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咱这锅得风风光光嫁出去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小桃的键盘声就炸响在餐馆里。

  陆远裹着毯子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听见“叮”的一声——是监控系统的警报音。

  他刚要继续睡,后颈突然一凉,凌霜的刀鞘不轻不重地戳在他腰眼上:“有情况。”

  “大姐,凌晨五点半啊……”陆远揉着眼睛坐起来,就见小桃正把笔记本电脑转过来,屏幕上是实时卫星地图,数十个蓝色光点像蚂蚁搬家似的往各个红点(重点觉醒家庭位置)爬。

  “政府车队,每辆车都挂着文化溯源委员会的临时牌照。”小桃推了推眼镜,指尖点着右下角的参数,“车载设备显示装了红布、檀木箱和封条——这哪是保护?分明是分批收缴。”

  “收缴能怎么着?”陆远打了个哈欠,顺手摸向旁边的保温桶,发现里面的豆浆已经被凌霜喝光了,“嘶……你昨晚不是喝了三碗红豆汤?”

  “补充体力。”凌霜面无表情地擦刀,刀身映出她微微上翘的眼尾,“说正事。”

  小桃调出一份扫描件,红章在晨光里格外刺眼:“文件写着‘为避免民间保存条件不足导致文物损毁’,但关键是——”她划到最后一页,“所有移交锅具将统一存放至地下保险库,禁止任何形式的公开使用。陆远,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陆远突然笑了,把保温桶往桌上一墩。

  豆浆溅出来,在木桌上洇出个小太阳。

  “意味着他们怕了。”他屈指敲了敲桌面,“怕这些锅继续在民间‘共鸣’,怕老百姓突然想起,原来我们祖辈做饭不是为了填肚子,是为了把日子过出热气。”

  凌霜的刀停在半空:“所以你要?”

  “配合。”陆远抄起笔在便签上唰唰地写,“但得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没收,是‘出嫁’。”他把便签拍在桌上,“告诉所有传火者:别抵抗,配合登记。但提三个要求——户主亲自送锅进城,红绸盖锅走主街,沿途敲锣。”

  小桃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流程呢?”

  “嫁女儿的流程。”陆远摸出手机翻相册,找到老家娶亲的视频,“穿旧工装或者民族服饰,随行亲友至少三个。路上放《最后时刻》那首曲子——就之前食堂打烊时放的,催泪效果拉满。到了交接点,不说‘上交’,说‘托付’。移交书上必须加一句手写寄语,统一模板:‘愿它替我说话’。”

  凌霜终于皱眉:“你真打算交出去?”

  “交,但得让全国人民看着交。”陆远抓起玄铁锅的锅耳晃了晃,锅底还粘着昨晚煎蛋的焦香,“当年他们砸锅的时候,老百姓只能躲在墙根抹眼泪。现在咱们要让所有人都看见——锅是咱们亲手交的,不是被抢的。”他突然凑近凌霜,眼睛亮得像灶膛里的火,“你说,要是全中国的老百姓都举着手机拍‘嫁锅’,那些官员敢不敢在镜头前黑着脸收?”

  小桃突然笑出了声:“我这就发通知。附注写‘越热闹越好,直播不限’——保证比过年娶媳妇还轰动。”

  三天后,省城的主街比赶集还热闹。

  老厨师陈阿公穿着压箱底的中山装,领口的金纽扣擦得锃亮,那是他七十年前获得“劳模厨师”称号时发的。

  独轮车吱呀吱呀响,车上的铁锅裹着红绸,绸子角还系了串铜钱——孙子说这是“压箱钱”。

  “爷爷慢点儿!”孙子举着铜锣在前头蹦跶,“您说敲三下停一下,我可记着呢!”

  街道两旁的商铺全挤满了人。

  卖早点的张婶把蒸笼往路边一摆,举着手机录视频:“大伙儿看啊!陈阿公这口锅,当年给咱整条街的孩子熬过大枣粥!”卖五金的王哥放了挂小鞭炮,炸得红纸屑扑簌簌落:“阿公,我给您随个份子!”

