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金鳞耀世 惊涛裂岸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泰昌二十五年,夏。

  帝国的盛夏,如同其疆域一般辽阔而炽热。新大陆的星火在遥远彼岸顽强闪烁,北疆的利刃已淬去浮华,展露慑人寒芒,而深植于帝国肌理之中的变革,亦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与磨合中,悄然重塑着这个古老国度的面貌。

  定北城外,一场规模空前的实战演武在苍茫草原上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对“金鳞炮”的终极检验,更是对朱由检倾力打造的“新编第一镇”的全方位考核。

  旌旗蔽日,号角连营。新编第一镇的万名将士,摒弃了以往侧重个人武勇和密集阵型的传统,呈现出一种迥异于旧式明军的气象。他们以哨(连)、总队(营)为单位,构成了更加疏散而富有弹性的战斗队形。士兵们手中的“泰昌一式”燧发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更重要的是,每个总队都配属了一个由四门“金鳞炮”组成的炮队。

  演武的高潮,是模拟对抗一支由精锐骑兵和传统步兵组成的“敌军”。当敌方骑兵集群开始发起冲锋,试图凭借速度突入明军阵线时,新军的应对冷静得令人窒息。

  并未出现以往那种依赖长枪如林、硬抗冲击的场景。位于阵线后方的“金鳞炮”阵位首先发出怒吼!经过讲武学堂初步培训的炮手们,操作着这划时代的利器,凭借远超旧式火炮的射程和精度,对冲锋的骑兵集群进行了毁灭性的跨射打击!

  实心铁球带着凄厉的呼啸,并非落入人群,而是精准地砸在骑兵冲锋路径的前端和两翼,巨大的动能溅起无数泥土碎石,形成的弹幕和恐慌有效地迟滞、分割了骑兵的冲锋势头。未等敌军从炮击的混乱中调整过来,早已严阵以待的燧发枪兵,在军官清脆的哨音指挥下,进行了数轮精准而迅捷的齐射!

  铅弹如雨,笼罩了已然散乱的敌骑。冲锋在距离明军阵线尚有数百步的地方便彻底瓦解。随后,新军自身的骑兵部队才从侧翼迅猛出击,如同利刃般切入溃散的“敌阵”,完成最后的清扫。

  整个演武过程行云流水,火力主导,层次分明,将技术优势与战术革新结合得淋漓尽致。观礼台上,来自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无不面色凝重,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已然在北疆这片土地上诞生。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支寄托了他无数心血的新军,终于拥有了足以改变战场规则的獠牙。

  太平洋彼岸,“金山堡”的宁静被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一艘前往更北方进行侦察的明军哨船,带回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他们在距离金山堡约三百里的另一处海湾,发现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西班牙据点!那里不仅停泊着数艘大型盖伦帆船,岸上还修建了拥有石质炮台的堡垒,飘扬着西班牙王国的旗帜。更糟糕的是,哨船在返航时被西班牙巡逻船发现,虽凭借速度优势摆脱,但行踪已然暴露。

  消息传来,金山堡内气氛骤然紧张。舰队指挥官与陆战队长官立刻下令进入战备状态,所有火炮就位,加固防御工事。同时,派出快船,火速向国内求援。

  然而,西班牙人的反应比预想的更快。几天后,三艘西班牙战舰出现在金山堡外海,它们并未直接进攻坚固的堡垒,而是仗着船体高大、火炮众多,猛烈炮击了明军在堡外开辟的农田和那些星火移民刚刚建立起来的村落!

  木屋在炮火中燃烧,辛勤耕作的田地被毁,数名来不及躲避的移民伤亡。烽烟与哭喊声,第一次笼罩了这片原本充满希望的“新土”。明军战舰试图出击驱离,但在对方优势炮火下,不得不退回堡垒炮台的掩护范围。

  西班牙指挥官派来一名使者,态度极其傲慢,递交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明军舰队及所有人员立刻无条件撤离“西班牙国王的领地”,并赔偿其“非法定居”造成的损失,否则将摧毁金山堡。

  “痴心妄想!”舰队指挥官怒极,斩钉截铁地拒绝了通牒。他知道,退让意味着帝国在新大陆的努力前功尽弃。金山堡,这个帝国海外开拓的支点,迎来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他们必须依靠现有的力量,坚守到援军到来,或者……找到破局之法。

  北疆新军演武大获成功的捷报与金山堡遭遇西班牙武力威胁的急报,几乎同时送达京师,在朝堂之上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震荡与争论。

