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四十四)职工食堂听史欢,寂寞书桌对猫吟

  阴沉沉的天气突然放晴了,阳光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百世沃野育风骨,千年清溪流芳远。长说短论税务事,叙罢前人看今人。”秋实眉头舒展,嘴角浮起笑意,意味深长地诵读自己写的一首即兴诗。

  郑秋实局长根据采纳征求到的群众建议和意见,按照姜局长的具体要求,率先在全市县级国税局办成了一个干部职工食堂。

  秋实摒弃“一看房,二看墙,三看材料”的模式化所谓的各项基层建设,他坚持认为那些洋洋洒洒、花拳绣腿的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还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干部职工做点看得见的实事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必须的。

  “局里的职工食堂今天中午就要试营业、开张了”。那天上午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全局传开了。

  食堂开张的那天上午,准备登餐来吃饭的人很多。机关的全体人员像是去参加隆重的盛宴,脸上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息。虽说没有举行开张仪式,但从每个干部的脸上看得出期待的表情。

  临近开饭点,用餐的同仁陆陆续续前往食堂。局里多数同志的家属在外地或者在清溪本地单位公司上班、打工,子女也都在外地或者本地读书,学校一般都有准备午餐,所以大多数人都基本不回家去浪费时间煮一个中饭,加上近年新招录的公务员,他们都愿意在单位食堂对付一下午餐,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快乐生活。

  食堂在办公楼后面,相隔不足50米。饭厅内的陈设简朴而大方,实用又得体。银白色的条桌排成三行,可以容纳50多人共同用膳。消毒柜、盆架摆放井然有序。墙上的饮食健康宣传画图文并茂,引人注目,如“快乐过好每一天,健康分享每一餐” “粒粒辛苦,文明用餐”,时时提醒大家要节俭,不要浪费。

  今天中午的菜谱是“两荤一素一汤”,有红烧鱼块、辣椒炒肉和大白菜加西红柿蛋汤,可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那天姜局长刚好在清溪调研工作。陪同调研的任卫民副县长要姜局长在一些企业的划转税收上、稽查处罚上、多多关照清溪县的企业,遭到姜局长的婉言拒绝。“你当县长的要国税局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税收任务,却又替纳税户求情减免不处罚,那这个税怎么能收上来?你要我违反政策啊?即使我同意了,省局也会追究我的责任。你任县长忍心叫我被组织处分、被追责被免职么?”任副县长心里不爽,以怪异和反驳的语气辩解,“我们当县长的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啊,总是应该想着企业的发展,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并礼节性地问姜局长是否等会儿一同去政府招待所用餐。秋实赶紧打圆场,“我们国税局食堂今天正式启用,你和姜局长一块去局里体念一下基层伙食吧。”

  “不了,我还要下到一个乡镇去了解它今年到底能完成多少税收任务。”任副县长推脱并神情不悦地离开了县局。

  其实秋实知道他午餐有几个饭局要赶,这是刚才调研途中听任副县长接听几个电话所作出的判断。

  “你们那个任副县长的书法是学哪一种门派的字体?”姜局长询问秋实一个工作调研题外的问题。

  秋实如实作答,“据他自己说是采纳百家之长,自封任体。”

  姜局长长叹一声,“难怪呀,任性、任意。字如其人啊。”又告诫秋实,“练书法,应该是字临一帖,书观百家。你若是学书法,我倒是建议你多临王羲之的帖。”

  秋实点头,揣摩姜局长是借书法之名,隐喻任副县长天马行空、自视其高,办事任性,缺乏规范约束、随意性较大的工作生活作风吧。姜局长还对秋实说,最近去了一趟四川,有幸到青川县看到了青川木椟,也就是古人在木片上写字的木片。这是1980年出土的文物,记录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在灭了蜀国后命左丞相甘茂修订并颁布《田律》等税收事件。书写平正工稳,一百余字墨书的秦隶体,流畅清丽,证实了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已开始由小篆向隶书的转变,改写了原先的书法定论。建议秋实有机会也去看看。秋实愉快地说,领导都发话了,下月我就启程。姜局长嘱咐,但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去哈。

  午餐时刻,秋实陪同姜局长从窗口刷卡消费,端起饭菜,走近靠窗的一个空位坐下来。

  姜德仁指着食堂墙上一副图画,娓娓而谈:《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实际上该原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是北宋时期京华烟梦的见证、民俗民风的画卷、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具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我们只是随意请装修师傅来装饰的一幅图。局长却对它有这么深刻的见解。秋实虚心地请教,什么叫盛世危图?何以见得?

