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龙游浅水
推荐阅读:
在下潘凤,字无双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红楼群芳谱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
大唐秦公子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张家大宅内,灯火通明。雨点疯狂地敲打着屋顶的瓦片和庭院里的芭蕉叶,噼里啪啦。
花厅里,两盏西洋进口的煤油吊灯被风吹得微微晃动,光影在陈秉章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来回切割。
他坐在椅子上,手里捏着一只瓷杯,茶汤已经凉透了,却一口没喝。
坐在他对面的,是这宅子的主人,张振勋,人称张老板。
这位在巴达维亚和槟城两地经营垦殖、航运的大商人,总会暗中扶持的走私关隘,此刻正显得坐立难安。
他挥退了所有的丫鬟仆役,让管家和梅姑看好下人不要来打扰。
“秉章公,”张老板终于忍不住打破了沉默,他拿起铜壶,想给陈秉章续水,手却微微有些抖,滚水溅了几滴在桌面上,
“这雨也连着下,还没个停的时候。”
陈秉章像是从一场长久的定格中醒了过来,他缓缓放下茶杯,眼皮都没抬:“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南洋的天气,和如今的时局一样,不是你想让他停,他就能停的。”
张老板放下铜壶,“您这几日……在会馆和堂口那边……走动得如何?”
陈秉章没有立刻回答。他转过头,目光穿过敞开的厅门,望向外面漆黑的雨幕。
“如何?”陈秉章突然笑了一声,“振勋,你在生意场上打滚这么多年,应该比我更清楚什么是避之不及。”
“难道连邱家和谢家的人……也不肯见?”
张老板面露惊色。槟城五大姓,邱、谢、杨、林、陈,那是控制着整个槟榔屿华人社会的基石,尤其是龙山堂邱公祠那一脉,素来以强硬着称。
陈秉章叹了口气,这一声叹息极长,仿佛要把胸口郁结的闷气全部吐出来。他站起身,背着手在厅内踱步,脚步声沉重。
“见是见了。”陈秉章停在一幅绘着《苏武牧羊》的中堂画前,背对着张老板说道,
“前几日,也就是兰芳刚打下马辰煤矿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是很客气的。邱家的大佬甚至摆了酒席,称赞那些客家矿工是‘汉家旗帜’,说兰芳这一仗打出了南洋华人的威风,还要捐一笔壮行银。”
“那不是很好吗?”
“那是前几日!”陈秉章猛地回过头,眼中的血丝在灯光下分外狰狞,“自从昨天,新加坡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九爷被韦尔德总督‘请’进福康宁山,被皮克林那个笑面虎软禁之后……这就变了!全变了!”
“今天上午,我去拜会郑家大佬。你知道吗?我在他府门口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最后出来的只有一个管家,隔着门缝跟我说,老爷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便见客!”
“偶感风寒?”陈秉章冷笑,“他前天还在戏园子里捧角儿,壮得像头牛!今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这哪里是病了,这是怕了!这是怕沾上我们这身反贼的味!”
张老板脸色难堪,“毕竟……那是英国人。九爷被抓,这信号太强烈了。大家都以为九爷这次是在劫难逃。英国人要是真动了杀心,查封总会的产业,谁跟总会走得近,谁就要跟着倒霉。大家都是有一大家子人要养的,这……这也是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陈秉章咀嚼着这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悲凉,“是啊,人之常情。九爷在旧金山生死一线的时候,他们说是英雄。九爷在香港开辟总会,邀请南洋华商一起北上招工的时候,他们说是大善人,大财神。如今九爷为了兰芳、为了苏门答腊那些被荷兰人当猪狗对待的同胞,把自己送进英国人的虎口,他们就成了路人。”
他颓然坐回椅子上,声音低沉下去:“我在槟城这三天,跑遍了十八家会馆,七个堂口。除了两家小姓宗祠碍于情面,塞了几百块银元打发叫花子一样,其余的……要么闭门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有人劝我,让我赶紧回香港,别在槟城惹是生非,免得连累了他们。”
“秉章公,”张老板给他递上一根雪茄,吕宋来的上等货,
“您也别太心寒。商人的胆子,本来就是拿钱撑起来的。如今荷兰人在婆罗洲像疯狗一样,英国人的军舰又封锁了海面。兰芳那边……大家都觉得是死局。”
“死局?”陈秉章接过雪茄,却没有点燃,只是在手里狠狠地捏扁,“兰芳有一千二百支连珠枪,有占领的煤矿,有达雅人的盟约,怎么就是死局了?”
