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名动省城与家中惊变
推荐阅读: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省展销会的消息,像一剂强心针,让杨涛的省城之行目标更加明确。他不再满足于零敲碎打地开拓小店渠道,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争取这个更高平台的机会上。张启明主任和吴科长的回电几乎同时到达,态度惊人地一致——全力支持!地区相关部门正愁没有拿得出手的民营企业典型,“黔山源”及其背后的故事,加上省报的前期报道,简直是送上门的样板。推荐手续以最快的速度启动。
等待官方流程的同时,杨涛并未闲着。他白天带着小陈,更加细致地考察省城市场,晚上则在招待所里,根据几天来的观察和思考,重新规划“黔山源”的参展策略。
“我们的包装还要再提升一个档次。”杨涛在草图上勾勒着,“不能光是土特产的感觉,要有品质感,有文化气息。腊味礼盒可以做成提篮式,衬上干净的稻草或油纸;药酒的标签要重新设计,突出药材的道地和炮制工艺。”
他甚至构思了几句广告语:“黔山深处觅真味”,“匠心传承,自然馈赠”。
小陈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感叹:“杨哥,你脑子里怎么有这么多点子?”
杨涛笑了笑,没有解释。前世的信息轰炸和营销理念,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降维打击。
几天后,正式的参展通知书终于下发。拿着盖有省商业厅和地区行署大红印章的通知书,杨涛心潮澎湃。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机会,更是一种官方认可,是“黔山源”从山野走向广阔天地的重要一步。
他立刻给王大山打电话,要求不惜成本,选用最好的原料,按照新设计的包装方案,紧急生产一批专供展销会的精品腊味和药酒,并再三强调质量必须万无一失。
展销会开幕那天,省展览馆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来自全省各地的名优产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黔山源”的展位不算最大,但独具匠心。原木色的展台,点缀着干竹和山石,背景是放大的黔东南山水照片,以及装裱起来的省报报道。身着苗族服饰(杨涛特意请来的临时模特)的姑娘端着试吃品,笑意盈盈。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产品本身。打开的精美礼盒里,腊肉色泽油润,腊肠饱满紧实,腊排骨金黄诱人;玻璃瓶中的药酒澄澈透亮,药材根须分明。那股融合了烟火气与药香的独特味道,在喧嚣的展馆中脱颖而出。
杨涛亲自站台,他不再是那个穿着洗旧工装的年轻老板,而是换上了一身合体的中山装,沉稳自信,用带着些许乡音但条理清晰的普通话,向每一位驻足的客商和领导介绍着“黔山源”的故事和产品理念。
“我们卖的不仅仅是腊肉和药酒,是一种山里人的诚信,是一种传统手艺的坚守,更是我们黔东南这片绿色青山孕育出的独特风味。”
他的讲述,结合省报的报道背景,极具感染力。再加上试吃品过硬的质量和独特风味,“黔山源”的展位迅速成为整个展销会的焦点之一。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远超在凯里时的盛况。不仅有省城各大百货大楼、糖酒公司的采购代表,还有来自邻省、甚至更远沿海城市的贸易商。他们看中的,不仅是产品,更是“黔山源”这个品牌背后蕴含的故事和潜力。
地区带队的领导脸上乐开了花,亲自来到“黔山源”展位慰问,握着杨涛的手连连称赞:“小杨同志,好样的!为我们地区争光了!”
镁光灯不断闪烁,省报的方静记者也闻讯赶来,进行了现场采访。可以预见,又一篇关于“黔山源”和杨涛的报道,即将见诸报端。
杨涛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振奋。他知道,“黔山源”借此东风,真正意义上在省城乃至更广阔的市场站稳了脚跟。
然而,就在展销会进行到第二天下午,最关键的时刻,一个长途电话从县城辗转打到了展销会组委会,又几经周折,才找到杨涛。
电话是水生打来的,声音带着哭腔和前所未有的惊慌:“杨哥!不好了!杨叔……杨叔他晕倒了!吐了血,现在在医院抢救!医生说是劳累过度,加上急火攻心,旧疾复发,情况……情况很不好!秀兰婶子都快哭晕过去了!杨哥,你快回来吧!”
如同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杨涛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血色褪尽,握着话筒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父亲……吐血……抢救……
这几个词像重锤一样砸在他的心上。他想起离家时父亲那欲言又止的担忧眼神,想起母亲偷偷告诉他,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暗地里为他担了多少心,承受了多少流言蜚语的压力。如今他事业刚有起色,名声传到省城,还没来得及让父母真正享福,父亲却……
巨大的愧疚和恐慌瞬间淹没了他。
“杨哥?杨哥你怎么了?”小陈察觉到他的异常,连忙上前扶住他。
杨涛猛地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和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泪水。他对着话筒,用尽全身力气保持镇定:“水生,听着!我马上回去!不惜一切代价,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钱不是问题!稳住我娘,告诉她,我很快就到!”
挂了电话,杨涛的脸色苍白得吓人,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迅速找到展销会的负责人和地区带队领导,简要说明了家中突发急事,必须立刻返回。
领导虽然惋惜,但也表示理解,让他放心回去处理家事,展位这边会安排人暂时照看。
“小陈,你留下,配合领导的工作,处理好后续的订单和洽谈。”杨涛快速吩咐,“所有事情,你全权负责,遇到拿不准的,打电话到县里加工坊问大山。”
“杨哥,你放心!这里交给我!”小陈重重点头。
杨涛甚至来不及回招待所拿行李,只带上随身的钱包和证件,冲出展览馆,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长途汽车站。他必须赶上最早一班回县城的车。
坐在颠簸的汽车上,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杨涛的心早已飞回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飞到了生命垂危的父亲身边。
事业的成功,省城的荣耀,在这一刻都变得微不足道。他拼命奋斗,最初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父母不再为他操心蒙羞吗?
如果父亲因此有个三长两短,他所有的成功都将失去意义。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和自责攫住了他。他是不是走得太快,忽略了家人的感受?是不是给了父母太大的压力?
“爸,你一定挺住!等我回来!”他在心中无声地呐喊。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载着归心似箭的杨涛,也载着他满心的焦虑和悔恨。省城的喧嚣和荣耀被远远抛在身后,等待他的,是家乡未知的风雨和生命的考验。
而就在杨涛焦急赶路的同时,县城医院里,杨老根躺在病床上,面色蜡黄,气息微弱。李秀兰守在床边,紧紧握着丈夫粗糙的手,泪流不止。
水生跑前跑后,办理着各种手续。王大山也闻讯从加工坊赶来,眉头紧锁。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医院走廊的尽头,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悄悄离去,脸上带着一丝阴冷的笑意。那是赵老三的一个残党,他将杨老根病重、杨涛紧急返回的消息,迅速传递了出去。
风雨欲来,家的港湾,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杨涛的省城序曲,被迫以一种最不愿看到的方式,戛然而止。
http://www.hlys.cc/47229/1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