  我也是在扬州税院听老师给我们阐述的。姜德仁解读道,你看啊,比如描绘了税务场景。城门右侧,第一家就是税关,进城的货物必须在此验货缴税方可入城进行交易。宋朝的非农业税比重达到了八成,可见当时工商业的发达,商税比例是百分之二、三及十不等。税务官指着麻包说出了一个想要的税收数字,引起货主们的不满,一车夫急得张大了嘴嚷嚷了起来,吵声之高,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向下张望。北宋的冗税制度激发了官民之间的对立情绪,这一场景象征着当时紧张的官民关系啊。

  秋实仔细听后,赞颂局长洞察力相当敏锐,局长就是有局长的素质与水平。

  姜局长今天觉得两腿关节的筋骨内时常地隐隐作疼。几年以来去看过医师,已成顽疾,若稍站久坐久了点时间,两腿就发麻而酸软,这大概是长年累月从事办公室工作脑力劳动者的一个通病。

  姜局长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十多年的痔疮,这也是他不愿请客或参与被请客的行列的原由。按照他的话说,“宁上战场一线,不上肛肠医院。”据说,姜局长的痔疮还动过几次手术。但每次稍微缓解病情后,在一些公务接待中不得不陪客人身不由己而奋不顾身地喝酒,主要是要考虑接待各方面的领导和嘉宾才如此不顾身体。而对于下属的敬酒,他也是坚持你喝多少他就喝多少,平等对人,但也从不强人所难。按照他的话说,酒品即人品,不能下级喝酒一杯,你官大一级就舔一舔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这对于他人是一种轻视,是一种不尊重群众的官僚主义表现。

  如今每当他不得不去陪客时候,他总是推脱,“对不起,等下还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或者,下属用他交代的局长近期胃出血来作借口委婉地尽力推辞。因此,大家对于他朴实低调的印象极好,赞誉他是一个上和下关系都能把握拿捏得极其到位的杰出领导。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后,公务接待酗酒之风得到极大的遏制。姜局长有一种如释负重、回归自然之良好感觉。

  姜德仁问秋实道,我注意到你办公室书柜里摆放了很多书籍,平常都会去阅读吗?

  秋实显得不好意思开口回答,装饰门面而已,绝大多数连翻都没有翻一下。

  姜德仁呵呵一乐,这可不行啊!我昨天看到一篇资料才知晓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韩国人11本,法国与日本人8本,中国人还不到1本。中国成年人主要是通过手机的碎片化阅读,成年人看手机时间达到74分钟,而阅读纸质书的时间仅为20分钟。看来我们都要加油。又接着讲,学习与实践犹如任督两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两脉通,则百脉皆通,良性循环才能发展。

  秋实由衷赞叹,局长学识渊博、博闻强识。姜德仁打断秋实的奉承话,做领导的处事一定要公道,这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做人要正派,才能在群众中树立最硬最佳的形象。我们作大小领导的干部不得不常以此来审视警示自己,矫正前进的方向喔!

  姜德仁谆谆善诱,紧接着又讲了一个典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落拓,作为骑曹参军即分管军中的马匹的军官,却对于马匹数量等情况都全然不知,平时崇尚所谓的名士习气,不闻不问,游手好闲。军中士兵嘲讽他“骑曹不记马”。现在市县局有些中层领导干部确实像个“稻草人”“守摊汉”,不思进取,不敢担当,甘愿作一个庸官、懒管、木官,这对事业将会造成莫大的损害。唉,如果一个人心里只是装着自己的“五斗米”,一心只想着个人的“小九九”、患得患失,在事业上势必成不了大气候。

  秋实附和道,成大事者,必先具备有静气和定力。静气,如春风般轻灵恬淡,化冥顽为圆通;定力,就是克服浮躁心态,能战胜外界和内心的压力、诱惑,不急功近利,不求立竿见影,不投机钻营,在人生的原点、拐点、转折点处,始终不放弃,永不言败,方能行稳致远,柳暗花明啊!一番充满诗意的话语,令姜德仁感到意外,这秋实肚子里还是有点东西、手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嘛。

  “不过呢你可不能华而不实,要实事求是,秋实,秋实,应该实事求是。”其实,姜局长的内心是这么考虑的,一个单位的领导应该做到“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这几句话出自《晋书•宣帝纪论》,他曾经工整地在他的读书笔记里记下过这16个字。

  姜局长对秋实和善地提示,我们这些做基层领导的,要做到和光同尘,这句话,实际上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有--和其光同其尘之语。意思是指人应该是不露锋芒,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高明的处世方法。还有一句,叫做戢鳞潜翼,意思是指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蓄志待时。