“因为没有后援了。”张老板一针见血地指出,“九爷被困在新加坡,香港的资金和物资早就出不来。海面上的走私船被英国人荷兰人吓得噤若寒蝉,兰芳就是一座孤岛。荷兰人虽然在陆地上被打懵了,但他们的海军还在,只要切断补给,花费些时间,困也能把兰芳困死。大家都在看,看清廷的态度,看英国人的态度。”
提到清廷,话题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陈秉章划燃了一根火柴,火光照亮了他阴沉的脸:“清廷?哼,前些日子,那兰芳的老总长在天津见了李中堂。你知道中堂大人怎么说的吗?外崇和好,不可因小失大。说白了,就是不想管,也不敢管。”
“这我也听说了。”
张老板凑近了一些,神神秘秘地说道,“但我最近从北边来的行商那里听到一些细报。说是朝廷里的强硬派,那个左宗棠左大人,收复伊犁,那是真的硬气,那是真的给咱们汉人长脸。听说曾纪泽曾大人在俄国人那里也是据理力争,把伊犁给要回来了。”
“是啊,收复新疆,那是左公的盖世奇功。”陈秉章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敬意,但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可那是新疆,那是大清的后院。南洋呢?咱们是化外。”
张老板皱着眉头:“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打洋人,为什么朝廷在西北敢跟俄国人叫板,在这南洋,面对个日薄西山的荷兰人,却连个屁都不敢放?咱们南洋华人,每年给朝廷捐多少银子?赈灾、修路,哪次落下过?”
陈秉章吸了一口雪茄,呛得他咳嗽了两声。
“振勋,不要太过天真。”
陈秉章指了指北方,“不过也怨不得你,老夫我活了一辈子,跟那个兰芳总长刘阿生一样,半辈子都在指望朝廷能照拂一二,临到要死了才看清楚。
收复伊犁,那是为了保住大清的关口,那是怕被洋人打到京师,拱卫他们基业的。而咱们南洋的这些化民,在那些满大人的眼里,是弃民。咱们不是土地和银子,都是乱党和匪类。”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低沉,透着一股看透世事的寒意:“更重要的是……英国人。”
“英国人?”
“对,就是英国人。”陈秉章冷笑道,“左公收复新疆,背后要是没有英国人的默许,甚至是暗中支持,你以为能那么顺利?英国人在亚洲最大的对手是俄国人。他们那是大博弈。英国人不想让俄国人吞了新疆,南下威胁印度,所以他们才帮着大清,帮着曾纪泽在谈判桌上压俄国人。”
陈秉章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一个圈:“大清欠了英国人的人情,或者说,大清现在还得倚仗英国人来制衡俄国人、日本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你觉得李鸿章敢为了咱们这些海外弃民,为了一个小小的兰芳,去得罪英国人吗?”
张老板有些明悟,“你是说……英国人之所以敢在新加坡抓九爷,抓一个华社领袖,敢纵容荷兰人,就是因为他们吃准了清廷不敢吭声?”
“正是如此。”
“在英国人眼里,南洋是他们的地盘。兰芳闹事,那就是坏了他们的规矩。清廷现在的国策是联英。为了这个大局,别说一个兰芳,就是把咱们南洋几百万华人全卖了,紫禁城里的老佛爷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窗外的雷声滚过,轰隆隆的,像极了战场的炮声。
两人沉默了许久。这种被母国抛弃、被列强环伺的孤独感,如何能好受。
“那……荷兰人呢?”
“兰芳这次可是把荷兰人打疼了。占了煤矿,炸了港口。荷兰人要是缓过劲来……”
“荷兰人会像一条疯狗。”陈秉章咬着牙说道,“他们在苏门答腊被振华的游击队拖住,在婆罗洲又被捅了一刀。这是奇耻大辱。欧洲那些国家,最讲究的就是利用军事威慑来减少殖民成本。如果兰芳不灭,荷兰人在东印度的统治就会崩盘,土着会造反,苏丹会独立。”
“所以,他们一定会把事情闹大。”
陈秉章分析道,“他们现在肯定在拼命向英国人哭诉,不管是清国的阴谋,还是李中堂的阴谋,还是南洋华社推出一个兰芳要造反,他们一定往大里说,要不岂不是显得南洋的荷兰官员很无能,他们要把英国人彻底拖下水。一旦英国人的舰队也加入封锁,甚至直接炮击兰芳……”
陈秉章没有说下去,但后果不言而喻。
南洋局势,涉及这么多大国,牵一发而动全身,扑朔迷离,谁又能看清。
“九爷……九爷他想到了吗?”张老板问。
“哼,他自投罗网,老老实实在新加坡等着战报,自然是有他的算计。”
“以身伺虎,谁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平白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替他提心吊胆!”
陈秉章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最怕是……哎,有时候烦他想的太多,说的太少,有时候又怕他自作主张,割肉喂鹰!”
陈秉章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悲愤。他从怀里掏出一份被油纸层层包裹的文件,那是从新加坡秘密带出来的,陈九的亲笔信。
“在新加坡分别的时候,九爷留了话。”
陈秉章展开信纸,那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决绝。
“九爷说:’我在笼中,依然是这盘棋的棋眼。人在他们控制之下,就还有余地。剩下的,静观事态发展,做好自己的事。”
“但我却不能坐看天倾!”陈秉章咬牙。
“老夫一把年纪了,到死之前能做件大事,也好过半辈子糊涂!”
