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土坯墙,立起来的规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敌特的阴影,像一层无形的寒霜,笼罩在刚刚有了些许生气的沙枣坡营地上空。后半夜,几乎没人能真正安睡。哨兵的眼睛瞪得像铜铃,握着枪的手心沁出冷汗,耳朵捕捉着风声里任何一丝不和谐的声响。地窝子里,战士们也是和衣而卧,枪支就放在手边。

  宋书羽靠着潮湿的土壁,同样毫无睡意。脑海中,【初级资源探测模块】的界面微微闪烁,标记着东南方向那片黏土层的位置。这将是他们构筑第一道防线,也是向潜在敌人宣告“此地有主”的关键。

  天刚蒙蒙亮,王营长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就在营地中响起:“全体集合!”

  战士们迅速从地窝子里钻出,列队站好。经过一夜的紧张,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更加锐利和坚定。

  “情况,昨晚大家都知道了。”王营长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废话,“有宵小之辈,盯上咱们了!怕不怕?”

  “不怕!”吼声整齐划一,带着杀气。

  “好!咱是扛过枪、打过仗的兵!建设边疆是战斗,保卫家园也是战斗!”王营长目光扫过全场,“从现在起,营地按战时管制!白天建设,晚上警戒,一刻不能松懈!”

  他看向宋书羽:“书羽,你来说!”

  宋书羽上前一步,声音清晰:“同志们,咱们不能光挨打不还手!要想站稳脚跟,就得先把篱笆扎紧!昨晚我勘察过了,营地东南边就有上好黏土!咱们今天,就用它,打土坯,垒围墙!”

  “打土坯?”不少战士露出疑惑的神色。他们大多是野战部队出身,打仗在行,但对这种泥瓦匠的活计却很陌生。

  “对!打土坯!”宋书羽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长方形,“就是把黏土和匀,放进木模子里,夯实,晒干,就是一块结实的土砖!咱们用这土砖,沿着咱们营地外围,垒一圈矮墙!不需要多高,但能挡视线,挡流沙,更能让那些暗地里的老鼠知道,咱们不是好惹的!”

  他解释得通俗易懂,战士们立刻明白了这土坯墙的意义。这不仅是物理防御,更是精神和主权的宣示!

  “中!就这么干!”李铁柱第一个响应,“秀才,你说咋干,俺们就咋干!”

  “好!”王营长一锤定音,“分工!一排,继续负责警戒,看住西边和北边!二排,跟着宋书羽同志,取土,打坯!三排,继续完善地窝子,并开辟南边那片硬地,准备试种!苏青同志,带女同志和后勤,保障饮水伙食,同时注意观察周围动静!”

  “是!”

  队伍立刻行动起来,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运转。

  宋书羽带着二排三十多名战士,拿着?头、铁锹、以及临时找来的几个旧木板钉成的土坯模子,直奔东南方向的黏土地。

  【资源探测模块】的指引极其精准。战士们只往下挖了不到半米,就露出了颜色发暗、质地细腻黏稠的土层。

  “就是它!挖!”宋书羽抓起一把黏土,在手里捏了捏,黏性和可塑性都很好。

  战士们挥汗如雨,很快挖出了一大堆黏土。接下来的工序是“和泥”。这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土坯不成形,少了容易开裂。还得把黏土里的草根、石子捡干净。

  “脱鞋!下去踩!”李铁柱吼了一嗓子,第一个甩掉破旧的解放鞋,跳进了和泥坑里。冰冷的泥浆瞬间没过了他的小腿肚。

  其他战士见状,也纷纷脱鞋跳了下去。几十只脚在泥坑里反复踩踏、揉搓,喊着号子,仿佛不是在和泥,而是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战斗。泥点飞溅到脸上、身上,谁也顾不上擦,场面热火朝天。

  宋书羽也没闲着,他负责检查泥料的湿度,指挥战士们调整水量,并将和好的泥料一锹锹铲到平整好的场地上。

  开始打坯了。战士们两人一组,一人往木模子里填泥,另一人用光溜溜的圆石头(代替夯锤)使劲夯实,然后用刮板刮去多余的泥,最后小心翼翼地把木模子提起——一块方方正正、湿漉漉的土坯就成型了!

  一开始,大家手法生疏,打出来的土坯歪歪扭扭,或者提起模子就散了架。但在宋书羽的耐心指导和不断实践中,很快,一块块合格的土坯就被整齐地码放在空地上,接受着戈壁阳光和风沙的洗礼。

  “哈哈!看俺这块,多瓷实!”李铁柱举起一块自己打好的土坯,得意地炫耀。

  “你那算啥,看我这块,棱是棱,角是角!”另一个战士不服气地比划着。

  劳动的成就感,暂时冲淡了紧张的气氛。看着空地上越码越高的土坯,每个人心里都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

  苏青带着女兵们送来了热水和中午的饭食——依旧是小米粥,但多了几块烤热的、硬邦邦的杂面饼子。她们看着男同志们满身泥浆却干劲冲天的样子,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宋同志,你们辛苦了。”苏青给宋书羽递过一碗热水。

  “都是为了营地。”宋书羽接过碗,喝了一口,目光扫过苏青和那些忙碌的女兵,“你们也一样辛苦。”

  到了下午,第一批土坯已经半干。宋书羽立刻组织人手开始垒墙。他规划沿着营地外围相对较高的地势,垒一道高约一米二、厚度约四十公分的矮墙。这个高度既能有效阻挡视线和流沙,施工难度又相对较低。

  垒墙同样是个技术活。需要用泥浆做黏合剂,土坯要错缝垒砌,才能稳固。宋书羽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

  “这墙垒起来,心里就踏实多了!”一个老班长一边砌墙,一边感慨,“当年打阻击,要是有这么道墙,能少牺牲多少同志……”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道看似简陋的土坯墙,在战士们心中,已然成了一道象征着安全和秩序的精神防线。

  夕阳西下时,一道长达二十多米的土坯矮墙,已经如同一条黄色的土龙,蜿蜒在了沙枣坡营地的东南侧。虽然只是开始,却意义非凡。

  王营长巡视着这道新垒起的围墙,用手拍了拍结实的墙体,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好!干得好!就这么干!用不了几天,咱们就能把整个营地都圈起来!”

  然而,就在众人为初步成果感到振奋时,负责西边警戒的哨兵再次匆匆跑来,脸色凝重:

  “营长!西边沙梁子后面,又看到反光镜的闪光了!这次更频繁!他们肯定还在盯着咱们!”

  气氛瞬间再次紧绷。

  王营长眼神一寒,看向西边那起伏的沙梁,冷哼一声:“让他们看!正好让他们看看,咱们是怎么在这沙窝窝里,把家一点点建起来的!传令,晚上警戒力量加倍!我倒要看看,这些藏头露尾的东西,敢不敢来碰碰咱们这刚立起来的‘规矩’!”

  夜色渐深,新垒的土坯墙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营地内,篝火比昨夜更少,气氛也更加肃杀。但战士们的眼神,却比昨夜更加坚定。

  有了这道墙,哪怕它还很矮,却仿佛给了所有人一个可以依托的阵地。

  宋书羽知道,这只是防御的第一步。敌人像毒蛇一样潜伏在暗处,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他必须更快地推进建设,让营地变得更坚固,更自给自足,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他看着系统中“巩固根基”的任务倒计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http://www.hlys.cc/47207/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