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深水区改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华夏宪章》奠定了法理基础,武王张枫随即以雷霆万钧之势,推出了一系列触及旧有利益根基、进入改革“深水区”的重大政策。他要彻底改造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释放被旧制度束缚的生产力。第一刀,砍向赋税制度——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武王颁布《华夏税赋令》,宣布:
“自即日起,华夏境内,永废人头税(丁税)!”
“全国推行‘摊丁入亩’之制!所有赋税,皆按田亩之多寡、肥瘠统一征收,不再考虑人丁数目!”
此言一出,举国哗然(主要是旧士绅阶层)!人头税是千百年来王朝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束缚农民人身自由、隐瞒户口的根源之一。废除人头税,意味着国家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也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沉重负担。
而“摊丁入亩”,更是将税收完全与土地挂钩。这意味着,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豪强、宗室,将成为纳税的主体,再也无法利用特权和人头税的漏洞,将税负转嫁给贫苦农民。这一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自耕农和佃农的负担,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严重打击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为后续的土地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铺平了道路。
第二刀,斩向特权阶层——废除士绅免税特权。
与“摊丁入亩”相辅相成,武王明确宣布:
“《华夏宪章》既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则赋税亦当如此!自今而后,凡华夏之民,无论士农工商,无论有无功名,皆需按律纳税,士绅一体纳粮,永不减免!”
这无疑是投向社会的一颗重磅炸弹!千百年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士绅阶层享有各种司法和经济特权,尤其是免税特权,是他们区别于平民、维持优越地位的重要保障。如今,武王亲手砸碎了这块招牌。
可以想见,这道法令在旧士绅阶层中引发了何等的恐慌与抵制。但在北疆核心区域,经过之前的土地革命和内部清洗,士绅势力本就薄弱,且枫家军的刀把子牢牢握在手中,任何敢于公开反抗的,都被律法司和靖安司以“违抗王命”为由,迅速镇压下去。武王用铁腕告诉所有人,在华夏国,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也没有人可以逃避对国家的义务。
第三刀,着眼于未来——准备推行义务教育。
在处理好迫在眉睫的赋税与特权问题后,武王提出了一个更为长远、影响更为深远的构想。
他在朝会上宣布:
“治国之要,在于得人。而人才之兴,在于教化。仅靠北疆学宫与少数蒙学,远不足以支撑华夏万世之基业。”
“内阁与教化司,当立即着手筹划,于三到五年内,在华夏全境,推行‘义务教育’!”
他初步勾勒了蓝图:
· 目标: 确保所有适龄孩童,无论男女,无论贫富,皆能接受最低五年的基础启蒙教育。
· 内容: 以识字、算学、基础格物、华夏历史与地理、以及《华夏宪章》与律法常识为核心。
· 方式: 由官府设立官学,免除学费,并提供部分贫困学子膳食补助。同时鼓励民间力量兴办符合规定的私学。
“义务教育”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不仅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更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教师,其难度远超之前的任何一项改革。但武王意志坚决,他知道,唯有开启民智,让知识不再被少数特权阶层垄断,才能打破阶级固化的循环,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天下人之华夏”的理想。这或许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但他决心开启这个进程。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筹划义务教育……这一系列组合拳,招招致命,拳拳到肉,深刻触动了旧有社会的根基。它们不仅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减轻平民负担,更是为了重塑社会结构,打破特权垄断,为华夏国打造一个更加公平、更有活力、也更具潜力的未来。
http://www.hlys.cc/40908/3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