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一帮讨饭的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晨雾未散时,陆远蹲在废弃小学的水泥台阶上,捧着蓝边瓷碗喝小米粥。

  粥里混了昨夜山民留下的野山椒碎,辣得他鼻尖冒汗,却喝得格外香——毕竟这口学校食堂的老灶,是他凌晨三点亲手砌的。

  “陆老板!”

  一声喊惊得他差点打翻碗。

  抬头望去,操场东边的土路上腾起一片黄尘,打头的银色皮卡正“吱呀”刹在旗杆下,后车厢里堆着的铝锅碰得叮当响。

  还没等他放下碗,更远处又传来摩托的轰鸣,三辆破了漆的农用三轮车歪歪扭扭驶进来,车斗里坐着抱着砂锅的老头、拎着铜锅的妇女,甚至有个戴草帽的汉子扛着半人高的铸铁大锅,锅沿还挂着没擦净的玉米糊。

  “我们是‘认亲队’!”骑摩托的小伙子把头盔往地上一摔,“听说您这儿能给老锅‘开眼’,我们村二十户都托我带话——这锅传了三代,今儿必须接上您那口玄铁的火!”

  话音未落,又有两辆驴车“得得”驶来。

  赶车的老太太颤巍巍掀开蓝布,露出底下一排搪瓷缸:“我家老头子走前攥着这口缸说‘等有能让老物件活过来的人’,今儿可算找着了!”

  场面瞬间乱作一锅粥。

  原本在教室临时宿舍围炉喝粥的山民们涌出来,有个穿胶鞋的壮实汉子抄起自家铁锅就往灶台上搁:“我先来!

  昨儿半夜我媳妇说锅沿发烫,准是等不及了!“旁边戴墨镜的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个灶台,传说中能让老锅‘认亲’的神灶!

  三二一,上链接——“话没说完,手机被旁边抢位置的小孩撞飞,”啪“地摔在泥坑里。

  “哇——”孩子的哭声混着“我家锅是乾隆年间的”的嚷嚷,还有人直接把皱巴巴的钞票拍在陆远脚边:“给钱!

  赶紧给我家锅开个光!“

  陆远捧着空碗站在原地,被飞溅的泥点溅了裤脚。

  他望着乱成一团的人群,突然想起昨夜那些冒雨来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旧锅时眼里闪的是敬畏,现在这些人眼里,怎么像烧着两把虚浮的火?

  “老板。”小桃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她抱着平板,镜片后的目光像扫描仪:“监控调出来了。”屏幕上跳出几十个红点,“近四成是抖音、快手的网红团队,ID我都查了,有个叫’乡村奇遇记‘的账号昨天刚发了您的火种视频,点赞破百万。

  剩下的......“她划到另一组画面,几个穿花衬衫的混混正躲在墙角数钱,”这几个是镇东头的地痞,上周还在菜市场收保护费,今儿就自称’祖传灶台第七代传人‘。“

  陆远的手指在碗沿敲了敲。

  他看见那个直播的年轻人正扒着灶台拍特写,镜头里玄铁锅的青纹被他说成“上古符文”;看见混混们拽着老太太的搪瓷缸嚷嚷“这是文物得归我们保管”;更看见几个真正的山民被挤到角落,抱着锅缩成一团,欲言又止。

  “霜姐。”他转头喊了一声。

  凌霜早就在行动了。

  她不知何时换上了黑色战术靴,站在操场中央,脊背挺得像标枪。

  左手拎着从混混手里夺来的弹簧刀,右手扯着警戒线“唰”地拉开,冷冽的声音压过所有嘈杂:“三秒内退到线外。”

  有人不服气:“你谁啊?”

  凌霜歪头,刀尖在掌心转了个花。

  那是她当特工时练的“威慑术”——刀光掠过睫毛的角度,刚好能让对方看清她眼底的冷:“国家特殊事件处理局,冰凰。”

  人群霎时安静了半秒。

  不知谁先喊了句“女武神”,混混们脸色发白,网红的手机镜头抖得像筛糠,连哭闹的孩子都抽抽搭搭憋住了声。

  凌霜趁机把警戒线绕着灶台围成圈,只留一个窄窄的入口:“要接火种,先排队。”

  但陆远知道,光靠武力筛不干净。

  夜里他蹲在灶前添柴,看火星子往上蹿,突然想起凌霜说过的话——当年他一碗蛋炒饭救她,不是因为饭里有什么魔法,是因为那口饭里有“他认真想让她吃饱”的心思。

  现在这些人,缺的不就是这心思?

  “你当年一碗蛋炒饭救了我。”凌霜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声音轻得像灶火,“现在这些人,是不是也该让他们尝尝‘代价’?”

