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寒门小神童 >第223章 无法拒绝的诱饵。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3章 无法拒绝的诱饵。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好……好一个苏明理!”嘉靖帝将册子重重地合上,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此子,当真是上天赐予朕的麒麟儿!”

  他看向一旁的黄锦:“西山那边,情况如何?”

  黄锦躬身回道:“回圣上,冯保刚刚派人传回消息。苏大学士已在西山公审工部郎中宋谦,并以雷霆手段,将京郊数家最大的煤铁商号尽数查抄,所有煤铁,悉数归入营造行。如今,营造行所需资源,已再无掣肘。”

  “哦?”嘉靖帝眉毛一挑,随即抚掌大笑,“杀得好!抄得好!这帮蛀虫,早就该治治了!苏明理这把刀,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有东厂为他保驾护航,朕倒要看看,这朝堂之上,还有谁敢与朕的营造行为难!”

  他此刻心情大好,之前因严党掣肘而积压的郁气一扫而空。苏明理的出现,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大明朝堂这个臃肿的脓疮,让他第一次看到了绕开文官集团,直接掌控国家命脉的希望。

  “黄锦。”嘉靖帝沉声道。

  “奴婢在。”

  “传朕的口谕给苏明理。”嘉靖帝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朕不要等了!朕要他一个月之内,就让朕看到第一批水泥!朕要用这水泥,将这西苑的地,全都铺一遍!朕要让它比紫禁城的金砖还要坚固!”

  “奴婢遵旨!”黄锦心中一凛,他知道,苏明理的这把火,已经彻底点燃了嘉靖帝心中的欲望。

  ---

  西山,皇家营造行。

  当嘉靖帝的口谕传到时,苏明理正指挥着工匠们,将刚刚从奸商手中查抄来的第一批煤炭和铁料送入仓库。

  听到“一个月之内,铺满西苑”的要求,饶是苏明理,也不由得感到一阵巨大的压力。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生产任务,这是嘉靖帝在用一种近乎命令的方式,催促他将图纸上的财富,尽快变为现实。

  “大哥,招人和办学的事情,要加快了。”苏明理对一旁的苏明德说道,神情凝重。

  “放心,”苏明德拍了拍胸脯,“公审之后,营造行的名声已经彻底打响了。今天一天,前来报名的工匠就超过了五百人,其中不乏身怀绝技的老师傅。学堂的选址和筹备,我也在加紧进行。”

  苏明理点了点头,又转向孙连城、葛常和呼延硕。

  “三位师傅,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从今天起,营造行将分为三班,人歇机器不歇,昼夜不停。孙师傅,蒸汽机的改造和新机器的铸造,就全权交给你了,需要什么人手,直接从新招的工匠里挑。”

  孙连?ng眼中精光一闪,兴奋地说道:“督办大人放心!有足量的铁料,老夫保证十日之内,就让您看到第一台蒸汽碎石机!”

  “好!”苏明理又看向葛常,“葛师傅,水泥的最终配比,还需要你进行最后的调试。我要的是一种能够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配方,不仅要坚固,还要成本可控。”

  葛常抚了抚山羊胡,自信地说道:“督办大人,老夫已有眉目。只需三日,定能给您一个完美的配方。”

  “呼延师傅,”苏明理最后看向呼延硕,“山石的开采和运输,是重中之重。我需要你组织一支最高效的队伍,确保原料供应绝不能断。”

  呼延硕咧嘴一笑,拍得胸口砰砰作响:“小事一桩!山上的石头有的是,管够!”

