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第274章 船坚货备扬帆起 初探倭岛布商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74章 船坚货备扬帆起 初探倭岛布商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佛朗机航海士费尔南多的加入,如同给泉州造船坊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不仅带来了更为精巧的罗盘(他称之为“指向仪”)制作与校准技术,还凭借其丰富的远洋航行经验,对大雍正在改造和新建的船只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例如,他指出现有海船在抗风浪结构和帆索系统上尚有不足,并亲自参与改进了船舵设计,使其在恶劣海况下更易操控。更重要的是,他凭借记忆和有限的测绘工具,结合大雍原有的海图,绘制了一幅远比当前大雍水师所用更为精确、详细的东南沿海至倭国、琉球一线的航海图,上面清晰地标注了主要航道、暗礁区、可避风的港湾以及大致航程。这幅图的价值,对于即将进行的远航而言,无可估量。

  陈彦对此大喜过望,重重赏赐了费尔南多金银绸缎,并正式授予他“水师航海总顾问” 的职衔,配给优渥的住所和仆役,让其能安心效力。

  人才、兵源、技术准备逐渐就绪,陈彦开始着手最核心的一环——贸易货物。他亲笔撰写了一封密奏,派快马以六百里加急送往洛阳。在奏疏中,他详细禀明了泉州水师重建的积极进展,强调了远航倭国进行试探性贸易以开辟财源、同时侦察敌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恳请皇帝敕令户部,紧急调拨一批优质的景德镇瓷器、苏杭丝绸、以及云南普洱茶等倭国市场急需的贵重商品至泉州,作为首航的贸易资本。

  皇帝赵宸收到奏疏,览毕后龙心大悦。陈彦的办事效率远超他的预期。他立刻朱批准奏,并严令户部、工部以及相关地方官员,以最高优先级办理此事,不得有任何延误和克扣。于是,来自景德镇的精品瓷器、苏杭的绚烂绸缎、云南的醇厚茶饼,被小心翼翼地打包、装车,由精锐官兵护送,沿着官道、水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泉州港。

  与此同时,泉州船厂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工匠们日夜赶工,以及费尔南多的技术指导,首批两艘经过强化改造、适合远洋航行的大型福船(兼具运输与战斗能力)以及五艘护卫用的艨艟战船已顺利下水,其余船只的改造和新建也在加速进行。

  这一日,风和日丽,泉州港内旌旗招展。陈彦率领一众官员和费尔南多,登上了新下水的旗舰“镇海号”福船,进行首次试航。船只驶出港湾,面对开阔海面上的风浪,船体稳如泰山,舵效灵敏,帆具操纵顺畅,远超旧式战船。

  “好船!真是好船!” 陈彦站在高大的船楼上,迎着海风,看着脚下这艘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巨舰破浪前行,心中豪情万丈。费尔南多也在一旁不断点头,用生硬的官话夹杂着手势称赞:“大人……船,很好!比我们……佛朗机的,不差!”

  试航圆满成功,标志着大雍新的远洋船队已初具雏形。

  几天后,第一批从内陆运抵的贸易货物——数百箱精美瓷器、数千匹鲜艳绸缎、数百担上等茶叶——顺利抵达泉州港码头,堆积如山。

  陈彦立即下令,调集早已准备就绪的水师官兵,在严格监督下,将这些价值连城的货物小心搬运上已完成试航的镇海号及另一艘大型货船“安远号”,并配足淡水和粮秣。

  三日后,清晨,泉州港。

  朝阳初升,海面金光粼粼。以“镇海号”为旗舰,包括“安远号”货船、五艘艨艟战船以及十余艘担任警戒、联络的中小型海鳅船、快艇在内的混合船队,共计二十余艘船只,在港湾内列阵完毕。五千余名经过数月严格训练的水师官兵精神抖擞,各就各位。

  陈彦一身戎装,站在“镇海号”的船头,进行了简短的誓师。他并未言明真正的商业目的,而是以“宣慰藩属、展示国威、清剿残寇”为名,激励将士。

  “启航!” 随着陈彦一声令下,号角长鸣,战鼓擂响。巨大的船帆依次升起,饱受风势。锚链哗啦啦收起,庞大的船队缓缓驶离码头,劈波斩浪,向着东方,向着那片充满未知与机遇的倭国岛屿,开始了首次远航。费尔南多作为航海顾问,与经验最丰富的舵工、火长一起,坐镇舵舱,负责指引航向。

  航行并非一帆风顺。船队遭遇过风浪,也遇到过浓雾。但在费尔南多的罗盘和航海图指引下,以及全体船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次次化险为夷。漫长的航程中,陈彦仔细考察着船队的航行能力、船员们的适应情况,并不断向费尔南多请教海洋气象、洋流等知识。

  大约一个月后,了望斗上的水手发出了激动的呼喊:“陆地!看到陆地了!”

