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苗绣绣娘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直播算命太准,国家请我出山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王爷,王妃貌美还狠凶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车子驶出蜿蜒的山路时,顾星晚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嵌在群山褶皱里的土坯房,屋顶的茅草被晨风吹得微微晃动,石阿婆站在门槛边的身影,像一株扎根于此的老茶树,瘦小却透着韧劲。娜迪莎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还攥着石阿婆塞给她的一小袋晒干的野山楂,指尖摩挲着粗糙的布袋,眼神里满是新奇与不舍。“星晚,石阿婆的手也太巧了吧,那个绣在衣襟上的小蝴蝶,好像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了。”她转头看向顾星晚,语气里满是赞叹,带着非洲姑娘特有的爽朗。顾星晚握着方向盘,嘴角弯了弯:“等到了曼卿的工作室,让阿婆慢慢绣,你有的是机会看。”她的目光落在后视镜里,石阿婆坐在后座,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旧木盒,那是她装绣线和绣绷的宝贝。老人一路上没怎么说话,只是偶尔掀开一点车窗,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致,眼神里有迷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苏曼卿的工作室在城郊一处安静的文创园区里,白墙黛瓦,被一圈翠竹环绕着,推门进去,便能闻到淡淡的丝线与木材混合的清香。车子刚停在门口,苏曼卿就已经迎了出来。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苏绣旗袍,领口绣着几枝清雅的兰草,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江南女子的温婉雅致。
“阿婆,一路辛苦了。”苏曼卿快步走上前,声音轻柔得像春风拂过水面,她小心翼翼地扶着石阿婆从车上下来,目光落在老人怀里的木盒上,眼底闪过一丝敬意。“这是您的绣具吧?快进屋,我给您收拾了一间向阳的屋子,光线好,绣东西也舒服。”
石阿婆抬起头,打量着眼前的苏曼卿,又看了看周围精致的院落,有些局促地抿了抿嘴,双手下意识地把木盒抱得更紧了。“姑娘,麻烦你了……”她的口音带着浓重的地方特色,语速又慢,顾星晚连忙在一旁轻声翻译。
“阿婆您别客气,曼卿也是做刺绣的,您来了,我们都高兴。”顾星晚扶着石阿婆的另一边胳膊,慢慢往屋里走。娜迪莎跟在后面,手里提着给石阿婆带的行李,好奇地打量着院子里的一切——墙角摆着几盆长势旺盛的绿萝,廊下挂着几幅苏绣作品,有灵动的花鸟,也有雅致的山水,针脚细密,色彩温润,看得她忍不住啧啧称奇。
进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的工作室,几张宽大的木质工作台并排摆放着,上面整齐地放着绣绷、丝线、剪刀等工具。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绣品,既有传统的苏绣代表作,也有一些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创新作品。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给整个房间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阿婆,您先坐会儿,喝口水。”苏曼卿扶着石阿婆在一张藤椅上坐下,转身给她倒了一杯温水,又拿出一盘刚洗好的水果放在桌上。“我给您收拾的房间就在二楼,离工作室近,您要是累了,随时可以上去休息。”
石阿婆端着水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那份局促似乎稍稍缓解了一些。她环顾着这间明亮整洁的工作室,目光落在那些绣品上,眼神渐渐亮了起来。虽然苗绣和苏绣的风格截然不同,但同为刺绣人,那种对针丝的热爱是相通的。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旁边工作台上的一块苏绣半成品,那细腻的针脚,柔和的色彩,让她忍不住点了点头。
“曼卿,你的手艺真好。”石阿婆缓缓说道,语气里满是赞赏。
苏曼卿笑了笑:“阿婆您过奖了,我不过是跟着祖辈学了点皮毛。您的苗绣才是真本事,色彩浓烈,图案有讲究,每一针都藏着故事呢。”
