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袁术:看我把好牌打烂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杨坚:“……哪个开国皇帝没有助攻,我只是比较多而已。”

  前面那些助攻,但凡有一个没出问题,他篡位的难度得上升一个档次。

  但,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能这么顺。

  时运所钟,他承认,他的确是天命之子。

  宇文邕:“……怎会如此啊?”

  他除掉宇文护后,重用宗室,就是为了让他们在关键时刻维护皇权,没想到这个逆子竟会残杀宗室,自断一臂。

  是他的错,没有废太子。

  重病哑了的宇文赟:“……该死,忘记了外戚亡国的历史教训。”

  宇文护杀死了北周的两位皇帝,他杀死叔叔宇文宪,就是为了杜绝自己成为下一个宇文觉、宇文毓的可能性。

  本来是以史为鉴,打压宗室,重用外戚,没想到竟是自己为杨坚铺路……

  此时,杨坚也不好再装下去,直接送宇文赟上路。

  其他宗室和贵族势力想要联合起来对抗杨坚,却仍是不敌。

  最终,拿出宇文赟禅位的矫诏,表明先帝是因天幕才决心传位的。

  篡都篡了,有个说法就差不多了。

  【李世民:苟到最后?

  朱棣:菜鸟才苟。

  袁绍、袁术:看我把好牌打稀烂。

  司马炎:啊对对对。

  司马懿点了个赞。

  宇文邕真的可惜,有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却没有统一天下的时间。

  宇文赟不杀宇文宪,杨坚根本不敢动。

  说白了,就是关陇集团不支持宇文氏,转投杨坚了。】

  李世民:“……我的确没什么感觉。”

  甚至,玄武门之变过程中,一直不愿妥协,苟到了最后的那个反而是他阿耶。

  朱棣:“我不造啊,就听到了领兵进京擒……。”

  大明臣子:“……我们听到的是奸臣作乱。”

  袁绍:“……知道四世三公的含金量吗?”

  作为第五世接班人,朝中遍布家族官员,禁军头领是亲弟弟,小皇帝还没啥能力……

  这条件,直接甩曹操、刘备那些人好几条街,但踏马的,袁术率先称帝了。

  群雄并起,汉廷仍在,袁术就敢拿着传国玉玺率先称帝。

  大家不打你,打谁?

  其他人都以为袁术称帝,是因为野心膨胀、丧心病狂,但其实,袁术就是要抢在他之前称帝。

  因为,袁术很清楚,凭实力,袁家要出皇帝,也应该由袁绍来做。

  袁术:“……那不然呢?”

  如果他不先把“正统”拿到手,在袁绍之前下手为强,难道要等后下手遭殃吗?

  袁绍:“……”

  蠢呐,蠢不可及。

  曹芳时期的司马懿,幽幽叹气,在高平陵之变前,他的确没有称帝的野心。

  不说他已经七十岁了,单说他对曹操和曹丕的劝进,就明白,篡位不是那么好做的。

  而且,以曹操的功绩都没称帝,更何况,他还不具备称帝的威望。

  如果贸然称帝,只会落得跟袁术一个下场。

  可惜,天幕出现了。

  司马家的反心众所皆知,如今也不得不反……

  司马炎:“……啊对对对。”

  三代人的努力,到他这一代,才终于登上帝位,说明他才是那个天命。

  宇文家族:“……关陇集团,好样的。”

  关陇贵族:“……先看看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吧。”

  宇文赟那个疯子,大肆清洗宗室和忠臣,频频打压关陇贵族。

  既然宇文氏已经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那么关陇集团就有必要重新选一个皇帝。

  “有些皇帝,就注定是皇帝。”

  “有实力又争又抢,也可以当皇帝。”

  “这个杨坚真好命,不用打打杀杀就上位了。”

  “有时候,政治就是这么简单。”

  “能够当上皇帝的,谁身后不是一堆能人,那个皇帝把自家亲戚和忠臣都杀了,杨坚不当皇帝都对不起自己这运气。”

  “那李治不也是这样,武则天不当皇帝,都对不起自己那运气。”

  ……

  像宇文赟这种滥杀无辜的皇帝,百姓没一个人觉得可惜。

  甚至觉得,这个王朝的天命就该到这里。

  被天幕影响,大家潜意识里,渐渐有了能者居上的认知。

  什么贵族,什么天潢贵胄,菜就是原罪。

  {我知道你肯定在想,娘的,要是运气没那么好,等不了这么久怎么办,有没有快点的方法。

  还真有。

  这就是我们的第四步准备阶段。

  牢记一个原则,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历史上除了王莽之外的篡位者,都是军功在身,黄袍加身。

  像曹操统一北方,杨坚随宇文邕讨伐北齐,就是军功决定的。

  这就像你带团队一样,团队成员一定是忠于你,而不是大公司。

  团队做出来成绩,当然有底气跳槽或单干。

  那这是因为功高盖主吗?

  不全是。

  因为走军功升迁这条路时,每打下来一个地方,就需要有官员接管,而接管这个地方的官员,一定是你的亲信。

  而等到你南征北战完,全国遍地都是你的亲信。

  你不同意,你手下的人也会逼着你让皇帝同意。

  当年的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犹豫不决,甚至拿出占卜来决定要不要动手。

  张公瑾见状,直接把占卜的鬼扔了一地,一同在场的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也力主李世民,发动政变。

  因为长久的军旅生涯,已经让你们的友谊根深蒂固。

  功高盖主的不只是你,还有你麾下的党羽亲信。

  你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也怕被清算,懂了吧?}

  各朝代皇帝:“……功高盖主这四个字,李世民已经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要不断地削弱武将造反的能力。

  首先,皇帝一定要控制军饷。

  崇祯一上位,到吊死煤山,都在为辽东军饷发愁,吴三桂要一百万军饷才肯回京,就是这样。

  朝廷就是穷死,也不能让将军自己发军饷。

  一定要让士兵知道,是皇帝养的他们。

  其次,皇帝要及时收回兵权。

  士兵与将军在战场上,生死之间打出来的感情,是极其深厚忠诚的。

  所以,皇帝要安插自己的人在将军身边,且实权大于将军。

  像宋朝就没有真正的地方官,与将领一样由皇帝指定,将军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皇帝要拥有唯一的募兵权,培养新的将领,平衡派系力量。

  这几点,在宋明清中尤其明显。

  不过,随着王朝的逐渐衰败,对军队的控制力也会逐渐减弱,所以崇祯根本不可能获知,明军与李自成对战的实际情况。

  他在紫禁城再如何无能狂怒,再如何焦虑发不起军饷,再如何想要救大明,都只是空想……
  http://www.hlys.cc/41104/1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