  秋实对此是这样理解的。对姜局长谈心得,“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像鱼儿一样收敛鳞甲,像鸟儿一样收起翅膀,随着形势的变化伺机而动,以图发展。”

  “是的。和光同尘也好,戢鳞潜翼也好,都是以此来告诉人们,应该顺应时势,注意风云变幻,根据时代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抱负。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我以为却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姜局长说,“你分析啊,现在国税部门虽然是条管单位、直属管理,但地方政府拥有掌控的的荣誉、经费都是需要你们去争取的,这可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唉,你不听县政府领导的招呼,他们随时可以使你寸步难行。所以啊,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光同尘、戢鳞潜翼,这八个字,做起来确实不容易,我们共勉吧。”

  秋实又向姜德仁汇报,说他最近粗略翻看了一遍《二十四史》。但就是看不进去,太繁杂了,又是古文。

  你可以走捷径嘛。姜德仁沉吟一会建议秋实,你可以看伟人是如何评价书籍里那些历史人物的。他读史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他尤其喜读《二十四史》里面的人物传记。

  姜德仁像是老师授课般认真地梳理着:他在《汉高祖本纪》批注:“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说“项羽不爱听别人不同意见,有三个错误,最重要的教训是不爱听人的不同意见。刘邦能打败项羽,因为他比较熟悉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并写了大家都知道的名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者,项羽是也。在阅读《陈涉世家》后写下陈胜二误。一误:功成忘本;二误:用人不当,既无才,又无德。在读《司马迁传》批注:“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对司马迁忍辱负重写下《史纪》大加赞赏。在读《后汉书》“李固、黄琼传”时,特推荐给少奇、恩来、小平阅,意在提倡李固、黄琼正直敢言,树立“讲正气”风尚,并在给某人信中,引用李固给黄琼书“人贵有自知之明”,批评某人不要当后台老板。对历史上有争议人物曹操,他在《魏武帝纪》写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对曹的“唯才是举,广揽人才”持肯定态度;尤其喜欢曹的诗词,称“真男子气,是大手笔”,多次书写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等,且在《浪淘沙•北戴河》写道:“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表达对曹操的颂扬之情。姜德仁顿了顿,接着向秋实说道,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他对郭嘉、周瑜十分钟爱,惋惜他们英年早逝;对吕蒙,他说,吕蒙没有文化,孙权劝他读书,后来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是行伍出身,不可不读《吕蒙传》。在读《梁书》“韦睿传”,提倡“全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称其为“劳谦君子”,对韦不贪财,“家无余财”颇为赞赏;读《南史》“王镇恶传”,批注:“使贪”,对王贪财图色,深表厌恶。在《旧唐书》“朱敬则传”批注“政治家、历史家”,对其一生清廉还乡时“仅余一马,数子步行而归”大加赞赏,他对清官的赞许,对贪官的鄙夷可见一斑。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盛世,他在《唐太宗本纪》批注其:“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聪明是指其为一代明君,懵懂是指其对李元昌即李世民之弟的篡权野心不知,蒙在鼓里。在读《新唐书》“康承训传”、“李义府传”时,总结出“内部分裂、因而败亡”的真理,向全党提出了“三要三不要”方针。在《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卷八考证”上批注:“分裂则二事皆不能办”,指出只有统一,才能解决好“为河(兴修水利)”与“外族入侵”二问题。在《明史》“明宣宗本纪”批注“今犹存此弊“,指出:”下情不能上达,上情不能下达,危险之至“,抨击了1958年***进期浮夸风的时弊、政弊。读“朱升传“后批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他从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中,制定了处理国际、国内问题的大政方针。还有……,不说了,你有时间可以阅读一下伟人点评它的书。东点评二十四史》,我认为该书是了解领会《二十四史》精髓的一条捷径。

  “姜局长呀,你哪里是国税局长,分明是大学里的历史系的大教授哦。局长博览群书,如数家珍,以上所言极是。我真是佩服之极,五体投地啊。”秋实由衷赞许领导,并请教一个实际问题:“您对目前的地方财税体制、基层征管力量有何见解?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姜局长用筷子夹起碗里一片肉片,分析历史中研判形势:“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是解决中央宏观调控能力问题。到1998年,地方政府收入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朱总理曾经指出“费大于税”问题,并主导实行税费改革。2000年开始,地方的土地财政愈演愈烈,政府依靠卖地收入来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窟窿。你们清溪县这方面的占比高出了全市平均水平,要引起警觉了。你们这个任副县长就热衷于搞这个事情,我看他与那些房地产开发商可能有很深的交集的,你瞧他在调研中总是提及那些房地产的名称。再说了,你看他刚才所求情的企业,那些企业老总可是你县乃至是全市有头有脸的富豪老板呢。秋实啊,公务员热衷于去傍大款,为之奔走呼号,迟早必定会出问题的。”