提到苗绣,石阿婆的话明显多了起来。她打开怀里的旧木盒,里面整齐地放着几卷色彩鲜艳的绣线,还有一个用了多年的竹制绣绷,绣绷上还绷着一小块没完成的苗绣,上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羽毛的纹路清晰可见,色彩搭配大胆而和谐。“这是我们苗家的凤凰,寓意着吉祥如意。”石阿婆指着那块绣品,眼神里满是自豪,“我们苗家姑娘,从小就跟着阿妈学绣花,衣裳上、头巾上、背小孩的背扇上,都要绣上好看的图案,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
娜迪莎凑了过来,睁大眼睛看着那块苗绣,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哇,太漂亮了!这颜色好鲜艳,和我们非洲的织物颜色一样有活力。”她从包里拿出手机,翻出几张非洲传统织物的照片给石阿婆看,“阿婆您看,这是我们家乡的布,上面也有很多好看的图案,都是手工做的。”
石阿婆看着照片里那些色彩斑斓的织物,脸上露出了笑容:“好看,都好看。手工做的东西,就是有灵气。”
顾星晚看着三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她当初之所以费尽心思找到石阿婆,就是希望能让这门濒临失传的苗绣手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而苏曼卿的工作室,既有传统刺绣的底蕴,又愿意接纳不同的刺绣风格,无疑是石阿婆最好的去处。
“阿婆,接下来您就安心在这里住下。”顾星晚说道,“曼卿这里有很多年轻的学徒,他们都很想学习传统手艺,您要是愿意,就教教他们苗绣;要是不想教,就安安心心做自己的绣品,我们都支持您。”
苏曼卿也点了点头:“是啊,阿婆。工作室里的工具和材料您随便用,要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我还想向您请教苗绣的针法呢,您可千万别藏私。”
石阿婆看着眼前这三个真诚的姑娘,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这辈子,大半辈子都守在大山里,靠着一双巧手绣绣品,换些钱补贴家用。年轻的时候,村里还有不少姑娘学苗绣,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愿意静下心来学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她曾经以为,这门手艺到她这里,也许就要断了。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记着苗绣,愿意为它付出心血。
“好,好……”石阿婆眼眶有些湿润,连连点头,“我教,我把我会的都教给他们。只要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就不会断。”
苏曼卿见石阿婆答应,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那太好了!阿婆,我这就带您去看看您的房间,您先好好休息一下,倒倒时差,晚上我给您做些清淡的江南小菜。”
石阿婆的房间在二楼,朝南的窗户让整个房间都显得格外明亮。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柔软的大床,一个原木色的衣柜,还有一张放在窗边的书桌,书桌上已经摆好了一套崭新的绣具。窗外就是一片翠绿的竹林,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阿婆,您看还缺什么吗?”苏曼卿问道,“要是觉得床不舒服,或者需要什么生活用品,我再去给您添置。”
石阿婆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竹子的清香。她望着窗外的景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缺,什么都不缺。这里很好,比山里舒服多了。”
安顿好石阿婆后,顾星晚和娜迪莎陪着她在工作室里转了转。苏曼卿给她们介绍着工作室里的学徒和作品,那些年轻的学徒们听说石阿婆是苗绣传承人,都围了过来,好奇地向她提问。
“阿婆,苗绣的针法和苏绣不一样吗?”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问道。
石阿婆笑了笑,拿起桌上的一根针和一缕丝线,在绣绷上轻轻挑了几针:“不一样的。苏绣讲究精细,针脚要密,色彩要柔和;我们苗绣,针法更活泼一些,色彩也更鲜艳,每一针都要透着我们苗家人的精气神。”
说着,她手指翻飞,短短几分钟,一朵小小的苗家山花就出现在了绣绷上,虽然简单,却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周围的学徒们都看呆了,忍不住鼓起掌来。
“太厉害了!阿婆,您教我们好不好?”
“是啊是啊,我们也想学长这么好看的花!”
