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老师,您教的逻辑我一条没忘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顾靖泽白今夏
都市无敌战神
下堂王妃要休夫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退婚后,我竟查出肚子里有四胞胎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阴气撩人:鬼夫夜来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暴雨还未停歇。警笛声在山顶盘旋。
老赵带着特勤队员冲上观景台时,脚下的石板已被积水浸透,每一步都溅起浑浊的水花。
手电光束如利刃般扫过栏杆、地面、楚教授僵立的身影——他双手被反扣上冰冷的手铐,风衣湿漉漉地贴在身上,却仍紧攥着那只老旧皮箱,仿佛那是他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连接。
陆昭站在强光边缘,雨水顺着发梢滴入衣领,寒意渗进骨髓。
他没有动,只是静静看着楚教授被押走的背影。
那人走得缓慢而稳定,嘴角竟还挂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像是早已预知结局,又像是……在等待真正的开始。
“打开它。”陆昭忽然说。
“什么?”老赵一愣。
“箱子。”陆昭走上前,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让他一直抱着,不是证据,是表演。”
特勤人员迅速接过皮箱,咔哒一声弹开锁扣。
所有人沉默了。
空的。
箱内没有任何文件、设备或信物,只有一圈暗灰色的磁性封条嵌在底部,边缘微微泛着金属光泽,显然是某种信号屏蔽装置的设计。
“他在拖延。”陆昭低声开口,目光落在自己耳中的隐形耳麦上,“真正的东西不在这里。”
雨水顺着他的睫毛滑落,视野短暂模糊了一瞬。
就在楚教授被控制前的刹那,他捕捉到了一个动作——对方左手曾下意识地拂过左袖口,极快,几乎无法察觉。
而现在,那枚本该别在内衬夹层里的徽章消失了。
刻着“影首·贰”的青铜徽章,是“红眼计划”第二代继承者的信物,也是通往核心网络的身份密钥。
它不在证物清单里。
陆昭闭了闭眼,脑海中迅速回放整个对峙过程:楚教授的台词、节奏、生理反应、药物依赖模式……一切都在剧本之中,唯独那个袖口的动作,是本能的泄露。
说明他还有退路,还有未启动的后手。
而这,才是真正的游戏开端。
次日清晨六点十七分。
市局证物室的门禁系统亮起绿灯,陆昭刷卡进入。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纸质档案混合的陈旧气味。
他没有直奔楚教授的随身物品柜,而是先调出完整清单,逐项核对:手机、钥匙、钱包、笔、风衣、皮鞋……
最后,他取出那件深灰色风衣。
紫外线灯打开的瞬间,一道极细的蚀刻文字在袖口内衬浮现,如同蛇行于阴影之间:
“镜屋未毁,钥匙在书。”
字迹纤细如针,显然是用激光微雕技术刻入织物纤维,肉眼不可见,唯有特定波长才能显现。
陆昭盯着那行字,心跳并未加快,反而沉得更深。
“镜屋”——这个词汇曾在父亲遗留的笔记残页中出现过一次,标注为“计划b的隐喻代号”,后面的内容被墨水涂黑。
而“钥匙在书”?
显然不是字面意思。
楚教授一生藏匿信息于学术话语之间,这本书必然承载双重意义:既是知识载体,也是密码容器。
他立即拨通加密频道。
“幽灵通讯员”的回应几乎同步响起,声音经过变频处理,低哑如静电噪音:“已接入教育与文化资产数据库。楚教授名下无房产登记,但去年他曾以‘个人学术捐赠’名义向市立图书馆移交一批心理学典籍,共计三十七册。其中一本《荣格原型理论》登记编号R07,昨日凌晨1点23分被借出——借阅人使用伪造身份证,面部遮挡,未留存指纹。”
陆昭瞳孔微缩。
荣格?集体无意识?人格面具?
