们也是来采水心草的,想给雪岭的牧民治眼疾。既然回音鱼和水心草是一对,不如我们跟您去见见张大夫,看看能不能一起想办法,既不破坏湖里的生灵,又能采到药材。”

  王老汉眼睛一亮:“那敢情好!张大夫就在镇上的‘明眼堂’,你们跟我来,他见了你们肯定高兴。”

  墨团似乎知道自己刚才闯了祸,耷拉着耳朵跟在曾言爻身后,路过鱼篓时,还小心翼翼地用鼻子嗅了嗅,被王老汉瞪了一眼,赶紧缩回头,惹得众人发笑。

  镜湖镇不大,镇口的石碑上刻着“湖映千峰,药济万民”八个字,据说还是前朝一位名医题写的。“明眼堂”就在镇中心,门面不大,门口挂着块匾额,上面画着一只眼睛,旁边写着“心明则眼亮”。

  张大夫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坐在堂前给一个老婆婆诊脉,见王老汉带着林辰等人进来,起身拱手:“老王,这几位是?”

  “张大夫,这几位也是行医的,采了水心草,还懂回音鱼的用处,”王老汉把鱼篓放下,“他们想跟您聊聊怎么采药材。”

  张大夫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拉着他们坐下,泡上当地的雨前茶:“说来惭愧,这镜湖的水心草和回音鱼确实能治眼疾,可最近几年采的人多了,湖里的生灵越来越少,再这么下去,怕是要绝种了。我正愁没辙呢。”

  林辰取出水心草,仔细观察:“这草的须根落在水里,能自己生根发芽,咱们采的时候留三分之一的须根在水里,过几个月就能长出新的草。”他又指着鱼篓里的回音鱼,“至于鱼,不用捕上来,只取一点鱼鳔就行,鱼放回湖里还能活,只是得小心操作,别伤着它们。”

  曾言爻补充道:“我爹的医书里说,水心草的花晾干后磨成粉,效果和鲜草一样,咱们可以只采花,不采叶,这样草还能继续生长。”

  张大夫抚着胡须,连连点头:“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样既能保住药材,又能让湖里的生灵繁衍,真是两全其美。”他立刻叫徒弟去准备工具,“今天就按你们说的试试,采些水心草的花,取点回音鱼的鳔,看看药效如何。”

  众人跟着张大夫回到镜湖,王老汉划着木筏,林辰和曾言爻负责采摘水心草的花,沈公子则在一旁帮忙,小心翼翼地把带须根的草叶放回水里。墨团蹲在筏子上,好奇地看着他们忙碌,时不时伸出爪子想去碰水里的鱼,被曾言爻按住。

  回音鱼果然通人性,见他们只取一点鱼鳔,没有伤害自己,竟不再躲闪,反而围着木筏游来游去,发出“啾啾”的叫声,像是在道谢。

  忙活了一下午,他们采到了足够的水心草花,也取了适量的鱼鳔,张大夫拿着药材高兴地说:“我这就回去配药,明天就能给老人们用上,等有了效果,我就把这法子教给镇上的人,让大家都照着做。”

  王老汉非要留他们在湖边的渔家住一晚,说要做镜湖的特产“银鱼羹”给他们尝尝。渔家的屋子是用芦苇秆搭的,屋顶盖着茅草,屋里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王老汉的婆娘是个爽朗的妇人,正在灶台前忙碌,锅里的银鱼羹散发着鲜美的香气。

  墨团被安排在屋外的草堆上,王老汉的孙子偷偷给它塞了块鱼干,它吃得津津有味,尾巴摇个不停。

  “你们这一路,去过不少地方吧?”王老汉给林辰倒酒,“听张大夫说,你们还去过南荒、西极山,见的世面肯定比我们多。”

  林辰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走的地方多了,知道草木有灵,万物相生,就像这镜湖的水心草和回音鱼,少了谁都不行。”他想起母亲留下的记忆储存器,里面似乎也说过“生态平衡”,原来不管哪个时代,道理都是相通的。

  曾言爻喝了口鱼汤:“我以前总想着找到最好的药材,治好所有人的病,现在才明白,保护好药材生长的地方,比什么都重要。要是把水心草采光了,以后就算有再好的医术,也治不了眼疾。”

  沈公子啃着鱼干,含糊不清地说:“还是墨团聪明,刚才在湖边就不咬回音鱼,估计它也知道这鱼不能乱吃。”

  墨团像是听懂了,在屋外“嗷”了一声,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夜里,躺在渔家的草铺上,听着窗外的湖水拍岸声,林辰久久未眠。他想起刚出发时的迷茫,想起解开母亲心结时的释怀,想起遇到曾言爻和墨团后的热闹,这条游历之路,像是镜湖的水,映照出他成长的轨迹。

  曾言爻和沈公子已经睡熟,发出轻微的呼吸声。墨团在屋外打着呼噜,声音和湖水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谣。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记忆储存器,它依旧安静,却仿佛在告诉他:这就是生活,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守护好身边的草木生灵,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最有意义的旅程。

  第二天清晨,他们告别了王老汉和张大夫,继续往东走。镜湖的水在晨光下泛着金鳞,回音鱼的叫声从湖心传来,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墨团跑在最前面,尾巴上还沾着几根芦苇,曾言爻和沈公子说说笑笑地跟在后面,林辰牵着马,走在最后,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忍不住上扬。

  前路依旧漫长,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山川湖海,什么奇草异兽,但他知道,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伙伴,有心中那份守护生灵的信念,这条路就永远不会孤单。

  水心草的淡香还留在指尖,回音鱼的叫声还在耳畔回响,镜湖的清影,已经深深印在了他们的旅程里,成为一段温暖而难忘的记忆。而他们的脚步,正朝着更辽阔的远方,坚定地走去。
  http://www.hlys.cc/40288/9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