石阿婆看着孩子们热切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好,你们想学,我就教。不过,学绣花可不能心急,要静下心来,一针一线都要认真。”
“我们知道了!谢谢阿婆!”孩子们高兴地说道。
娜迪莎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也充满了感动。她来自非洲,深知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不易。在她的家乡,很多古老的手工艺也正在慢慢消失。看到石阿婆的苗绣能在这里受到如此重视,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学习,她由衷地为石阿婆感到高兴。
“星晚,你看阿婆多受欢迎。”娜迪莎小声对顾星晚说,“我觉得,这里就是阿婆最好的归宿。”
顾星晚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石阿婆身上。老人正耐心地给一个小姑娘讲解着苗绣的针法,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那是一种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笑容。顾星晚知道,她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午的时候,苏曼卿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清淡可口的江南小菜。有鲜嫩的清蒸鱼,有爽口的炒时蔬,还有软糯的桂花糯米藕。石阿婆虽然吃不惯江南的口味,但看着大家热情的样子,还是吃得很开心。
“阿婆,您尝尝这个藕,是本地的特产,又甜又糯。”苏曼卿给石阿婆夹了一块桂花糯米藕。
石阿婆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点了点头:“好吃,比我们山里的红薯甜。”
娜迪莎一边吃着菜,一边给大家讲着她家乡的美食和习俗。她说,在非洲,她们会用一种叫“萨杂”的谷物做主食,还会用各种香料煮肉,味道非常浓郁。石阿婆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问上几句,苏曼卿和顾星晚也听得很入神。
一顿饭下来,几个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不少。石阿婆脸上的拘谨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和自在。她发现,这三个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的姑娘,心里都装着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这份热爱,让她们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隔阂,成为了一家人。
下午,石阿婆没有立刻开始教大家绣苗绣,而是坐在窗边,打开自己的旧木盒,拿出绣线和绣绷,慢慢绣了起来。她的动作很娴熟,手指像有魔力一样,丝线在她手中穿梭,很快,一只色彩斑斓的苗家蝴蝶就渐渐成型了。
苏曼卿坐在不远处的工作台前,一边做着自己的苏绣,一边时不时地看向石阿婆。她发现,苗绣的针法虽然和苏绣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匠心却是相通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绣者的情感和心血。
顾星晚和娜迪莎没有打扰她们,而是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小声地聊着天。
“星晚,你说阿婆在这里,会不会想家啊?”娜迪莎问道。
顾星晚看了一眼窗边的石阿婆,轻声说道:“肯定会的。毕竟,大山是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不过,我想,在这里,她能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能让苗绣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对她来说,也是一种慰藉。等过段时间,我们可以陪她回去看看。”
娜迪莎点了点头:“嗯,这样最好了。对了,我想把阿婆的苗绣拍下来,发给我家乡的朋友看看,让他们也看看这么神奇的中国手艺。”
“好啊,不过要经过阿婆同意。”顾星晚说道。
她们起身走到石阿婆身边,说明了来意。石阿婆笑着点了点头:“拍吧,拍吧。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苗家的绣品,我高兴。”
娜迪莎拿起手机,小心翼翼地拍着石阿婆的绣品,还拍了几段石阿婆刺绣的视频。她一边拍,一边给石阿婆讲解着手机的用法,教她怎么看照片、看视频。石阿婆学得很认真,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脸上却满是新奇。
傍晚的时候,夕阳透过窗户洒进工作室,给所有的东西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石阿婆放下手中的绣活,走到窗边,看着夕阳缓缓落下。她想起了大山里的夕阳,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棵老茶树,想起了村里的乡亲们。但与此同时,她也感受到了这里的温暖和热情,感受到了传承苗绣的希望。
“阿婆,在想什么呢?”顾星晚走了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石阿婆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说道:“在想,要是早几年能来这里就好了。”
顾星晚笑了笑:“现在也不晚啊。阿婆,您还能绣很多很多好看的绣品,还能教出很多很多会苗绣的徒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苗绣,
http://www.hlys.cc/46601/5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