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煮油成膏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澹之,大战在即,此法虽好,但陶瓮运送不便。”

  大军出征,粮草转运,动辄千里。

  为了便利,大多数时候只能用麻袋来装。

  这陶瓮,只能定点储存。

  但麻袋有个问题。

  天晴还好,一旦碰上雨天,那真是叫天天不应。

  一场仗打下来,押运的粮草在路上损耗过半都是常事!

  看着陶瓮储存有了新办法,曹操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运输上的难题。

  “若是遇到雨天,这粮草又该如何运送?”

  要能解决这运输途中的损耗,那意义之大,丝毫不亚于多打一场胜仗!

  林阳已经一通说,刚抿了一口茶,听孟良这么一句,又放下了杯子。

  “子德兄,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又是这句熟悉的开场白。

  曹操和郭嘉对视一眼,面色一喜。

  “还请澹之教我!”曹操赶忙拱手。

  “兄长不必如此,教谈不上。”林阳摆了摆手,“且说说,如今军中运粮,若遇雨天,是如何防护的?”

  “这……”曹操想了想,答道,“无非是给粮车盖上蓑衣,或是以油幔遮挡。”

  “那效果如何?”林阳追问。

  “蓑衣只能挡小雨,稍大一些便无用了。”郭嘉在一旁接过话头,苦笑道,“至于那油幔,乃是用桐油浸泡麻布所制,防水之效虽好,但桐油珍稀,造价高昂,产量也极少,根本无法大规模用于军中。”

  “这不就结了。”林阳一摊手,“一个不管用,一个用不起。这等于没有办法。”

  他顿了顿,又道:“那为何非要用那金贵的桐油呢?”

  “不用桐油,又能用何物?”曹操不解。

  “我倒听闻,有人取松树之脂,称之为松香,亦可防水。”郭嘉说话间,顿了顿,“不过此物稀少,多做木器防水之用。”

  这话说了等于白说,除了有卖弄之嫌,没半点作用。

  所以说着说着,他声音都轻了几分。

  这世上,能做油幔的材料,除了桐油,他们还真想不出别的什么东西。

  “子德兄。”林阳用一种“我来给你开开窍”的语气说道,“你可知,油,不止桐油一种。寻常间,宰杀牛羊猪,剩下的那些难以食用之油,不也是油?”

  “油蜡?”曹操和郭嘉同时一愣。

  用那玩意儿?

  日常间,这东西用处倒是极多。

  无论是照明,还是防裂,再或者软化皮革,都可以用到。

  甚至是一些陶陶罐罐,涂点油蜡,也可以避免漏水,用起来更顺滑。

  但是,代替桐油......

  “澹之,此法怕是不妥。”郭嘉皱眉道,“那牛油、猪油,气味腥膻不说,略微一冷便凝固如同石块,如何能用?更何况,那东西,极易腐败发臭,若是涂在麻布上,怕是没等下雨,那布就先烂了。”

  郭嘉提出的问题,很现实。

  这正是所有人都会有的顾虑。

  桐油细腻,布料浸泡匀称方便,防水效果极好。

  而动物油脂,融化是好融化,可正如郭嘉所说,那玩意儿稍微一凉,就凝成厚厚一层。

  这怎么涂?

  怎么泡?

  然而,林阳听到这话,非但没有被问住,反而笑了。

  “奉廉兄所虑,皆是常理。但,那只是因为你们方法不对。”

  他放下茶杯,伸出手指,在太阳穴上轻轻一点,脸上露出了熟悉的笑容。

  “此处,我有一法。只需在那牛油猪油里,加上一样最不值钱的东西,便能让它脱胎换骨,变成不输于桐油的防水利器。”

  “最不值钱的东西?”曹操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这林澹之要是说的是真的,那这新的油幔,成本可是低廉的吓人了。

  “是何物?”曹操追问道。

  林阳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卖了个关子。

  “子德兄,你可知,那灶膛里烧完柴火,剩下的是什么?”

  “灶膛里烧完柴火,剩下的?”

  曹操和郭嘉同时一愣,脑子一时间都没转过弯来。

  灶膛里烧完柴,剩下的不就是灰吗?

  草木灰?

  这玩意儿,跟防水有什么关系?

  “澹之,你说的,莫非是那草木之灰?”郭嘉试探着问道,语气里充满了不确定。

  “正是。”林阳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草木灰?”曹操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实在是无法将这东西和那能抵御风雨的油幔联系在一起。

  这玩意儿泡水能洗手,洒田能充当肥料。

  但做油幔?

  “此物,如何用?”郭嘉追问。

  林阳笑着伸出手指,在桌上点了点,开始教学:“这第一步,便是要将那牛油猪油,熬制成膏。”

  “将其收来之后,架起大锅,将其尽数倒入,以文火慢慢熬煮。这熬煮的过程,一是为了将其中杂质去除,二是为了将其中的水分尽数熬干。如此,熬出来的油,方能纯净,也更耐存放。”

  这番话,曹操和郭嘉还能听懂。

  无非就是炼油提纯,不算什么高深的学问。

  “待油熬好之后,关键的一步便来了。”林阳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将那早已备好的草木灰,趁热,缓缓筛入油中,并以木棍不停搅拌。”

  郭嘉还是不解:“这又是为何?如此,这不是成了‘澡豆’‘胰子’?”

  “澡豆”“胰子”都是清洁品,和后世的“肥皂”相当。

  但“澡豆”,贵族和官员之中比较常见。

  “澡豆”的制作,并不复杂。

  简单点说,就是拿豆类磨成细粉,把油脂加热融化,最后将草木灰过滤成细灰,让三者均匀融合,像和面一样,形成团状。

  等阴干了,切块就行,用的时候沾点水一搓,就会起泡沫。

  那“胰子”,就更简单了,光看名字都知道这玩意儿是用的边角料。

  把那猪胰切碎,混上一点草木灰,加上一点猪油牛油,反复捶打成糊糊状,最后阴干后形成块状,就成了。

  用的时候,也是沾水揉搓两下,那猪胰中的消化酶与油脂、草木灰结合,也能去除油污。

  清洁效果虽不如澡豆,但原料易得,制作简单,也是穷苦百姓的日用品。

  要用现代科学来解释,那叫什么化学原理,什么“皂化反应”。

  但对古人而言,自然是不懂这些门门道道。

  做归做,用归用,经验之谈,口口相传。

  所以林阳一说这制作方法,郭嘉立刻有此一问。

  乍一看,油里加草木灰,不就是要做“澡豆”?

  “奉廉兄倒是见多识广。”林阳夸了一句,但摇摇手指,“制法虽然相似,但道理却又截然不同!”

  憋了半天没说话的曹老板,再也忍不住,终于逮到了机会:“有何不同?”
  http://www.hlys.cc/46682/1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