  交接点设在文化局门口。

  官员刚捧着文件袋要念,陈阿公突然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合影。

  照片里,老灶房的砖墙上挂着排铁锅,最中间那口缺了个豁口——正是现在红绸下的这口。

  “这是我师父临终前攥着的手稿。”陈阿公的手指在照片上发抖,“五八年大炼钢铁那会儿,他们说‘砸锅炼钢’。我师父跪在前头拦,被推得撞在灶台上……”他抬起浑浊的眼睛,“同志,你们现在说这是文物。那我想问——当年是谁下的令?是谁带着人来砸的?”

  现场突然静得能听见铜锣的余音。

  举着摄像机的记者们面面相觑,镜头齐刷刷转向呆若木鸡的官员。

  有个年轻记者突然举起话筒:“请问文化溯源委员会,对于历史上损毁的传统厨具,是否有追责或补偿计划?”

  同一时间,小桃的电脑屏幕弹出九十九条新提醒。

  “我家锅今天出嫁了”的话题像窜天猴似的冲上榜首,评论区全是视频

  “坐标江城!李奶奶给锅扎了十八朵红花,说‘比我嫁闺女时还讲究’!”

  “笑死,我们社区组了秧歌队,领队大妈举着‘送锅姑娘最光荣’的横幅!”

  “附小全体师生列队敬礼送别‘班级传承锅’,校长说‘这是最好的劳动教育课’。”

  最绝的是某个基层干部在工作群吐槽:“我妈昨晚翻出针线盒,说要给家里那口用了三十年的铁锅缝红盖头——‘咱家的也要嫁,不能比隔壁老张家寒酸!’”

  深夜,餐馆的长条凳上摆满了外卖盒。

  陆远咬着串烤茄子,盯着小桃投影在墙上的数据:“四百七十六口锅,全部公开交接。”

  “更重要的是。”小桃调出热词云图,“现在‘当年为什么砸锅’的搜索量涨了三百倍。”她指着屏幕上“熄了灯”和“借了火”两个高亮词,“民众开始自己查资料了——有人翻出五八年的旧报纸,有人找到老厨师的口述史。”

  凌霜突然把吃空的糖炒栗子壳堆成小山:“他们不会坐视不管。”

  “当然不会。”陆远把玄铁锅抱到腿上,用软布擦着锅底的纹路,“所以咱们这口‘大姑奶奶’,也该准备凤冠霞帔了。”他抬头时,月光正穿过窗户落在铁锅上,映得那些被岁月磨出的凹痕像星星,“文化溯源委员会不是要开发布会吗?”

  小桃突然打了个响指:“我刚收到内部消息,发布会定在后天上午十点。主题是……”她故意拖长音调,“宣布‘觉醒锅具国有化’。”

  陆远的手指在铁锅上敲出轻快的节奏。

  他望着窗外渐圆的月亮,笑出了声:“那正好。等他们宣布的时候……”他没说完,只是把软布往桌上一扔,布角扫落颗炒栗子,骨碌碌滚到凌霜脚边。

  凌霜弯腰捡起栗子,突然说:“需要我去盯着发布会现场吗?”

  “不用。”陆远伸了个懒腰,把玄铁锅放回灶上,“他们要的是锅。但老百姓已经知道——”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锅在不在,火都在。”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

  小桃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条新消息:“文化溯源委员会官网更新了发布会流程,新增‘民众代表发言’环节。”

  陆远瞥了眼屏幕,冲小桃眨眨眼:“你说,他们现在后不后悔,当初没直接派兵抢锅?”

  没人回答。

  凌霜已经抱着刀靠在墙上睡着了,嘴角还沾着糖炒栗子的碎屑。

  小桃关掉电脑,起身去关窗,风里飘来隔壁早点铺的豆香——那是王哥在提前泡豆子,说明天要给“嫁锅”的人家免费送豆浆。

  月光爬上玄铁锅的边沿,像给它镶了道金边。

  这口陪着陆远从煎蛋炒饭到搅翻风云的老锅,安静地立在灶上,仿佛在等什么。

  等那个发布会的早晨。

  等所有被“嫁”出去的锅,用另一种方式,替老百姓,把话说得更响。
  http://www.hlys.cc/44371/3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