  北疆的胜利,让以朱由检和部分枢密院官员为首的“陆师优先”派声势大振。他们主张,帝国当务之急是彻底肃清北疆罗刹之患,巩固漠北,乃至未来向西用兵,打通陆上丝路,这才是帝国长治久安之基。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陆军革新和北疆铁道建设上,而非无限度地向那虚无缥缈、强敌环伺的海外投入巨资。

  “陛下!北疆新军已成锋芒,金鳞炮威震朔漠,此乃扫清边患、奠定万世太平之良机!岂能因万里之外一隅之得失,而动摇国本?金山堡之事,可视情况增派些许援兵,然主体战略,仍当以大陆为先!”

  而另一派,以知晓新大陆巨大潜力的王承恩(虽未返京,但其观点由盟友转述)、部分户部官员及与海外贸易利益攸关的勋贵为代表,则极力强调海洋与海外开拓的极端重要性。

  “陛下!北疆固重,然未来之财富、之疆土、之国运竞争,皆在海洋!西班牙人为何敢如此嚣张?皆因其掌控海权!若我大明放弃新大陆,无异于自缚手脚,将万里海疆与无尽财富拱手让人!金山堡必须救,海外开拓绝不能停!当加速建造巨舰,强化水师,与西夷争雄于大洋之上!”

  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从具体的战术应对,上升到了帝国未来战略方向的“海陆之争”。朱常洛端坐龙庭,面色沉静。他知道,这是帝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选择,但对他而言,这并非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九州,朱寿镳的治理迎来了一项具有象征意义的突破。在皇帝的默许和推动下,礼部与九州督师府联合颁布了一条谕令:允许在九州定居满五年、精通汉文汉语、且无作奸犯科记录的“良善日裔”(需经过严格审核),参加大明童生试!若成绩优异,可继续参加更高层级的科举考试!

  此令一出,在九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于那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明廷统治,并让子弟刻苦学习汉文的家庭而言,这无疑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权力和地位上升的狭窄通道!虽然条件苛刻,名额有限,且注定面临重重障碍,但至少,希望之光已然透入。

  官立蒙学中,那些日裔学子的眼神变得更加专注和炽热。一些原本对学习汉文化心存抗拒的家族,态度也开始发生微妙转变。文化的融合,第一次与切实的政治利益挂钩,其渗透力和吸引力骤然增强。当然,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同样强烈,无论是来自明人内部的保守派,还是那些坚持抵抗的日裔势力,都视此策为“亵渎斯文”或“文化投降”。但这颗由朱常洛亲手投下的石子,已然在九州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扩散的涟漪。

  各方奏报与朝议争论,再次汇聚于朱常洛的案头。北疆新军的成功验证,金山堡的燃眉之急,朝堂激烈的海陆之争,以及九州科举破冰带来的影响……

  他沉思良久,最终做出了系列决策,清晰地展现了他的战略布局:

  “北疆新军改制卓有成效,着兵部、枢密院总结其经验,于九边择地逐步推广‘新编镇’模式。‘金鳞炮’加紧量产,优先装备北疆及京营。北疆铁道建设,按原计划推进,不得延误。”

  “金山堡乃帝国海外根基,不容有失!着王承恩,统筹南洋、东瀛水师力量,抽调精锐舰船及陆战兵马,组成特遣舰队,火速增援金山堡!对西班牙人,予以坚决反击,务求击退其挑衅,扬我国威!然需控制冲突规模,勿使其演变为全面战争。”

  “海陆之争,可以休矣!帝国之未来,在于陆海并举,内外兼修!北疆之陆权需固,海外之海权需争!着内阁、枢密院,据此精神,重新统筹规划未来五年之国用分配与战略重点,朕要的,是一个既能稳固大陆根基,又能驰骋万里波涛的大明!”

  “九州科举之试行,乃融合之要策,着礼部、九州督师府谨慎推行,严格把关,务求公平,以为他处之借鉴。”

  他的旨意,如同定海神针,平息了朝堂的纷争,也为帝国的前行指明了方向:陆上铁骑与重炮铸就钢铁边疆,海上巨舰与远航开拓星辰大海,二者并非取舍,而是帝国崛起之双翼。在这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朱常洛以他的远见与魄力,驾驭着这艘前所未有的帝国巨舰,劈波斩浪,坚定地驶向深蓝与大陆交织的宏大未来。
  http://www.hlys.cc/43836/2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