  所有人都涌上甲板,向着东方眺望。只见海天相接处,一道绵长的、青黑色的海岸线逐渐清晰。根据费尔南多的判断和海图比对,那里就是倭国的九州岛沿岸。

  船队在外海下锚暂泊。陈彦召集各船指挥官,下达了最终指令:

  “诸位,前方便是倭国。我等此行,首要在于试探、接触,而非征战。因此,不宜大队人马贸然闯入,以免引起对方恐慌和敌意。”

  他目光扫过众人,命令道:“本官亲率‘镇海’、‘安远’两船,携精选护卫一百人,以及部分样品货物,前往倭国主要港口(如博多)尝试接触、贸易。”

  “其余战船及人员,由昭武校尉张焕统率,立即撤离此片海域,向东南方向航行约一日,寻找一处偏僻、无人且可避风的小岛(可参考费尔南多海图标注)暂时驻泊,隐蔽待命。没有本官信号,绝不可轻举妄动!”

  “若一个月内,本官未能返回,或发出求救信号,张校尉可权宜行事,或返航禀报朝廷!”

  “末将遵命!” 张焕等人抱拳领命,虽担心主帅安危,但军令如山。

  安排妥当后,庞大的船队一分为二。主力舰队在张焕率领下,扬起风帆,向着东南方驶去,很快消失在茫茫海平面上。而陈彦则乘坐着“镇海”、“安安远”两艘大船,带着一百名精锐护卫和满怀的希望,调整航向,朝着那片陌生的土地,缓缓驶去。费尔南多站在陈彦身边,神情复杂地望着越来越近的海岸线,那里既有他曾经贸易的记忆,也有船队被袭的惨痛。

  数日后,陈彦的船队顺利抵达了倭国九州北部的重要贸易港口——博多港(今福冈)。

  港口规模不小,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倭国特色的“关船”、“小早”,也有来自朝鲜、琉球甚至南洋的商船,显得颇为繁忙。码头上人头攒动,各种语言交织。陈彦的“镇海”、“安远”两艘大型福船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庞大的体量和独特的造型,引来了众多好奇和警惕的目光。

  在费尔南多的协助下(他懂一些简单的倭语),陈彦一行人以大雍官方商队的名义,缴纳了泊船税,获得了靠岸许可。他命令大部分护卫留守船上,严密看守货物和船只,自己则只带了十余名身手矫健、机敏过人的亲随,以及通晓倭语的费尔南多,上岸探查。

  他们首先在港口附近找了一家看起来较为干净、客人较多的酒楼住下。这家酒楼兼营宿泊,南来北往的客商较多,是打探消息的好地方。

  安顿下来后,陈彦并不急于展示货物进行贸易,而是让亲随们分散开来,以商人身份,在酒楼、茶肆、码头等地,用带来的丝绸、瓷器等小件物品作为酬谢,小心翼翼地与当地的商人、水手、通译(倭语称“口宣”)攀谈,重点打听当前倭国的政局、权力结构、风土人情以及贸易规矩。

  几天下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逐渐拼凑出了一幅较为清晰的图景:

  目前的倭国,正处于所谓的“幕府时代”。天皇居住在京都,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实权早已旁落,被征夷大将军所建立的幕府架空。现任将军势力颇大,控制着倭国大部分地区。九州这边,则由依附于幕府的地方大名(诸侯) 管理,相对听命于幕府中枢。

  总体而言,当前倭国政局相对平稳,没有大规模的内战。幕府为了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对海外贸易持鼓励态度,因为贸易能带来丰厚的税收和稀缺物资。来自大雍、朝鲜的商船,只要遵守规矩,缴纳赋税,一般不会受到刁难,甚至受到一些大名的欢迎。

  同时,陈彦也了解到,倭国社会等级森严,武士(侍)阶层地位很高,商人地位较低但颇为富裕。倭国对大雍的丝绸、瓷器、茶叶、药材、书籍等需求极大,尤其是上层社会,以使用中华物品为荣。而倭国可供交易的主要物品,除了金银之外,还有硫磺、铜、工艺刀剑、折扇、漆器等。

  “天皇虚位,将军掌权,政局平稳,鼓励海贸……” 陈彦在客房内,听着亲随和费尔南多汇总来的信息,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心中快速分析着,“如此看来,当前正是开展贸易的有利时机。政局稳定意味着交易环境有保障,鼓励海贸则减少了官方阻力。只要我们能拿出他们需要的货物,遵守他们的规则,打开局面应该不难。”

  他决定,先不直接与官方接触,而是通过本地有实力的商人进行试探性交易,逐步建立联系,摸清门路,同时继续深入了解倭国的实际情况。

  “费尔南多先生,明日你与我一同去拜会一下本地较大的商号,先拿出部分样品,看看行情。” 陈彦对费尔南多说道。

  “好的,大人。” 费尔南多点头应道,他对倭国的商业规则也比较熟悉。

  陈彦站在窗边,望着博多港的夜景,灯火点点,与泉州颇有几分相似,却又透着一股异国的情调。
  http://www.hlys.cc/43875/3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