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地方上的官吏、豪绅、地主之流,岂能拿出这等分量的筹码?!

  倘若这些地方势力真有能耐扶持皇子登基,或是助侍郎升任尚书,那他们的势力该膨胀到何等地步?!

  拥有如此庞大的势力,直接谋朝篡位都绰绰有余,何必还要在田亩数目上动手脚,克扣那区区万亩良田?!

  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正因如此,无论是朝廷派遣的御史锦衣卫,还是地方官吏豪绅,在清丈田亩时都不敢弄虚作假。

  但凡有人胆敢隐瞒或少报,便只能赌上全族性命,祈求不被第二轮抽查发现。

  这正是燕长倾所言田亩无法真正隐匿的缘由——土地又不会长腿逃跑,只要朝廷决心彻查,终能掌握天下田亩实数。

  ......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对朝廷的清丈能力毫不怀疑。

  身为大明最尊贵的统治者,他们深知只要朝廷下定决心,便无人能阻。

  真正令他们困扰的是:如何在首次清丈后,确保新垦田地不被地方势力隐瞒少报?

  此刻,朱元璋与众皇子正凝神注视着燕长倾,等待他揭晓 之道。

  燕长倾并未卖关子,从容说道:方才已阐明,田亩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1251年

  “土地一旦开垦便永久存在,不论归属如何变更,田亩本身始终不会消失!”

  “因此只需首次精确统计全国田亩总数,后续清查时便无需重复核查已登记的土地。”

  “只需专注统计新增开垦的田亩数量即可!”

  燕长倾拿起讲台上象征田亩的两块木块,压在万民农学院的沙盘上,解释道:

  “例如首次统计时,确认万民农学院有一千八百亩耕地,后期新增两百亩。第二次统计时,只需记录新增的两百亩,原有一千八百亩无需重复核查。”

  “这种模式称为增量统计,而首次全面普查则称为总量统计。”

  “土地增长本就缓慢——开垦新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大明适宜耕种的土地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张。”

  “因此新增田亩数量必然远低于存量总数,所需核查资源也大幅减少。比如统计两百亩新增田亩的耗费,仅相当于统计一千八百亩的九分之一。”

  “实际执行中,增量统计的资源消耗可降至总量统计的十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正因总量统计耗费过大,朝廷过去十年才能开展一次。如今采用增量统计,周期可缩短至数年一次,甚至每年一次!”

  “此后地方赋税额度,以首次总量统计为基础,逐年叠加增量统计的新增田亩即可!”

  1252年

  朝廷颁布新政:“凡 、 田亩者,终生追责!举报他人 、少报田亩者,重赏!!!”

  例如,地方知县调任时,若继任者发现前任登记田亩数目与实际不符,即可上奏朝廷。

  经 御史与锦衣卫核查属实,举报者官升一品!而 、 田亩的原知县则革职查办,抄家流放!

  若新任知县包庇前任,或未能查出前任 行为,日后被第三任知县揭发,则第二任知县与最初 的第一任知县同罪论处!

  此外,朝廷每年随机抽查十分之一的州县,派 御史与锦衣卫暗访核实田亩数目。若查出地方上报数目不实,知县同样革职流放!

  “如此,陛下与诸位殿下认为,地方官吏、豪强还敢 、 田亩吗?!”

  朱元璋、太子朱标及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纷纷摇头。

  若清查新增田亩的耗费真如燕长倾所言极低,地方官吏纵有贼心,亦无贼胆。加之终生追责与举报重赏之制,新任知县到任后,必先彻查前任是否 。

  毕竟,若逮住一个 的前任,便是稳稳官升一品!对地方知县而言,这一品之升,抵得过数年苦熬。如此 当前,新官岂会手软?

  朝廷每年会随机抽取十分之一的地方县,派遣御史和锦衣卫暗中核查当地实际田亩数量,与知县上报的数据是否一致。

  若发现差异,相关人等皆难逃责罚。

  在此严查之下,地方官吏、豪绅、地主等人既无胆量,也难以隐瞒新增田亩数量。

  即便有人试图欺瞒,也几乎不可能逃过朝廷的核查。

  ……

  朱元璋、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一众皇子正凝神思索燕长倾提出的解决方案。

  片刻后,众人暗自点头,认为此法可行。

  晋王朱棡举手示意,燕长倾见状问道:“殿下有何疑问?”

  朱棡起身行礼,问道:“先生曾说田亩数量只增不减,可为何有时同样的田亩,赋税反而减少?”