太巧了。这正是“红眼计划”早期理论构建的核心参考体系。
“查那本书的流向。”他说,“我要知道它现在在哪。”
三分钟后,答复传来:“监控显示,借书人未离开图书馆,而是转入地下二层档案修复室,逗留四十一分钟。期间门禁权限卡记录为‘心理学会临时顾问’账号登录——该账号三个月前由楚教授亲自推荐设立,归属一名叫‘林维’的学术助理。但人事系统无此人入职记录,社保、医保均为空白。”
陆昭缓缓放下手机。
不是个人行为。
是渗透。
利用学术头衔、体制流程、信任链条,在无人察觉的缝隙中植入身份、权限、行动路径。
楚教授不是孤狼,他是网结。
而这张网,早就织进了城市的血脉。
上午九点零四分。
市立图书馆档案科监控室内,沈清站得笔直,目光锁定屏幕上的黑白画面。
画面中,戴帽男子将《荣格原型理论》放在修复台上,翻开某一页,随后从怀中取出一支微型扫描仪,对着书页缓慢移动。
四十分钟后,他合上书,原样归架,悄然离去。
“这本书本身不是目的。”她低声说,“他在提取信息。”
唐律师翻着门禁日志,眉头越皱越紧:“‘心理学会临时顾问’属于跨机构共享权限,无需实体工牌,仅凭账号即可通行核心区域。而楚教授作为学会资深理事,有权提名此类职位……这意味着,只要他愿意,可以随时让一个‘不存在的人’进入任何合作单位。”
沈清转头看她:“所以这不是一次窃取,是一次例行操作。”
“更准确地说,”唐律师声音压低,“是交接。”
两人同时沉默。
窗外,晨雾渐散,阳光斜切过玻璃幕墙,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锋利的光痕。
陆昭此刻正站在警局天台,望着远处城市轮廓。
雨终于停了,乌云裂开缝隙,透出铁青色的天光。
他手中握着一张打印的图书目录复印件,目光停在《荣格原型理论》的编号R07上。
然后,他缓缓抬头,望向市中心那栋灰白色建筑——心理学会总部大楼。
楚教授的办公室,在十二楼东侧。
昨天,他曾在那里倒了一杯水。
水杯放在窗边,阳光穿过玻璃,在桌面上投下一道斜长的光斑。
而现在,陆昭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那个角度……照不到杯底。
下午两点,阳光斜切进心理学会总部十二楼的东侧办公室,像一把缓慢推进的刀,将房间从阴影中一寸寸剖开。
陆昭没有开灯。
他站在昨日楚教授站过的位置,脚尖对准地砖接缝的角度,缓缓抬起手,模拟倒水的动作。
水杯并不存在,但影子存在——那道被窗框切割过的光斑,正沿着书柜第三格横向移动,最终停在一本深蓝色封皮的《神经行为学导论》上。
他盯着那本书脊,目光如钉。
不是随机摆放,也不是藏匿于厚重典籍之间。
它被放置在光线必经之路上,像是一个坐标,一个只有用时间与记忆复现才能解锁的信标。
陆昭取下书,指尖掠过封面边缘,触到一丝极细微的凸起——胶装层有重新封合的痕迹。
他不动声色翻开扉页,铅笔字迹静静躺在右下角,轻得仿佛怕惊醒什么:
“真正的知识,藏在被遗忘的注脚里。”
心跳并未加速,反而沉入胸腔深处,像潜水者潜向海底。
他知道,这不是线索,是邀请函。
他用镊子小心分离内页夹层,在第三十七页底部空白处,取出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微型Sd卡。
通体漆黑,无标识,却在灯光下泛出幽蓝反光,像是某种军用级加密存储设备。
立即加密传输。
十五分钟后,“幽灵通讯员”回应:“物理结构完整,未触发自毁机制。初步扫描无病毒嵌套,但存在多层加密协议,破解需时。”
“多久?”
“至少六小时。而且……这卡的设计语言不属于公开数据库。”
陆昭挂断通讯,站在窗前凝视城市。
远处高楼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冷光,如同无数双沉默的眼睛。
他忽然意识到,楚教授从未真正试图隐藏——他在等待,等一个能看懂他逻辑的人。
而那场山顶对峙、空箱、袖口动作、风衣暗文……全都是一场庞大心理测试的一部分。
他是考生,也是考官。
可问题是:谁才是真正的答案?
傍晚六点十七分,市局临时分析室。
屏幕亮着,《镜面报告》补充版已完成整合:从“红眼计划”的理论起源,到楚教授的学术渗透路径;从“影首·贰”徽章的身份象征,到“心理学会临时顾问”权限链的非法延伸;再到Sd卡获取过程与视频内容摘要。
所有证据形成闭环,唯独缺少动机链条的最后一环。
他设定了自动发送机制:若48小时内未输入解除密码,报告将同步发送至公安部刑侦局、中央巡视组、三家主流媒体邮箱及沈清的私人加密账户。
然后拨通了她的电话。
“今晚别见任何人,”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包括自称警方的人。他们可能知道你的习惯。”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沈清的声音传来:“你在害怕什么?”
“我在确认你还活着。”他说完,挂断。
十秒后,手机震动。
一条匿名短信弹出,无号码归属,无运营商信息,像是从虚空直接降临:
“你父亲死前也这么警告过别人。”
陆昭盯着屏幕,瞳孔微缩。手指悬停片刻,缓缓打出回复:
“我知道你是谁了。你不是想让我继承什么,你是怕我揭露它。”
发送。
窗外,一道雷光骤然撕裂天际,照亮整座城市轮廓。
刹那间,教学楼顶层某扇窗帘轻轻一动——那里本应无人办公,监控系统显示该区域已断电三日。
镜头死角中,一只机械录音笔吸附在通风口内壁,红色指示灯闪烁两下,随即转入数据清除模式。
存储芯片开始高温焚毁,最后一帧音频残留在电磁波纹中,模糊可辨:
“……快了。”
http://www.hlys.cc/44907/4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