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南面的威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华夏宪章》的惊世骇俗,摊丁入亩与士绅一体纳粮的雷霆手段,无不深深震撼着旧有秩序的维护者们。尤其是那些依旧忠于夏朝、或自身利益受到北疆新政严重威胁的势力,再也无法坐视这个北方巨兽的成长。

  紫禁城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龙椅上的夏朝皇帝,面容枯槁,眼窝深陷,昔日帝王的威严已被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所取代。案头堆积的,是各地藩王、节度使控诉北疆经济掠夺、士绅哭诉特权丧失的奏章,以及边关关于华夏军备日益精良、军容日益雄壮的密报。

  “逆贼……国贼……张枫!”皇帝死死攥着一份关于《华夏宪章》内容的抄本,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声音嘶哑如同砂纸摩擦,“他竟敢……竟敢妄称‘天下人之华夏’!他要把这祖宗传下来的江山,变成什么样子!”

  他猛地抬头,眼中布满了血丝,望向肃立殿下的几位心腹重臣和宗室亲王:“不能再等了!朕,要御驾亲征!倾举国之力,踏平北疆,将那逆贼碎尸万段!”

  “陛下息怒!”一位老臣慌忙跪倒,“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且国内兵马调动、粮草筹集尚需时日……”

  “那就让朕的皇子去!”皇帝粗暴地打断他,目光扫过站在一旁的几位皇子,最终定格在一位面容阴鸷、眼神中充满了嫉妒与野心的年轻皇子身上——五皇子夏侯桀。此子素来勇武(自以为),且对张枫的崛起嫉恨如狂,认为若非张枫,自己才是那个应该立下赫赫军功、威震天下的人。

  “桀儿!”皇帝厉声道。

  “儿臣在!”夏侯桀立刻出列,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狠厉。

  “朕命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讨逆大将军!总领此次征北事宜!”

  紧接着,皇帝展现了其最后所能动员的极限力量。一道道加急诏书从京城发出:

  · 强制征调中原各州府所有能战之兵,包括各地驻军、藩王亲卫、乃至部分团练乡勇。

  · 勒令河东、河西、陇右等尚能控制的强藩节度使,必须率精锐兵马参战。

  · 以封官许愿、共同瓜分北疆财富为诱饵,拉拢了一些仍在观望的地方军阀和世家大族。

  · 甚至不惜动用最后的内帑和加征“平逆饷”,竭泽而渔地筹集军费粮草。

  在皇帝几近疯狂的意志和各方势力或被迫、或自愿的参与下,一支规模空前庞大的联军,开始如同滚雪球般汇聚起来。尽管内部派系林立,指挥混乱,士兵素质参差不齐,但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夏朝残存的正统名分,依旧在短短数月内,拼凑起了号称百万,实则约有五十万的庞大军团!

  旌旗遮天蔽日,营寨连绵百里,人马嘶鸣,烟尘滚滚。五十万大军,带着旧王朝最后的疯狂与反扑的意志,在夏侯桀的统帅下(实际指挥权仍由几位老将和藩王分掌),如同一股浑浊的洪流,缓缓向北推进。他们的目标明确——北疆的南部门户,也是通往朔风城腹地的咽喉要道,被誉为“北疆锁钥”的天门关!

  天门关,坐落于两山之间的险要隘口,城墙高厚,易守难攻。一旦天门关失守,华夏国核心的朔风平原将无险可守,暴露在联军兵锋之下。这里,必将成为决定两国国运的决战之地!

  联军主力逼近天门关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朔风城。

  华夏王宫,武德殿(原议政殿改名)内。

  武王张枫看着沙盘上那代表五十万联军的密密麻麻的旗帜,正缓慢而坚定地压向天门关方向,脸上没有任何惊慌,只有一片冰冷的沉静。

  “五十万……还真是看得起我华夏。”他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枢密院正使、镇国公赵铁柱抱拳道:“大王,敌军虽众,但仓促成军,号令不一,粮草补给压力巨大,实为乌合之众!我天门关守将霍云(原破军营骨干,以善守着称)已率三万精锐严阵以待,关墙经过多次加固,配备大量神臂弩、猛火油、擂石,足以固守!臣请命,亲率主力驰援,定叫这五十万乌合之众,有来无回!”

  内阁首辅周文博则更关心后勤:“大王,国库粮草充盈,军工生产亦未停歇,足以支撑长期大战。然此战关乎国运,臣建议,即刻启动战时管制,统一调配境内所有资源,并动员预备兵员,以确保万无一失。”

  武王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如刀:“传令!”

  “一,擢升霍云为征南中郎将,全权负责天门关防务,务必死守关卡,挫敌锐气!”

  “二,枢密院即刻拟定作战方略,集结主力军团,由赵铁柱统率,伺机而动!”

  “三,内阁统筹后方,保障粮草军械供应,启动战时法令!”

  “四,通告全国,夏朝无道,聚兵来犯,我华夏上下,当同仇敌忾,卫我家园!”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华夏国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瞬间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了天门关。
  http://www.hlys.cc/40908/3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