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评委抢着吃泔水桶?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值班人员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正要拿保温杯续水,监控屏上的温度曲线突然又往上跳了一格。

  他凑近盯着保险库的红外热像图,那些封存着《山家清供》《随园食单》手抄本的金属柜,此刻在屏幕上泛着暖黄的光晕,像被谁悄悄捂进了怀里。

  “真邪门。”他嘟囔着记下异常数据,没注意到楼外的晨光已经漫过玻璃幕墙——今天是“中华传统名菜申遗答辩会”的大日子。

  陆远站在后台化妆镜前,指尖蹭过领襟绣着的“李守味”工牌。

  镜子里映出凌霜的影子,她套着件藏蓝色西装,头发盘得一丝不苟,正往他胸袋里塞一包粗盐:“方才我数了,评委席第三排左数第二个是烹饪协会副会长,他左眼皮跳了七次——说明他很紧张。”

  “您这当保镖的,现在改行当心理专家了?”陆远捏着粗盐笑了笑,指腹摩挲着盐粒的粗糙感,“记得等下我说话时,你去把调味车往右转三十度。”

  “为什么?”

  “因为主办方准备的料酒是工业勾兑的,”他掀起围裙,露出藏在腰间的陶瓶,“我这瓶酸菜母汁,得借你的‘意外’进入试吃盘。”

  凌霜睫毛动了动,没有接话,却把西装袖扣又紧了半圈——那里面藏着微型喷雾器,足够让母汁均匀散进十个餐盘。

  答辩厅的冷气开得太足,陆远一进去就打了个喷嚏。

  台上的LED屏正循环播放3D建模的“标准化红烧肉”,橙红色的肉块被剖成横截面,脂肪层像地质分层图似的标着“0.3厘米±0.05厘米”。

  评委们戴着白手套翻着《传统名菜工艺参数表》,钢笔在“色泽一致性(满分5分)”那栏划得沙沙作响。

  “现在有请37号选手,李守味。”主持人的声音像冻过的钢丝一样冰冷。

  陆远踩着台阶上台,余光瞥见凌霜已经站到调味车旁。

  她垂着眼看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点了三下——那是小桃传来的信号:“直播已接管,弹幕热度98万。”

  “李选手,请使用组委会提供的黑猪五花肉、工业焦糖色、精确配比的葱姜蒜,按照《中餐标准化操作手册》第137页流程制作红烧肉。”评委席中间的白发老头推了推金丝眼镜,“我们需要验证‘民间失传技法’是否符合现代食品工业标准。”

  陆远盯着桌上密封袋里的“标准五花肉”——每块都是5厘米见方,连皮上的毛都刮得一根不剩,像实验室培养的组织块。

  他忽然想起昨天那个小姑娘,她爷爷的腌萝卜方子上写着:“萝卜要挑根须带泥的,泥里有灶前的烟火气。”

  “各位老师,”他把陶瓶往桌上一放,“真正的红烧肉,得用老坛养了二十年的酸菜母汁提鲜,盐要粗盐,得是晒足一百天的海沙盐。”他摸出一块用粗布包着的盐巴,“参数能定住肉的形状,可定不住——”他指了指自己心口,“这里的味道。”

  评委席传来窃窃私语。

  白发老头的钢笔尖戳破了纸:“李选手,你这是对标准化体系的质疑?”

  “我质疑的是,”陆远把陶瓶盖子一拧,酸香混着发酵的醇厚气息“轰”地散开来,“用测化肥的法子测人情味。”

  同一时间,凌霜的高跟鞋尖轻轻勾住调味车的脚轮。

  “抱歉!”她低呼一声,整排调味罐“哗啦啦”砸在地上。

  趁工作人员手忙脚乱时,她弯腰捡瓶子,袖扣里的喷雾器“噗”地轻响——二十滴母汁精准落进十个试吃盘。

  五分钟后,答辩厅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吸鼻子声。

  第一位评委刚要开口批评“不科学”,筷子尖刚蘸到被母汁“污染”的狮子头,突然僵住了。

  他的喉结动了动,眼眶慢慢发红:“这……这味道……”他放下筷子捂住嘴,指缝里漏出哽咽声,“我六岁那年,生产队分了半头猪,我娘把肥油熬了,瘦肉剁成丸子,用腌酸菜的汤炖……”

  第二位是研究甜味阈值的专家,正咬着糖藕翻白眼——他面前的评分表上,“甜度≤18%”的红笔批注刺得人眼睛生疼。

  可这口糖藕的甜像春天化冻的蜜,带着点若有若无的苦,正是他小时候偷吃灶台上的糖块,被母亲揪着耳朵骂“当心蛀牙”时,偷偷舔到的味道。

  他“啪”地拍桌,假牙都震得晃了晃:“谁说甜度不能超过18%?我妈是怕我牙疼!不是不让甜!”

