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校园灶台炖得下江湖恩怨么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陆远把领料单拍在灶台上时,不锈钢台面发出“当啷”一声脆响。他盯着报表上“日消耗四百五十份”的数字,拇指无意识摩挲着玄铁锅的边缘——这口锅跟了他三年,锅底被猛火舔出的焦痕都带着股子脾气,此刻却比他掌心里的报表还凉。
“小桃。”他头也不回地喊了声。
后车厢传来键盘敲击声,小桃探出头时,金丝眼镜片上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饭粒:“查了,后台监控被改过三次时间戳。”她晃了晃手机,屏幕里是凌晨两点的食堂监控——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蹲在操作台前,用塑封机压着印着“陆师傅复健餐”的标签,旁边堆着的餐盒泛着冷光,掀开盖子能看见凝结的油花。
“微波饭冒充特供。”陆远捏着报表的手指骨节发白,“每份能卖原价三倍?”
“不止。”小桃推了推眼镜,“他们连病号餐的‘补餐’标签都复制,专门卖给校外卖场的奶茶店——昨天有学生拍到,奶茶店把咱们的餐盒当‘治愈系道具’卖,配柠檬茶能加二十块。”
后车厢突然投下一片阴影。
凌霜抱着双臂倚在门框上,黑色战术靴尖轻轻点着地面:“要查吗?”她的声音像冰锥戳进热汤,“我可以去会会那个穿白大褂的。”
“别急。”陆远突然笑了,抄起锅铲在空气里画了个圈,“先看看谁在给他们兜底。”他指了指桌上摊开的文件,“教育局派来的督导组今天第三次催‘扩大产能’了,刚才还说要‘统一包装’——统一成他们能复制的样子?”
小桃立刻调出邮件界面:“督导组组长王科长的行程记录,上周三去过配餐公司总部,周五在‘云海阁’和某副局长吃了顿人均八百的私房菜。”她推了推眼镜,“巧了,那配餐公司的法人是副局长的妻弟。”
陆远的手指在桌面敲出鼓点。
他突然站起身,从帆布包里抽出一沓泛黄的纸——是小桃黑进教育局系统下载的近三年招标书。
最上面那份的“评标标准”栏里,“口感”二字被红笔划掉,换成了“加热时间误差≤3秒”“营养素偏差≤0.5%”。
“把饭当化学实验做。”他扯了扯嘴角,“怪不得学生吃了三天预制菜就闹肚子——他们怕的不是饭难吃,是饭太香。”
窗外传来汽车鸣笛声。
陆远掀开车帘,看见一辆黑色帕萨特停在食堂门口,车标被擦得锃亮,车身上“教育督导”的反光条在晨光里刺得人眼疼。
“说曹操到。”他冲小桃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把招标书塞进保温箱夹层。
凌霜无声地退到车厢角落,战术腰带扣在铁皮上碰出轻响。
王科长推开门时,陆远正往保温桶里舀粥。“陆师傅啊。”科长的西装裤线比他的笑容还挺括,“我们研究了下,你这复健餐是个好项目,就是规模太小。”他掏出个文件夹,“局里打算统一包装,用配餐公司的中央厨房——他们那套AI系统多先进,能保证每份餐的营养都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陆远舀粥的手顿了顿,“上周三有个小姑娘吃了预制菜吐了三次,您说的‘一模一样’,是吐的次数也得统一?”
王科长的脸僵了僵,目光扫过墙上贴的“学生感谢墙”——全是歪歪扭扭的便利贴,写着“陆师傅的饭让我能跑八百米了”“今天没胃疼”。
他干咳两声:“那都是个别案例......”
“个别案例?”陆远突然把粥勺往桶里一插,溅起的米粒沾在科长锃亮的皮鞋上,“您尝尝?”他盛了碗预制粥递过去,“这是配餐公司昨天送来的,凉了三小时的。”
科长捏着勺子的手悬在半空。
粥表面结着层灰扑扑的油膜,米像是被水泡发的旧报纸,闻着有股说不出的塑料味。
他刚要推脱,陆远又递来一碗热粥——米香裹着点若有若无的甜,是响水稻独有的回甘。
“您选哪个?”陆远笑得温和,“要是选凉的,我明天就用中央厨房的设备;要是选热的......”他指了指墙上的“一校一灶”规划图,“得给我留口真灶台。”
王科长的喉结动了动。
他低头盯着两碗粥,突然听见走廊传来喧哗——几个学生举着手机冲过来,镜头齐刷刷对准他手里的碗。
“王科长在试吃陆师傅的粥!”
“快拍!上次张老师喝了半碗就说比他老婆煮的还好!”