  燕长倾答道:“原因有二。一是灾年减产,自不必多言。二是田亩所有者变更。”

  “赋税征收对象是田主,若田主变更,赋税自然变化。”

  “例如,江浙官绅富户为逃赋役,将财产分散假托他人名下,降低户等,逃避徭役或赋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如官田转私田,官田每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仅三升三合五勺。如此既可侵吞官田,又能少缴赋税。”

  “此外,地方将领荒废官田,却驱使军士开垦私田,从中牟利。”

  1254年

  “另有勾结地方势力,将本可耕种的官田或私田,公然划为废弃荒地。”

  “如此操作后,名义上‘荒地无主’,自然无需缴纳田赋。”

  “实则这些‘荒地’仍有归属,照常耕作,年年丰收,却因被定为‘荒地’而免于赋税。”

  “又如废除官吏免税特权前,地主常将名下田产挂靠于免税官吏名下,借此逃税。”

  “再逢灾年,官绅富户强取豪夺,迫使百姓贱卖田宅。”

  “待上报田亩时,他们仅登记原有田产,隐匿新得土地,以此逃税漏税。”

  ……

  “诸如此类手段,本质皆是篡改田产归属,使其从税册上悄然消失。”

  “结果便是:田地犹在,册上无踪。”

  “天子难察地方实情,纵使田亩缩减,亦无从知晓。”

  “最终导致税册可征田亩减少,或田产性质变更。”

  “朝廷岁入,因而逐年递减。”

  言至此,燕长倾轻叹一声。

  田地无足,岂会自遁?

  若见其失,必是有人篡改归属,或从税册抹除!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闻言,低声沉吟:

  “分产析户,伪托他名,降等逃役?!”

  “官田化私田?!”

  “废官田,驱军垦私田?!”

  “官私田伪作荒地?!”

  ……

  每念一句,众人面色便沉一分。

  田赋乃国库根基,官绅地主却以更名、 等手段偷漏税赋,实如窃国!

  朱元璋、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一众皇子眼中,此举无异于公然劫掠朝廷国库,侵夺皇室财源!!!

  这般行径,岂能令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容忍?!

  当真无计可施?!

  晋王朱棡猛然抬头逼视燕长倾,厉声追问。

  殿内众人目光灼灼——朱元璋、朱标、朱樉、朱棣等皇子皆屏息凝神,等待着燕长倾的回应。

  有解!

  燕长倾屈指轻叩万民农学院沙盘,铿锵之音在殿内回荡:

  此物便是破局关键!

  众皇子垂首审视手中沙盘,眉峰紧蹙。这不过授课所用的模型,如何能化解方才所述积弊?

  见众人困惑,燕长倾朗声点拨:陛下与诸位殿下,可借此沙盘尽览农学院田亩几何?

  朱元璋与诸皇子颔首称是——何止清晰,简直将万亩良田尽收眼底!

  地方田亩之症结,一在缺乏总量与增量核查,二在欺天子远居庙堂,不谙地方实情。

  若将大明疆域山川州县、清查后的天下田亩,悉数制成此等沙盘......

  燕长倾袖袍翻卷,指尖划过虚空:届时九州版图如观掌纹,陛下与诸殿下足不出户,便可洞悉万里疆土。

  此后凡大明寸土更易,沙盘必同步更新!

  “倘若某日地方上缴的田赋数额,与陛下及诸位殿下眼前的大明沙盘所载的应有田亩数据不符。”

  “便可立即派遣专员赴实地核查,究系天灾减产导致赋税不足。”

  “抑或地方官吏、豪强、地主之流暗中作梗,使本应登记在册的田亩凭空‘消失’或变更用途!”

  “若属天灾,尚可宽宥。”

  “若系人为,则按律严惩——该抄斩者抄斩,该革职者革职。”

  “如此,陛下与诸位殿下认为,那些地方宵小还敢玩弄田亩隐匿之术否?”

  燕长倾含笑望向朱元璋,以及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

  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众皇子皆振奋摇头——若能将举国疆域皆制成这万民农学院沙盘般精密,天下田亩变动皆与沙盘同步显现。

  届时,地方官吏豪强再想欺瞒朝廷,无异于痴人说梦!

  想到这里,众人凝视手中沙盘模型,胸中激荡难平——恨不能即刻将万里山河尽数化作此等立体图谱。

  待到那时,大明疆域内的山川河流、省府州县、阡陌田亩皆纤毫毕现。而他们居高俯瞰,寰宇尽收眼底,该是何等快意!

  ……

  “为周全计,此天下沙盘当制四套。”

  “其一置于陛下寝殿,专供圣览。”

  “其二置于户部,用于登记田亩变更——譬如州县岁报之新增或裁撤田亩,皆先在户部沙盘上标注存档。”

  1257年冬末,户部官员捧着当年最新勘测的疆域田亩册籍步入金銮殿。
  http://www.hlys.cc/46274/1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