  任务分配完毕,整个皇家营造行,就如同一台被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工坊内,炉火冲天,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

  孙连城带领着一批最精锐的铸造师傅,夜以继日地按照图纸,铸造着碎石机、球磨机的零部件。蒸汽机被临时改造,它的飞轮上连接了数个巨大的皮带,为新机床的运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一边,葛常则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化学实验室。他带着几个从天牢里出来的,对化学颇有天赋的“格物士”,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材料的配比实验。石灰石、粘土、铁粉……不同的比例,不同的煅烧温度,都会产生性能迥异的水泥。他们用小型的坩埚进行煅烧,再将成品浇筑成小方块,进行强度、凝固时间等各项数据的测试。

  工坊之外,呼延硕则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他将新招来的工匠按照体力、技能,分成了开采队、运输队、后勤队。西山的山头上,号子声、锤钎声此起彼伏。巨大的山石被开采下来,再由新修建的简易轨道,用人力轨道车一批批地运往工坊。

  而苏明德,则成了整个营造行的大管家。人员的调配、食宿的安排、物资的采购、账目的管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他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多。他看着这个由自己弟弟一手创建的,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庞大机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苏明理则成为了整个系统的“大脑”。他几乎不出书房,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他的桌上,堆满了来自各个部门的报告和图纸。

  铸造遇到了技术难题,他会立刻画出修改图纸;水泥配比陷入瓶颈,他会写下关键的化学反应方向;运输效率低下,他会设计出更省力的人力杠杆……

  他就像一个全知全能的神,精准地把控着每一个环节,确保整个庞大的计划,能够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那个名叫“启”的小学徒,则成了苏明理的贴身书童。他负责整理所有的图纸和资料,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能够系统性地接触到苏明理那浩如烟海的“格物之理”的人。他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往往苏明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便能心领神会。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而狂热的氛围中,飞速流逝。

  仅仅十天之后。

  工坊前的一片空地上,一台崭新的钢铁巨兽,宣告诞生。

  它有着一个巨大的漏斗形入口和布满交错利齿的巨大铁颚,通过复杂的齿轮组,连接着一旁的蒸汽机。

  这就是孙连城团队的杰作——蒸汽碎石机。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苏明理亲自下达了启动的命令。

  随着蒸汽机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那台碎石机的铁颚开始以一种令人心悸的频率,疯狂地开合、碾磨!

  呼延硕指挥着力工,将一块足有半人高的巨大石灰岩,奋力推入了碎石机的漏斗之中。

  “嘎吱——!!!!!!”

  一阵令人牙酸的巨响!

  那坚硬无比的石灰岩,在钢铁巨颚的恐怖咬合力之下,如同饼干一般,瞬间被碾压、粉碎!

  “哗啦啦——”

  无数拳头大小的碎石,从碎石机的下方倾泻而出,短短片刻,便堆成了一座小山。

  “好!好啊!”呼延硕看着眼前的景象,激动得满脸通红,忍不住爆喝出声。

  所有围观的工匠,也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他们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工业力量”!

  这台机器一天的产量,足以抵得上过去五百名石匠,辛苦劳作一个月!

  碎石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球磨机。

  又过了五天,同样由蒸汽机驱动的巨大卧式滚筒——球磨机,也正式投入使用。

  碎石被送入滚筒,与滚筒内无数坚硬的铁球一同翻滚、碰撞、研磨。几个时辰之后,当滚筒停下,倾倒出来的,已经是细腻如面的粉末。

  至此,水泥生产最关键的两道原料处理工序,被彻底打通。

  而葛常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上百次的失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配比。用这个配比生产出来的水泥,不仅强度超越了苏明理的要求,而且凝固速度快,成本也控制在了最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最后的“东风”,便是煅烧。

  苏明理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式的回转窑。那是一个巨大的,可以缓缓转动的倾斜圆筒。粉末状的原料从高端送入,随着圆筒的转动,缓缓向低端移动。而在低端,由鼓风机送入的煤粉,则会形成上千度的高温烈焰,对原料进行充分的煅烧。