科长的额头冒出细汗。
他咬咬牙,把凉粥推回去,端起热粥抿了一口。
米在嘴里化开的瞬间,他的眼睛突然亮了——像他小时候住在弄堂里,外婆用煤炉熬的那碗粥,米香里裹着蜂窝煤的烟火气。
“好......”他刚说出一个字,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看了眼来电显示,他的表情立刻绷成了扑克牌,“那个......陆师傅,现场会的事再商量。”他把碗往桌上一放,转身就走,皮鞋跟敲得地面“哒哒”响。
陆远望着他的背影笑出了声。
小桃从后面探出头:“刚才的直播我录了,播放量五分钟破十万。”她晃了晃手机,“评论区都在刷‘王科长的表情是真实的好吃’。”
“该我们上场了。”陆远拍了拍玄铁锅,“明天的现场会,我要做碗白米饭。”
现场会当天的礼堂坐得满满当当。
配餐公司的李总正对着PPT唾沫横飞:“我们的AI系统能精确计算每粒米的含水量,保证加热后......”
“报告。”陆远举了举手,“我能插五分钟吗?就做碗白米饭。”
李总的脸当场绿了。
校长擦着汗点头:“陆师傅是学生推荐的,让他试试。”
凌霜早就把灶台搬到了舞台中央。
陆远挽起袖子,从保温箱里掏出个玻璃罐——里面是他自种的响水稻,颗粒饱满,在射灯下泛着珍珠似的光。
他舀了两勺米放进铁锅里,深泉水“哗啦”一声漫过米堆。
“淘米要三次。”他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礼堂,“第一遍去浮尘,第二遍去米腥,第三遍......”他手指在米里搅动,水面浮出层淡淡的白,“去浮躁。”
李总在台下扯着领带。
陆远却像没看见,抄起锅铲开始颠锅:“猛火要够旺。”玄铁锅接触明火的瞬间腾起橙红光焰,“但火再猛,心要稳——就像教学生,急不得。”
礼堂里安静得能听见米在锅里“噼啪”作响。
三分钟后,陆远盖上木盖,压了块湿布在边缘:“封火三分钟,让米和水说说话。”
掀盖的刹那,香气像活物似的窜上屋顶。
前排的老局长猛地直起腰,鼻尖动了动:“这味儿......跟我老家土灶煮的一样!”
“叮——”计时器响起。
陆远盛了碗饭,热气裹着米香扑在脸上:“各位领导,尝尝?”
李总看着自己PPT上“标准化米饭”的照片,喉结动了动。
老局长已经舀了勺饭放进嘴里,眼眶突然红了:“我老伴走后,十年没吃过这么香的饭了......”
台下响起一片碗碟碰撞声。
有科长偷偷摸出饭卡,有主任把饭粒粘在手指上反复看,连摄像机的镜头都在晃——记者们早忘了拍PPT,全对着陆远的铁锅猛按快门。
散场时,陆远的围兜里塞了七张名片。“陆师傅,我们区的学校能不能......”
“我们县的留守儿童,就想吃口热饭......”
陆远笑着举起手:“我一人做不了千所学校,但可以教人怎么做。”他掏出本蓝皮手册,“这是《民间炊事员培训手册》简版,教怎么选米、控火、保温度。”他指了指台下——凌霜正站在投影屏前,演示着“三分钟快煮术”:“这是教学视频,我徒弟凌霜演示的,够不够简单?”
台下传来轻笑。
凌霜的耳尖微微发红,手底下的颠锅动作却稳得像精密仪器。
当晚收摊时,小桃举着手机冲进厨房:“匿名彩信!”屏幕里是间装修考究的办公室,一本蓝皮手册摊在红木桌上,旁边是半碗冷掉的预制炒饭,饭粒硬得能当棋子。
陆远咬了口自己炒焦的饭——焦香里带着股子韧性,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思。“从今天起,咱们不光做饭。”他把焦饭粒吐在手心,“还得育种——把会做饭的人,种进体制里。”
窗外起风了。
陆远抬头,看见对面教学楼顶亮着盏灯。
有个影子正笨拙地举着锅铲,在夜风里颠了个空翻——锅铲“当啷”掉在地上,却很快被捡起来,继续有模有样地比划。
风裹着若有若无的米香钻进窗户。
陆远笑了,把最后粒焦饭塞进嘴里。
他知道,这股香气不会只飘在校园里——用不了多久,会有更多人闻着味儿,提着锅铲找过来。
一周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
有人举着手机念:“关于举办首届......”后面的字被人群的喧哗盖住了,但能看见落款处盖着鲜红的公章,在阳光下泛着暖融融的光。
http://www.hlys.cc/44371/3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