  姜局长见秋实狐疑不决,似乎没有听进去的模样,遂换了秋实前面问的另外一个话题,“辣椒炒肉,是辣椒多一点,还是猪肉多一点,要讲究一点平衡嘛。鉴于目前情形,我以为,应该建立中央与与地方财政体系,建立分税制基础上的长远安排,税制应该体现公平正义。”

  秋实坦诚地表明观点:“姜局长言之有理。不过到了县里,我这个国税局长只管收税,至于财税体制问题确实未关注过。”

  “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国税局长说的话呀。你应该向县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嘛。至于你提到的征管力量和效率问题。我最近看到一个资料,2014年国税、地税人员全国87万之众,组织税收收入12.95亿元,人均征税1489万元。而美国9.1万税务人员,收税30643亿美元,人均征税3366万美元,换算一下就是我国的14倍左右。”

  “所以,提升税务人员的征管素质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秋实接话。

  姜局长加重语气强调,“同时,培植税源,发展经济也应该成为我们税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经济决定税收嘛。”

  “午餐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秋实赞叹。

  “你这可是语言行贿哦,我这个人物质上抵得住不义之财,女色情感上经得起诱惑,但耳朵根比较软,听了恭维话语也会飘飘然的,这需要你们多多提醒啊!”

  “我可是从内心敬佩你姜局长的才学、能力的呀。”秋实谈体会,“在灵山市系统内外,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学者型加实干型、能力超群、优秀出色的好领导啊?”

  “你看看,你又在给我灌迷魂汤了。”姜局长喝了一口西红柿蛋汤,面露严正之态劝阻他,“秋实同志,到此为止吧,你这是想要捧杀我吗?”

  姜局长望望吃得精光的盘子感言,真好吃,现在比我们祖辈过去的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吃月光的贫困状态,不知强了多少倍啦。

  秋实接话,现在的物质生活,前辈们想都不敢想。

  一个深夜。严敏翻阅戴先强在大学期间给她写的一沓信件,那些笔端流淌的情感温度依然那么强烈,薄薄的信笺虽已泛黄,依旧可以承载岁月留给心灵的温暖记忆。

  她前思后想,内心涌荡起莫名的愁绪,也许自己应该下决心在书信里赶赴一场曾经错过的感情心路历程。柔软、敏感的神经牵动着她,他源于起点的感情、感触,是否曾经抵达过她的感动或感触呢?唉,就当是懵懂年少时他的一番倾述吧,而他充满狂想后的抒怀,只是换来她长长的寂寥和沉默。文字,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是,他始终没有得到她肯定的回应。严敏忧悒里轻叹一口气,放下信件。那年少时是麻木了,因为追求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如今,无须再装清高、冷艳了,趁还风韵犹存的模样,回归人性的真善美吧,给一直心里不忘她的人一个答复,准确的接受他爱的答复。严敏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是嘲笑自己的多情还是别的,连她自己都理不清楚了。

  而秋实与丽丽离婚后,一到夜晚便更觉得寂寞。他端坐在书桌前,一只猫“嗖”地窜了上来,他眼前一亮,深情抚摸它柔软光滑的体毛。此猫是多年前严敏从一个亲戚家抱养过来的,与严敏分手后,一直在家,丽丽进驻后还曾经被它抓破过几次手,丽丽曾把它远远得丢弃在外面。可这猫有灵性,居然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之后,秋实对丽丽说不要亏待了它,因为它跟主人日久一定会建立默契感情的。丽丽调至省里以后,这只猫给秋实寂寥的生活增添些许安慰。秋实写过一首打油诗赞叹它的不离不弃,“饥来共食夜共眠,唯此黄猫情未变。说与斯人浑无信,有君相伴若圣贤。”如今,秋实孤家寡人,心无挂碍,愈是体味到眼前的这只黄猫的可贵,他搓着手,任凭它在身前身后呼噜呼噜地跳跃承欢,一份暖意、温情涌上心头,一种寄托、希冀、悲悯悠然而生。

  秋实记起一位伟人说过的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嘿,你可是一只黄猫,捉住老鼠与否,都不是好猫,或者病猫。这可是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秋实窃笑起来,不客气地把它抛起来,它撒开四腿,似乎要出击到外去捉一只老鼠回来找秋实邀功行赏。

  秋实瞥它一眼,感觉其神态滑稽可笑。转而一想,自己抑或也是一只黄猫呢?姜局长呢,他不是猫,他或许是只老虎,是丛林之中的百兽之王吧。
  http://www.hlys.cc/41365/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