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 >第153章 暗流再涌,科举考场现弊案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53章 暗流再涌,科举考场现弊案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一百五十三章 暗流再涌,科举考场现弊案

  举国目光全在两处 ——

  太平洋的远洋舰队,汴梁的无线电突破。

  没人注意,江南科举考场,正炸一场风波。

  这年江南乡试,是新政后第三次。

  新规改了 —— 不单考四书五经,还加格物、算学。

  要的是通经史、懂实用的人,给寒门开条宽路。

  消息传出去,无数寒门子弟熬红了眼。

  读书,考中,改命。

  周文轩就是其中一个。

  苏州乡下的穷书生,爹早没了,娘靠纺线换钱供他。

  为乡试,揣着娘攒的二十文,走了半个月到苏州贡院。

  考前三个月,住破庙。

  天不亮就背书,晚上借月光演算算学题。

  干粮就冷水,手上冻疮裂了又好,好了解又裂。

  他没喊过苦,只在夜里对着家乡方向念:“中了举,娘就不用纺线了。”

  放榜日到了。

  苏州贡院外,挤得水泄不通。

  红榜用大红绸缎裱着,贴在石墙上。

  中举的名字,朱笔写得刺眼。

  周文轩挤进去,踮着脚,从榜首往下找。

  榜首 —— 王承业。

  周文轩心一沉。

  这人是苏州旧绅王家的公子。

  上次诗会,写的诗连平仄都错,被士子们笑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他怎么能中榜首?

  再往下看。

  次席,李修远 —— 扬州盐商李家的少爷,据说《论语》都背不全。

  第三,第五,第七……

  前二十名里,十三个是江南旧绅子弟!

  而他自己,还有常一起论学的张秀才、赵书生 —— 这些平日才名在外的寒门,名字全没影。

  “不可能!”

  周文轩攥紧手里的文章稿纸,指节发白。

  这篇文章,他改了十遍,格物题里论 “蒸汽机原理”,连庙里的老秀才都夸 “见解独到”。

  怎么会落榜?

  周围的寒门子弟,也炸了。

  “我寒窗十年!文章被先生赞‘有韩柳之风’!算学全对!竟不如李修远的烂文?”

  穿补丁长衫的士子,把文章往地上一摔,浑身发抖。

  “舞弊!肯定是舞弊!他们给考官塞了钱!”

  愤怒像野火,一下烧遍人群。

  百来个寒门子弟,举着文章,握着火把,往学政衙门冲。

  “求学政大人查弊案!还我公道!”

  “严惩舞弊者!还科举公正!”

  喊声震天,路人全围上来,跟着往衙门走。

  苏州学政孙大人,出了名的老好人。

  考前就有旧绅托人送礼,暗示要 “关照”。

  他没收礼,却也没敢说。

  此刻听着衙门外的喊声,躲在书房里,急得团团转。

  茶杯 “哐当” 摔在地上,茶水洒了一地。

  “快!给汴梁送信!让朝廷定夺!快!”

  他对着管家喊,声音都变了调。

  消息飞得快。

  三天,就到了汴梁暗查司。

  指挥使张猛,林烨一手提拔的武将,最恨贪赃枉法。

  听完下属汇报,他 “啪” 地拍了桌子。

  茶杯都震得跳起来。

  “好胆!敢动科举的主意!当新政是摆设?”

  暗查司早盯着江南旧势力 —— 这些人丢了田产特权,一直想反扑。

  没料到,他们竟把主意打到了科举上。

  张猛当即抽了十个得力探子。

  乔装成商人、书生,秘密往江南去。

  探子们分开行动:

  有的混进贡院,找阅卷小吏套话;

  有的蹲在王家、李家附近,盯行踪;

  有的去茶馆酒楼,听百姓士子议论。

  五天后,证据送回汴梁。

  密报写得清清楚楚:

  主考刘大人,收了王家五千两白银、李家三百亩良田。

  还跟旧势力首领私下见面,把考题、答题 “要点” 全泄露了。

  阅卷时,他亲自把关:

  旧绅子弟的卷子,再差也是 “优等”;

  寒门子弟的卷子,再好也压分,有的直接评 “不及格”。

  密报后,还附了受贿账本副本,还有会面的暗卫画像。

  “他们想借科举,让子弟进朝堂,从内部蛀新政!”