  这种生产方式,远比传统的立窑效率更高,煅烧也更均匀。

  当第一批经过回转窑煅烧,最终冷却研磨成粉的深灰色粉末——硅酸盐水泥,被装入一个个印着“皇家营造行”字样的麻布袋中时,距离嘉靖帝定下的“一月之期”,还有整整十天。

  苏明理,再一次创造了奇迹。

  ---

  第一批整整一千袋水泥,被连夜送进了西苑。

  第二天一早,当嘉靖帝走出丹房,看到苑内那片原本由青石板铺就的空地上,已经覆盖上了一层平整、光滑、坚硬如铁的灰色地面时,他彻底被震撼了。

  他走上前,用脚使劲地跺了跺,地面纹丝不动,发出了沉闷的“咚咚”声。

  他又俯下身,用手指用力地划了划,地面上连一道白印都没有留下。

  “这……这便是水泥?”他喃不可置信地问道。

  随行的苏明理躬身回道:“回圣上,正是。此地昨夜刚刚铺就,只需再养护数日,其坚固程度,便可远超任何石材。届时,便是千军万马在上面奔腾,也休想损伤分毫。”

  “好!太好了!”嘉靖帝站起身,激动地在水泥地上来回踱步,感受着那种前所未有的坚实感。

  他仿佛已经看到,整个大明,都铺上了这种神奇的材料。坚不可摧的城墙,平坦宽阔的驰道,永不决堤的大坝……

  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正在他的手中,缓缓成型。

  “苏明理!”嘉靖帝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你为朕,为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功!朕要重赏你!”

  “为圣上分忧,乃臣之本分。”

  “不!”嘉靖帝一挥手,“功是功,过是过!朕赏罚分明!你想要什么,尽管说!金银、美女、宅邸,只要你开口,朕无有不允!”

  苏明理沉默了片刻,随即躬身一揖,声音清朗。

  “臣,别无他求。”

  “只求圣上,能允臣一件事。”

  “讲。”

  苏明理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深邃而坚定的光芒。

  “臣恳请圣上,能在皇家营造行之内,成立一个特殊的部门。”

  “这个部门,不事生产,不图盈利。”

  “它的唯一职责,便是‘探索未知’。”

  “臣想称它为……”

  “‘格物科学院’。”

  “格物科学院?”

  嘉靖帝咀嚼着这个新奇的词汇,眼中流露出一丝困惑。对他而言,“格物”就是水泥,就是蒸汽机,就是能带来财富和力量的实用之术。而不事生产、不图盈利,这在他看来,是毫无意义的。

  “何为‘探索未知’?”嘉靖帝追问道,“营造行如今势头正好,当一鼓作气,为内帑创造更多收益才是正理。为何要成立这样一个……听起来务虚的部门?”

  苏明理心中早有准备,他知道,想让这位极其务实的皇帝理解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必须用他最关心的话题来引导。

  “回圣上。”苏明理不卑不亢地说道,“蒸汽机也好,水泥也罢,都只是‘格物之道’的浅层应用,是臣将已知的‘理’,转化为可见的‘物’。然而,天地之理,浩瀚无穷,臣所知者,不过沧海一粟。”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带上了一丝神秘的诱惑力。

  “圣上,您是否想过,天上的星辰为何会运转?地下的矿脉为何会生成?人,又为何会生老病死?”

  这最后一句话,如同一道惊雷,精准地劈中了嘉靖帝内心最敏感的神经。

  “生老病死……”嘉靖帝的呼吸瞬间变得有些急促,他死死地盯着苏明理,“你的意思是,这‘格物科学院’,能找到……长生不死之理?”

  “臣不敢妄言。”苏明理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谦卑,但话语中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臣坚信,万物皆有其理。生老病死,亦是一种‘理’。丹药之术,是从外部求索,以金石草木之力,对抗岁月侵蚀。而格物之道,则是要从内部探寻,从人体最细微的构成,去理解‘衰老’这一现象的本质,从而找到延缓甚至逆转它的方法。”

  他抛出了一个嘉靖帝无法拒绝的诱饵。
  http://www.hlys.cc/43536/2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