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很害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初冬的第一场雪悄然降临,细碎的雪花贴在夜屹公司大厅的玻璃幕墙上,旋即融化成水痕。沈屹站在窗前,注视着这转瞬即逝的美景,左耳里的世界一如既往地寂静。

  “沈总,会议室准备好了。”助理的声音从他右侧传来。

  沈屹转身,对年轻的助理点头微笑:“谢谢,我马上过去。”

  今天是新产品“睿听”助听系统的最终评审会。这个项目源于沈屹自身的听力障碍,是他术后亲自推动的研发方向。与传统助听器不同,“睿听”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神经信号模拟技术,旨在为重度神经性耳聋患者提供更自然的声音体验。

  走进会议室,研发团队已经就位。沈屹在长桌一端坐下,自然地调整了一下坐姿,确保自己的右耳朝向大部分与会者。

  “开始吧。”他平静地说。

  项目负责人李工开始演示,沈屹专注地听着,偶尔提出问题。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这是术后偶尔还会发作的症状。他不动声色地扶住桌沿,深吸一口气,等待这波不适过去。

  几乎在同一时刻,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白夜走了进来。他没有打扰会议,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目光落在沈屹身上,眼神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沈屹对他微微点头,示意自己没事。这种默契无需言语,三个月来的康复期已经让他们学会了用最细微的动作交流。

  演示结束后,沈屹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技术调整建议。“我们需要考虑老年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他指出,“特别是那些同时有视力衰退或手部震颤的用户。”

  会议持续了两小时。结束后,团队成员陆续离开,白夜才走上前来。

  “你脸色不太好,”他轻声说,手指轻轻碰触沈屹的手腕,测量他的脉搏,“眩晕又发作了?”

  沈屹没有否认:“只是轻微的,已经好了。”

  白夜的眉头微蹙,但没有多言。他知道沈屹厌恶过度的担忧,就像知道自己常常担忧过度一样。

  “下午的安排是什么?”白夜转换了话题,手臂却依然轻轻环着沈屹的腰,支撑着他的重量。

  “两点与仁和医院的远程会议,讨论‘睿听’的临床试验方案。”沈屹靠在他的臂弯里,短暂地允许自己依赖这份支撑,“然后去听力康复中心做训练。”

  白夜点头:“我送你去。”

  午饭后,沈屹在办公室小憩,白夜则处理积压的文件。一点五十分,他轻轻唤醒沈屹,递给他一杯温度刚好的咖啡。

  “我查阅了李主任推荐的几篇文献,”在去康复中心的车上,白夜说,“关于单侧听力丧失者的空间定位康复。有一些新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尝试。”

  沈屹注视着车窗外的雪景:“你不需要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研究我的病上,白夜。”

  “我知道,”白夜的手越过排挡杆,轻轻握住他的,“但我想这么做。”

  听力康复中心的训练室很安静,各种先进的设备排列在四周。沈屹的康复师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姓周,专业而温和。

  “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训练,”周康复师说,“结合视觉和残余听力的空间定位练习。”

  训练过程中,沈屹需要戴上特制的眼罩和耳机,仅凭右耳的听力来判断声源的位置。这对正常人来说简单的任务,对他却异常困难。

  白夜坐在训练室角落,默默观察着。他看到沈屹因判断错误而微微蹙眉,看到他反复尝试时的专注,看到他最终成功时的细微笑意。每一个表情都牵动着他的心。

  训练结束后,周康复师与沈屹讨论进展。

  “你的大脑正在慢慢适应单侧听力的状态,”她说,“空间定位的准确率比上周提高了15%,这是很好的进步。”

  沈屹点头:“但反应速度还是不够快。”

  “这需要时间,”康复师理解地微笑,“大脑神经重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重要的是,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回公司的路上,沈屹异常沉默。白夜能感觉到他的沮丧,那种属于顶尖专家的自信被身体局限挑战的挫折感。

  “想去吃点甜食吗?”白夜试探地问,“你
  http://www.hlys.cc/47127/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