  张猛攥着密报,脸色铁青。

  手指把密报边缘都捏皱了。

  他没耽搁,直接带密报去皇宫见林烨。

  此时的林烨,刚看完郑沧澜舰队的无线电报。

  正跟墨衡讨论,怎么改进船载无线电的信号。

  听张猛求见,还以为是西域军务。

  接过密报,一看内容,林烨的脸,瞬间沉了。

  他逐字逐句地看,攥着密报的手,越收越紧。

  指节都泛了青白。

  怒火从眼底烧起来,殿内的空气都凝住了。

  墨衡识趣,悄悄退到了殿外。

  科举是新政的根。

  要破阶层固化,让寒门进朝堂,才能弱旧势力根基。

  为此,他改科举内容,加试格物算学;

  严惩贪腐考官,派暗查司监督。

  可有人,还是敢顶风作案!

  “好!好得很!”

  林烨猛地拍了龙案。

  奏折、茶杯全震得响。

  “他们以为朕忙远洋、忙科技,就顾不上朝堂龌龊?”

  “敢动科举的歪心思,朕定要他们付血的代价!”

  他当即召来内侍,口述圣旨,语气斩钉截铁:

  “一,江南本次乡试,结果全作废!三个月后重考!汴梁派三个清廉官当主考、副考,暗查司全程监督!谁也不许干预!”

  “二,所有涉案人,不管背景多硬,一律严惩!刘大人贪赃枉法、泄题,斩立决!家产全抄没,充国库!王家、李家等旧绅,族长按流极北苦寒地,永世不许回!子弟永不得科考、当官!其他帮凶,或流放、或杖责,一个都不漏!”

  “三,改全国科举阅卷流程!即日起推‘糊名’‘誊录’制!考生姓名籍贯糊住,答卷由专人重抄,再给阅卷官评!防认笔迹偏袒!”

  “四,加派暗查司人手!出题、印卷、运输、监考、阅卷、放榜,每个环节都盯紧!谁敢再舞弊,株连九族!”

  圣旨由八百里加急,往江南传。

  苏州百姓一听,全拍手称快。

  行刑那日,法场外围满了人。

  百姓早拿着烂菜叶、鸡蛋,等在路边。

  刘大人被押过来时,烂菜叶、鸡蛋 “噼里啪啦” 往他身上扔。

  “贪官!活该!”

  “斩得好!还科举清白!”

  骂声不绝。

  “咔嚓” 一声,刀落。

  刘大人伏法。

  官差立刻去抄家。

  金银珠宝、字画古玩,装了二十辆马车,全运去汴梁充国库。

  王家、李家也没跑。

  良田豪宅、盐场商铺,全被朝廷收回。

  分给了无地的农民,还有守法的商人。

  族长按被押上囚车,往流放地去。

  百姓追着囚车喊:“恶有恶报!再让你们搞舞弊!”

  寒门士子们,全哭了。

  周文轩在破庙里,接到重考的通知。

  他正对着娘的书信发呆。

  捧着圣旨,他 “噗通” 跪在地上,朝汴梁磕了三个头。

  哽咽着说:“陛下英明!娘,孩儿有希望了!”

  张秀才、赵书生也聚在一起,重新拿出书本。

  “三个月后,凭真本事考!定中举!”

  消息传去全国。

  蠢蠢欲动的旧势力,全吓住了。

  他们以为林烨忙开拓、忙科技,对朝堂控制会松。

  没料到,下手这么狠,一点情面都不留。

  从此,没人敢再打科举的歪主意。

  汴梁皇宫里。

  林烨站在窗前,望着天际线。

  张猛站在身后,轻声禀报:“陛下,江南重考的考官选好了,都是清廉官。暗查司的人也出发了,全程监督。”

  林烨点点头,语气沉却坚定:

  “科举是国之根本,容不得半点沙子。”

  “旧势力想蛀乾朝,朕绝不会给机会。”

  “只要朕在,就护着寒门士子,护着新政,护着乾朝的未来。”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像镀了层金光。

  旧势力的暗流没全平,但这次,林烨用铁腕碎了他们的图谋。

  守住了科举公正,也守住了寒门的希望。

  三个月后,江南乡试重考。

  考场内,士子们埋头答卷,笔尖 “沙沙” 响。

  考场外,暗查司的探子来回巡,眼睛盯得紧。

  放榜那日,红榜上的名字,终于对了。

  周文轩、张秀才、赵书生,全中了举。

  周文轩拿着喜报,往家乡赶。

  娘早站在村口等,头发又白了些。

  母子俩一见面,抱着就哭。

  乡亲们全围上来,笑着道贺。

  周文轩摸着喜报,心里清楚:

  他的命,真的改了。

  这一切,都源于陛下,对科举公正的守护。
  http://www.hlys.cc/47104/1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