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槐木秤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青溪镇的老街上,最惹眼的不是绸缎铺的幌子,也不是酒楼的酒香,而是老槐树下那杆孤零零的秤。秤是槐木做的,秤杆被磨得油光锃亮,泛着琥珀色的光,像块浸了百年的老玉。

  守秤的是胡老汉,背有点驼,看人时总仰着脖子。他手里的秤不称金银,不称粮食,专称。这话是镇上的老人说的,年轻人只当是句玩笑,直到亲眼见过那秤的神奇。

  胡伯,称称我这筐橘子。卖水果的王二把竹筐往秤盘上一搁。筐里?橘子??黄澄澄的,看着就喜人。

  胡老汉没动秤砣,只是用手指敲了敲竹筐底。底下垫着三斤湿棉絮呢。他声音沙沙的,像风吹过槐树叶。王二的脸腾地红了,讪讪地换了个空筐。

  这年春天,镇上来了个穿西装的年轻人,姓赵,说是要承包镇外的老油坊。赵老板出手阔绰,给每户人家送了袋白面,唯独没给胡老汉送。一个破秤匠,能翻起什么浪。他在酒桌上跟人说。

  胡老汉听说了,也不恼,照旧每天坐在槐树下,眯着眼晒太阳。

  油坊开起来那天,放了三挂鞭炮,红纸屑落了一地。赵老板站在门口拱手:以后还请各位乡亲多捧场,我这油,足斤足两!

  人群里有人喊:让胡伯称称就知道了!

  赵老板脸上的笑僵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好啊,正好让胡伯给做做见证。他让人舀了一瓢油,倒进油罐里,递到胡老汉面前。

  胡老汉慢悠悠地把油罐挂上秤钩,挪动秤砣。秤杆刚平,他突然了一声:少了半两。

  赵老板的脸沉了:胡伯怕是老眼昏花了吧?我这油都是按标准装的。

  秤不会说谎。胡老汉把秤杆往赵老板面前送了送,不信你自己看。

  围观的人都凑过来看,果然见秤杆上的准星偏了半分。赵老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最后甩下句我回去查查,就匆匆进了油坊。

  这事过了没几天,镇上的张寡妇找到胡老汉,眼圈红红的。胡伯,您帮我称称这个。她递过来一个布包,里面是对银镯子。

  这是......

  是赵老板送的。张寡妇抹了把泪,他说只要我在账本上多记两桶油,这镯子就归我。我男人走得早,孩子还小,我......

  胡老汉没接镯子,只是把槐木秤往石桌上一放。你知道这秤为什么用槐木做吗?他问。

  张寡妇摇摇头。

  老辈人说,槐树通灵性,能辨善恶。胡老汉拿起秤砣,你要是接了这镯子,心里的秤就歪了,往后夜里睡觉都不安稳。

  张寡妇捧着布包,眼泪掉得更凶了。最后她把镯子收起来,说要还给赵老板。

  入夏时,油坊出了件大事。有户人家买了油回去,炒菜时油溅出来,烧着了半间厨房。官府来人查,发现油里掺杂桐油。

  赵老板被带走那天,路过老槐树,看见胡老汉正在给秤杆上蜡。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他红着眼问。

  胡老汉没抬头:秤知道。他指了指秤杆上的刻度,每颗星都代表一两良心,少一颗,秤就不平。

  赵老板被押走后,油坊关了门。镇上的人商量着再开一家,让胡老汉当管事。胡老汉摆摆手,说自己只会做秤。

  那天傍晚,胡老汉找出一截新的槐木木头,开始做新秤。夕阳透过槐树叶,在他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手布满老茧,却稳得很,刻秤星时,眼睛眯成一条缝,像在穿针。

  胡伯,您这秤做得真好。蹲在旁边看的小石头说。他是个孤儿,平时总在老槐树下玩,胡老汉看他可怜,常给些吃的。

  做秤跟做人一样。胡老汉把刻好的秤星抹上红漆,心要正,眼要亮,不然秤就不准。

  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帮着递砂纸。

  新秤做好那天,镇上的人都来了。胡老汉把新秤挂在老槐树上,阳光照在秤杆上,红漆的秤星亮得像小红灯笼。

  这秤谁来管?有人问。

  胡老汉指了指小石头:他吧。

  小石头吓了一跳,连连摆手:我不行,我不会。

  我教你。胡老汉拿起新秤,看好了,称东西前,先称称自己的良心。

  小石头学着胡老汉的样子,把空秤盘挂上。秤砣轻轻一挪,秤杆就平了。

  后来,小石头成了青溪镇新的秤匠。他做的秤,跟胡老汉做的一样准。有人说,是老槐树的灵气附在了秤上,也有人说,是胡老汉把良心刻进了木头里。

  许多年后,小石头也老了,背也驼了。他常常坐在老槐树下,看着来往的行人,手里的槐木秤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偶尔有孩子问他,这秤真能称人心吗?

  他总是笑一笑,拿起秤晃了晃。秤砣撞击秤杆的声音,清脆得像风铃,在青溪镇的老街上,响了一年又一年。
  http://www.hlys.cc/47232/1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