陈秉章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兰芳若是守不住,老夫就是跪,也要跪死在冈州会馆门前。我冈州子弟没有孬种,哪怕拿老夫的肉去填走私线,也要守住这面旗!”
“振勋,”陈秉章盯着他,“总会在槟城的暗线,如今只剩下你这一条最稳妥了。保全自身,等待时机。”
“秉章公,你说笑了。”
张老板站起身,走到窗前,一把推开了窗户。
雨丝瞬间飘了进来,打湿了他的脸,但他浑然不觉。
“我来南洋,自然不是来当富家翁!”
“只是不知道,这雨停之后,咱们这些海外孤儿,还能剩下几个?”
————————————————————————
“荷兰人的信,你看过了?”韦尔德头也不回地问道。
“看过了,阁下。”
皮克林回答,语气谨慎,“斯雅各布总督的措辞……非常激烈。他用了文明世界的共同敌人、清帝国的野心扩张这样的词汇。他声称马辰的袭击是李鸿章亲自指挥的,还说那些武器是天津机器局的最新产品。”
“一派胡言。”韦尔德轻蔑地哼了一声,转过身来,“荷兰人这是被吓破了胆,自己的财政被打的稀烂,连自己的狗都拴不住,还出来到处攀咬。”
“陈兆荣。”他念出了那个名字,“他最近什么反应?”
“在卫兵的监视下,他表现得很……平静。每天看书,喝茶,似乎外面的世界与他无关。前两天在我的监督下,清廷驻新加坡的领事见他了一面,措辞很激烈,他甚至没有反驳。”
韦尔德冷笑,“他在等,等我们和荷兰人闹翻,等清廷表态,等国际舆论发酵。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火中取栗?还是自负我不敢杀他?一介华商,也敢如此行事……轩尼诗那个亲华分子真是给了他好大的胆子!”
韦尔德猛地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南洋地图前。
“皮克林,你觉得我们应该帮荷兰人吗?”
“从感情上说,不。”皮克林直言不讳,“荷兰人在贸易上处处给我们设卡,在亚齐问题上更是让我们吃了不少亏。看着他们倒霉,新加坡的商人们会开舞会庆祝的。”
“但是,从南洋局势上说……我们不能让荷兰人崩盘。”
皮克林叹了口气,“如果在婆罗洲或者苏门答腊,出现了一个我们极度陌生,由华人控制的、拥有武装和现代工业雏形的独立政权……那是比荷兰人更可怕的噩梦。这会给马来半岛的华人树立一个极坏的榜样。拉律战争的教训,我们不能忘。”
“荷兰人的殖民地,一大半都陷入战火,贸易停滞,商人外逃。如果兰芳还能坚持这样的攻势,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荷兰在南洋的财政,军事,都会内部开始崩溃,甚至无法维持他们的舰队。假如亚齐人也全线反攻…..”
“还有,军事参谋部,现在推测苏门答腊和兰芳的战事,很有可能是南洋的多个华人组织和商会共同推出来的旗帜,所图不小,海关和对华事务司还在调查。”
“香港那边怎么样?”
皮克林面露为难,“港督已经启动《维持和平法令》。冻结香港华人总会在香港多家银行的所有账户。查封所有涉嫌与陈九有关联的商号仓库。”
“但是,他们没有逮捕总会和总会关联的华社头目,只是派兵监视,还有问话….”
“哼…..左右摇摆。”
“香港那边回复,说是大行逮捕,这会引起华商的恐慌……”皮克林有些犹豫。
“恐慌正是我们需要的。”韦尔德打断他,“我要你明天一早,再次召集本港的华社领袖,来总督府开会。”
“大英帝国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不与陈九和兰芳彻底切割,如果不公开发表声明谴责这场叛乱,那么他们就会被视为同谋。他们的生意、他们的太平局绅头衔、他们的家族未来……都将化为乌有。”
“让他们主动交代是否参与走私,否则一律和那个陈九一个待遇!”
————————————————
院门外,四名锡克族卫兵手持步枪,像雕塑一样肃立。
院内,陈九正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但书页已经很久没有翻动了。
门被推开,皮克林走了进来。他没有带随从,手里只拿着一份刚刚印刷出来的报纸。
“九爷,好雅兴。”皮克林用流利的白话打招呼,但语气中已没有了往日的客套。
陈九放下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毕大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是送行,还是送终?”
皮克林将报纸放在石桌上,头版头条赫然印着黑体大字:
《婆罗洲的战争暴行!荷兰与英国联合声明:维护南洋秩序,严惩乱民暴军!》
“看看吧。”皮克林拉开椅子坐下,“这是今天早上刚刚发布的。总督府已经下达军事令,封锁婆罗洲和德利地区的海岸。任何试图进入这两个水域的船只,无论悬挂什么旗帜,一律击沉。”
陈九扫了一眼报纸,神色未变:“意料之中。英国人总是
http://www.hlys.cc/40426/5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