  陆远抬头看她。

  月光照在她发梢,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她浑身是血躺在灶前,却固执地不肯喝他递的粥——直到他说“这粥要是凉了,我就把锅砸你脑袋上”。

  原来这个总板着脸的女人,早就看透了:真正的火种,从来不是母汁,是接过它的人愿意为它负责。

  次日黎明,晨雾还没散透,陆远站上操场中央的旧讲台。

  玄铁锅架在他脚边,青纹在晨光里像活了似的流动。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像钉子似的钉进每个人耳朵:“想接火种,可以。

  但得过三关。“

  “第一关,”他敲了敲最近的一口新铁锅——那是刚才被网红炫耀的“祖传宝”,“锅不能买,得是你家祖辈亲手用过的。

  淘宝包邮的新锅?“他嗤笑一声,”玄铁爷可不认这种便宜亲戚。“

  人群里响起抽气声。

  那个直播的年轻人涨红了脸:“我这锅是......是我爷爷的!”

  “行啊。”陆远突然掏出手机,“你爷爷叫啥?

  住哪个村?

  我现在给你村支书打电话,让他查查你家三代有没有姓王的老铁匠——“

  “别别别!”年轻人缩着脖子往后退,“我...我这锅是昨天在五金店买的......”

  “第二关,”陆远没理他,目光扫过人群,“得讲出一口饭撑过最难日子的故事。”他指了指角落那个抱砂锅的老太太,“您先来?”

  老太太抹了把眼泪:“三年前发大水,我和孙子困在房顶上三天。

  最后就剩砂锅底那口冷粥,我哄他说’奶奶不饿‘,他就捧着砂锅喂我......“她掀起砂锅盖,内壁还留着淡淡的粥渍,”这口锅,救过两条命。“

  人群里响起掌声。

  但有个穿西装的男人挤上来:“我也有故事!

  去年公司破产,我在桥洞下啃冷馒头......“

  “停。”小桃突然举起平板,“您上个月刚在抖音发过‘总裁落难记’,文案里说啃的是法棍。”她推了推眼镜,“桥洞下的冷馒头,是现编的吧?”

  西装男脸色煞白,灰溜溜退了出去。

  第三关最静。

  陆远指着登记册:“分到母汁后,一年内必须帮另一户人家点火。

  按手印前想清楚——这不是任务,是债。“

  没人说话。

  直到一对聋哑夫妇挤到前面。

  男人掏出口袋里的红布,轻轻展开——是半截焦黑的锅柄,边缘还留着烧糊的饭粒。

  他拉过妻子的手,用手语比了个“饿”,又比了个“锅”,最后双手交叠在胸前,按在登记册上。

  陆远蹲下来,握住他们的手。

  他看见女人腕上有道疤,那是当年刮锅底糊渣时被烫的;看见男人眼里闪着光,和昨夜那些年轻人一样。

  他舀起一勺母汁,淋在焦黑的锅柄上。

  奇迹发生了——锅柄上的焦痕慢慢褪去,露出底下隐约的花纹,像是朵开了百年的老梅。

  “这是你们的火。”陆远轻声说,“以后,记得留把柴给路过的人。”

  夜幕降临时,操场上的人散得差不多了。

  小桃抱着平板走过来,屏幕上跳动着全国各地的红点:“山东有个村自发设了‘老锅鉴定处’,广东的阿婆在祠堂摆了‘故事茶会’,连新疆的牧民都在转您的三关规则......”她推了推眼镜,嘴角难得翘了翘,“民间开始自建筛选机制了。”

  陆远坐在台阶上,望着远处渐次亮起的灶灯。

  这灯不是电灯,是灶火——东头张婶家的煤炉,西头李叔家的柴火灶,还有隔壁村那口传了五代的老铁锅。

  它们像星星似的,从山脚往城里漫,从这个省往那个省爬。

  “这才刚开始。”他轻声说。

  凌霜走过来,手里端着碗甜酒酿——她偷偷藏在灶台底下的,是给陆远的“辛苦奖”。

  两人正喝着,远处突然传来汽车的轰鸣。

  声音越来越近,像是很多辆车,轮胎碾过碎石子路,带起一片尘土。

  “哪来的车队?”凌霜眯起眼。

  陆远没说话。

  他望着尘土里隐约的影子,看见每辆车的后车厢都支着口铁锅——有的是铝的,有的是陶的,有的甚至是缺了个角的搪瓷缸。

  晨风吹来,他闻到了若有若无的饭香,像是刚掀开锅盖的热粥,混着点柴火的烟,还有点说不上来的、像希望的味道。
  http://www.hlys.cc/44371/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