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陶器与新的危机
推荐阅读: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坎儿井工程在稳步推进,但另一个现实问题日益突出——容器的匮乏。营地严重缺乏像样的盛水、储粮的器皿。战士们喝水、吃饭用的多是随身携带的搪瓷缸、铝饭盒,甚至是一些缴获的、奇形怪状的水壶。储存粮食和珍贵的水,则主要依靠从上级领取的少量木桶和皮囊,以及阿卜杜勒大叔部落支援的一些羊皮袋。这些容器不仅数量少,而且易损坏,不便清洁。
一次,炊事班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珍贵的木桶,损失了小半桶宝贵的饮用水,让王营长心疼得直跺脚。
“必须想办法解决容器问题!”王营长找到宋书羽,“能不能像打土坯一样,用泥巴烧点啥家伙什出来?”
烧陶!
宋书羽脑海中立刻闪过这个念头。黏土他们不缺,燃料(红柳根、骆驼刺)戈壁滩上也有,缺的是技术和窑!
他立刻接取了系统“巩固根基”任务中关于“储备”的子项,系统果然给出了回应:
【检测到宿主需求:容器制造。推荐方案:原始陶器烧制。提供简易堆烧法及慢轮制陶技术要点…】
有了方向,宋书羽信心大增。他找到阿卜杜勒大叔,询问部落里是否有人会烧陶。
阿卜杜勒摇了摇头:“我们族人以前也尝试过,但这里温度不好控制,烧出来的东西不是碎了就是漏了,慢慢就没人弄了。怎么,你想试试?”
“对!我想试试!”宋书羽目光坚定,“咱们有黏土,有柴火,缺的是手艺和经验,大家一起摸索!”
说干就干。宋书羽挑选了几个手比较巧的战士,包括苏青(她心细),又请阿卜杜勒大叔找来了部落里两位曾经接触过制陶的老人做顾问,一个小小的“沙枣坡陶器作坊”就在营地一角成立了。
第一步是选土和炼泥。在【资源探测模块】的帮助下,宋书羽找到了纯度更高、杂质更少的沉积黏土。战士们像和泥打土坯一样,反复踩踏、揉搓,去除里面的气泡和颗粒,直到泥料细腻均匀。
第二步是塑形。这是最难的一步。宋书羽根据系统提供的“慢轮制陶”要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木质转盘。战士们脚下踩着踏板,通过皮带带动转盘缓慢旋转,手上则扶着泥料,试图让它随着旋转变成碗、盆、罐的形状。
这需要极高的手感和技巧。一开始,转盘上的泥巴不是歪歪扭扭,就是直接瘫成一团。李铁柱试了几次,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泥,憋出来的“碗”像个歪脖子南瓜,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俺看这比打枪难多了!”李铁柱懊恼地甩着手上的泥。
苏青却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天赋。她静静地坐在转盘前,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她的手指纤细而稳定,眼神专注。慢慢地,她手下旋转的泥巴开始听话,渐渐有了器皿的雏形。
“成了!苏教员,你成功了!”一个战士指着苏青手下那个虽然粗糙但已具碗形的泥坯,惊喜地叫道。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苏青手下那个小小的、粗糙的泥碗,仿佛看到了绝世珍宝。苏青的脸微微泛红,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眼中充满了成就感的喜悦。
在苏青的带动和两位维吾尔族老人的指点下,越来越多的战士掌握了初步的塑形技巧。虽然做出来的陶坯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歪歪扭扭,但总算是像模像样的器皿了!
接下来是晾干。戈壁干燥的空气和强烈的日照,使得泥坯很快变硬。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烧制!
宋书羽采用系统提供的“堆烧法”。他们在空地上挖了一个浅坑,将完全干透的陶坯小心翼翼地码放在坑底,然后在陶坯周围和顶部堆上厚厚的干柴、红柳根和骆驼刺。
点火!
火焰熊熊燃起,浓烟滚滚。所有人都紧张地围在火堆旁,看着火焰吞噬了那些凝聚了他们心血的泥坯。温度的控制全靠经验,宋书羽和两位维吾尔族老人不停地观察火色,指挥战士们添加或减少柴火。
烧制持续了大半天。当火焰渐渐熄灭,只剩下通红的炭火和冒着青烟的灰烬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等待陶器冷却的过程无比漫长。终于,温度降了下来。宋书羽用一根长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灰烬。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大部分陶器都烧制成功了!虽然颜色灰黑,表面粗糙,布满气泡和沙眼,但它们确确实实变成了坚硬的、敲起来当当响的陶器!
有碗,有盆,有罐子!虽然丑陋,却是他们亲手创造的、属于沙枣坡的第一批工业产品!
“成功了!我们烧出陶器了!”
狂喜的欢呼声响彻营地!战士们争相传看着这些丑陋却珍贵的陶器,如同捧着稀世珍宝。李铁柱拿起一个他亲手参与制作的、歪把子的陶碗,咧着嘴傻笑:“嘿嘿,以后俺就用这个吃饭!”
王营长抚摸着一个厚实的陶盆,感慨万千:“好啊!有了这个,咱们存水存粮就更方便了!这是咱们自己造的宝贝!”
阿卜杜勒大叔也拿起一个陶罐,啧啧称奇:“你们解放军,真是啥都能创造出来!胡大保佑你们!”
陶器的成功烧制,极大地提升了营地的自信心和物资保障水平。这意味着他们在自给自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就在营地上下为陶器的成功而欢欣鼓舞时,一个更隐蔽、更致命的危机,正悄然向坎儿井工程的核心——“龙口”工地袭来。
负责“龙口”深处挖掘的几名战士,在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乏力的症状,其中一人甚至昏厥了过去!
“怎么回事?中暑了?”王营长闻讯赶到,焦急地问道。
随队卫生员检查后,脸色凝重地摇了摇头:“不像中暑。他们的症状……更像是……气体中毒!”
“气体中毒?”宋书羽心头一凛!他立刻想到,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地下空间,容易积聚二氧化碳、甲烷甚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快!把人都撤上来!加强‘龙口’和所有竖井的通风!”宋书羽急令。
人员被迅速撤离,但昏厥的战士情况不容乐观。而更糟糕的是,由于通风条件一时难以根本改善,“龙口”深处挖掘工作被迫暂停!
坎儿井工程,遇到了开工以来最大的技术瓶颈和安全隐患!
如果不能解决地下有害气体的问题,整个引水工程将功亏一篑!
希望,再次被蒙上了阴影。刚刚因为陶器成功而带来的喜悦,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冲淡。
宋书羽站在“龙口”边,看着深不见底的竖井,闻着那从井底弥漫上来的、带着一丝异样的空气,眉头紧锁。
他知道,必须尽快找到检测和排除有害气体的办法。否则,不仅工程无法继续,所有人的生命安全都将受到威胁。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后世有限的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并结合系统,急切地寻找着在这个时代可能实现的解决方案。
一场与无形杀手争夺时间和生命的战斗,打响了。
http://www.hlys.cc/4720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