  第三位评委更离谱,他捏着一块冷掉的红烧肉,突然把白手套扯下来扔在地上。

  油渍沾在他定制衬衫上,他却像没看见似的,又咬了一口:“我爷爷是走街串巷的挑担厨子,他说‘肉要炖得软,软得像外婆的手’……”他抬头时,镜片上蒙了一层雾气,“参数表上,有写‘外婆的手’吗?”

  小桃在后台敲键盘的手都在发抖。

  她黑入直播系统的手速快了三倍,把镜头切到后厨——工作人员正把剩菜倒进泔水桶。

  画面刚切过去,所有摄像机突然剧烈晃动,观众屏上的画面变成了歪歪扭扭的重影:几个方才还端着架子的评委,正猫着腰溜到后门,蹲在泔水桶边捞冷菜。

  头发花白的副会长用勺子舀了一勺汤,吸溜着喝得满脸是油,旁边的年轻专家边哭边往嘴里塞糖藕,活像被抢了糖的孩子。

  弹幕瞬间炸开了锅:

  “笑死我了!专家抢泔水比我抢外卖还积极”

  “建议下次申遗改评‘谁哭得最惨’哈哈哈哈”

  “原来专家也馋人间烟火味儿啊!”

  “我妈说得对,再高级的菜,没了人心,都是冷冰冰的”

  主持人举着话筒愣在原地,保安要上前拦住评委,被副会长挥着勺子喝止:“别碰!这是文化遗产!”

  陆远趁乱走到签到处,从怀里掏出一本手抄菜谱。

  封皮是他用旧蓝布包的,上面用毛笔写着《被除名的味道》。

  他翻开第一页,是爷爷的字迹:“红烧肉要放酸菜母汁,不是为了提鲜,是为了记住,苦日子里也能炖出甜蜜。”

  合上本子时,他听见身后传来抽纸的声音——签到员小姑娘正抹着眼泪,把菜谱小心地收进玻璃展柜。

  等陆远走出评审中心大门时,台阶下的阳光里站满了人。

  有系着围裙的退休厨师,抱着电饭煲的家庭主妇,甚至还有几个校服上沾着油点的学生。

  领头的是个扎马尾的姑娘,她举着一口缺了边的铁锅,声音带着颤抖:“我们不是来闹事的……”她吸了吸鼻子,“就想问问,以后还能不能教孩子做个‘像妈妈做的’饭?”

  陆远望着大楼顶层那面“标准化烹饪示范基地”的招牌,它在风里晃了晃,露出后面褪了色的“国营食堂”旧字。

  他摸了摸背包里的玄铁锅,青纹正隔着布料轻轻震颤,像在敲一面会唱歌的鼓。

  “能,”他说,“只要还有人肯传承。”

  话音刚落,背后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脆响。

  陆远回头,正看见评审中心二楼的窗户里,有张泛黄的纸页飘了出来——是某本古菜谱的残页,被风卷着掠过人群头顶,往巷子深处飘去。

  凌霜的腕表震动起来,是小桃发来的消息:“保险库温度持续上升,有三本书的封皮检测到生物热信号——它们好像……苏醒了。”

  陆远低头看了眼手机,微信弹出一条新消息,是昨天那个小姑娘发的:“陆师傅,我按您教的法子腌了萝卜,爷爷的本子上写‘腌菜要和邻居分’,我给楼道里每家都送了一罐。张奶奶吃了说,像她年轻时在弄堂里腌的。”

  他笑着把手机收进口袋,抬脚往巷子里走去。

  玄铁锅的震颤越来越明显,仿佛在指引着什么——前面转角处,飘着的古菜谱残页正轻轻落在一口老灶上,灶里的火,不知被谁重新点着了。
  http://www.hlys.cc/44371/3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