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313章 歪脖树底下的公道秤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13章 歪脖树底下的公道秤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青石镇的老槐树下,歪脖子树杈上总挂着杆老秤。秤砣用了三代人,包浆厚得发亮,秤星却依旧清晰。守秤的是个瞎眼老汉,姓王,大伙儿喊他王秤杆。

  王秤杆眼睛虽瞎,手里的秤却比谁都准。卖菜的李婶少给半两,他一拎就知道:“李婶,你这菠菜沾的泥,得再甩甩。”买肉的张屠户多搭了块油渣,他摸着眼角笑:“老张,不用来这套,称够数就行。”

  镇上的人都信这杆秤。谁家买卖有争执,往树下一站,王秤杆的秤一称,对错立现。

  那年夏天,镇上开了家新铺子,卖干货的,老板姓刘,是从城里来的,总爱穿件花衬衫,说话翘着兰花指。刘老板不信邪,觉得王秤杆瞎眼好糊弄,背地里说:“一个瞎子,能懂啥?”

  头回打交道,刘老板拎来袋核桃,说要称三斤。王秤杆接过袋子,手指捻了捻袋口的缝:“刘老板,这袋子里的碎渣,得倒出来再称。”刘老板脸一红,嘟囔着倒了小半碗碎核桃,称出来刚好三斤。

  过了几日,刘老板又来,这次是卖红枣。他特意往枣里掺了把沙子,想着王秤杆摸不出来。王秤杆接过袋子,没直接挂秤,而是把袋子往耳边晃了晃,“哗啦哗啦”响。“刘老板,你这枣会唱歌啊?”他把秤砣绳往秤杆上一搭,“多了二两‘响沙’,自己筛了吧。”

  刘老板没辙,只能认栽。心里却更不服气,觉得王秤杆是蒙的。

  入秋时,镇上赶大集,刘老板的铺子前排起长队。他偷偷把秤星往回扣了半格,一斤只给九两。有人觉得不对劲,嚷嚷着要去王秤杆那儿验。刘老板嘴上应着“去就去”,心里却打鼓,半路往人群里塞了把瓜子,想把这事混过去。

  偏巧王秤杆那天来得早,正坐在树下哼小曲。有人喊:“王大爷,刘老板的枣有问题!”

  刘老板硬着头皮把枣递过去。王秤杆摸了摸袋子,又捏了颗枣尝了尝:“甜是挺甜,就是称头短了点。”他把秤砣往秤杆上一滑,“你这秤,一斤少了一钱,十斤就少一两。”

  刘老板还想狡辩,王秤杆却话锋一转:“不过你这枣确实不错,比城里的新鲜。要是称够数,生意肯定好。”

  这话让刘老板愣了愣。他没想到王秤杆没揭穿他故意少秤,反倒夸了枣。那天收摊后,刘老板往王秤杆兜里塞了包茶叶,被王秤杆挡了回来:“我要你茶叶干啥?我又喝不出好坏。你把秤调准了,比啥都强。”

  没过几天,刘老板的铺子门口也挂了杆新秤,旁边贴了张纸:“少一两,赔十斤。”他还特意请王秤杆去“验秤”,王秤杆摸了摸秤杆,说:“这秤,中。”

  冬天来得快,一场雪把青石镇盖得白茫茫。王秤杆的老寒腿犯了,没去树下。刘老板想着他,挑了筐炭火送去,还拎了袋刚炒的花生。

  “王大爷,我给您炒了点花生,尝尝?”

  王秤杆摸了颗剥开,嚼得香:“嗯,火候刚好,不糊。”

  “我按您说的,秤调准了,现在每天能多卖两筐枣。”

  “那是,做生意跟做人一样,得实在。”王秤杆磕了磕花生壳,“我这秤啊,不光称东西,还称心呢。心不诚,称啥都不准。”

  刘老板没说话,蹲在旁边帮王秤杆添炭火。雪簌簌地下着,屋里的炭火烧得旺,花生的香味混着炭火的暖,让人心里踏实。

  开春后,王秤杆的身体更差了,很少出门。刘老板就每天把铺子的秤拎到王秤杆家,让他摸摸。有时称点新鲜菜,有时是刚出炉的馒头。

  有回刘老板带来块肉,王秤杆摸了摸,说:“这肉不错,是张屠户的吧?”

  “是,他说给您留的五花肉。”

  “这老张,还是老样子,总多给半两。”王秤杆笑了,“你跟他说,不用,称够数就行。”

  后来王秤杆走了,那杆老秤被刘老板挂在了自己铺子里。有人问他:“这秤还准吗?”

  刘老板把秤砣一挂,稳稳当当:“准着呢。王大爷说了,秤星在杆上,公道在心里。心不歪,秤就不歪。”

  如今那杆秤还在铺子里挂着,成了青石镇的一景。来往的人看见秤,就想起王秤杆,想起那句“心不歪,秤就不歪”。刘老板的铺子越做越大,逢年过节,总往镇上的小学送些干货,说:“得让娃娃们知道,啥叫实在。”

  有回一个外乡人来买枣,嫌贵,说:“别家都比你便宜。”

  刘老板指了指头顶的老秤:“我这枣,称够数,不掺假。你要是信得过这秤,就买;信不过,我不拦你。”

  外乡人瞅了瞅秤,又瞅了瞅刘老板,咧嘴一笑:“买,给我来五斤。”
  http://www.hlys.cc/47232/3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