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312章 老糖坊的旧糖刀知甘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12章 老糖坊的旧糖刀知甘苦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麦芽糖镇的老街深处,藏着家老糖坊。坊里的木案上,摆着把牛角柄糖刀,刀身薄得像纸片,刃口亮得能照见人,是糖坊掌柜唐熬糖的传家宝,打他太爷爷那辈就切着麦芽糖了。这糖刀怪得很——你要是真心熬糖,切出的糖块又亮又黏,含在嘴里能甜到心里;你要是偷工减料,糖块准会发乌发脆,还专往你手背上粘糖渣。

  守着糖刀的是唐熬糖的孙女,大伙儿喊她糖丫头。她的袖口总沾着糖霜,手心的黏劲儿三天洗不掉,每天天不亮就守着糖锅搅糖浆,说糖刀地划过糖块的声响是在跟甜味打招呼。她有个小徒弟叫糖豆,七岁,总爱舔糖刀上的残糖,说刀缝里藏着会变甜的小虫子。

  镇东头有个杂货铺老板叫钱抠门,总惦记着这糖刀。他听说老糖刀切过的糖能多卖两文钱,好几次想借去切批新糖球,都被糖豆抱着腿不让,嘴里喊:想借糖刀掺沙子,牙会硌掉!

  小暑前后,麦芽糖涨价,糖块的价钱该涨三成。钱抠门心眼活,往糖浆里掺了半成红薯泥,还故意少熬半个时辰,说新口味更清爽。有个老奶奶来买糖给孙儿,刚咬一口就皱眉:小钱,你这糖咋后味发涩?钱抠门眼一斜:这是掺了蜂蜜的,贵着呢,你不懂!

  糖豆蹲在糖坊的门墩后听见,气得直鼓腮帮子。趁钱抠门来借糖丫头的糖纸,故意把糖刀往他的糖筐旁一放。他刚想说还是唐家的糖地道,突然叫了一声——糖刀不知咋的滑了一下,刀尖在他的糖块上划了道印,露出里面的红薯纤维,跟纯麦芽糖的光泽差老远。钱抠门的脸腾地红了,拎着糖筐就走,糖豆摸着糖刀的牛角柄笑,糖刀地轻划了下木案,像是在跟他击掌。

  没过几天,钱抠门的杂货铺就没人买糖了。买糖的都说:还是糖丫头的麦芽糖实在,能拉三尺长的丝。有人问糖丫头:糖价涨了,咋不多卖钱?她擦着糖刀说:这老伙计说了,甜味是熬出来的,不是骗出来的。

  立秋时,连下了场秋雨,糖坊的柴火受潮,熬糖总糊锅。钱抠门的几锅糖全熬焦了,黑得像炭,急得他直转圈,说再熬不好就得关门。糖丫头看着急,把糖刀在米酒里泡了泡,又往糖浆里加了勺老冰糖,说让老伙计帮忙提提甜。

  怪得很,经糖刀切过的新糖,甜得比往常更润,连焦糊味都盖得住。钱抠门看得直咋舌,也想学样泡糖刀,却发现自家的铁刀一泡就生锈,把糖块染得黑乎乎的。糖豆笑得直拍大腿:钱叔,你那刀没甜味!

  钱抠门红着脸来求糖丫头,想匀点好糖救急。糖丫头让糖豆给他装了半筐,说:先卖着,下次别掺红薯泥了。他送还空筐时,拎来袋新收的芝麻,红着脸说:丫头,以前是我抠,这芝麻撒糖上香。

  冬至做糖人时,唐熬糖突然咳得直不起腰,痰里带着糖沫。郎中说是常年闻糖气伤了肺,得用梨膏糖润着。糖豆急得直掉泪,钱抠门提着两斤新米来看望,挠着头说:我去山里采过川贝,配梨膏最好,就是路难走......

  当天夜里,糖豆抱着块碎糖,趴在糖刀旁说:糖刀爷爷,救救唐爷爷吧,我以后天天给你擦糖渣,不让你粘灰。眼泪掉在糖刀上,顺着刀缝流进牛角柄里。第二天一早,他发现柄底的缝隙里卡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几颗川贝,还带着股糖香味。

  钱抠门一看就咋舌:这是崖上的川贝!比药铺的金贵!他自告奋勇陪着糖丫头去镇上,把糖人卖了,买回了梨膏糖。唐熬糖含着梨膏糖,咳嗽竟慢慢好了,又能坐在糖坊里看孙女熬糖了。

  这事过后,老糖刀成了麦芽糖镇的宝贝。谁家娶媳妇,来借糖刀切块喜糖,说能日子甜如蜜;谁家生小孩,让孩子舔口刀上的糖,说能一辈子甜滋滋。钱抠门也改了性子,杂货铺的糖再没掺过假,还总来帮糖丫头炒芝麻,说:这糖刀比账本明白,甜味掺不得假,就像人心掺不得恶。

  如今那把牛角柄糖刀还摆在老糖坊的木案上,刀身被擦得越发亮堂,牛角柄被摩挲得温润。路过的外乡人要是问起这糖刀的来历,糖丫头就会笑着说:哪有啥来历?它呀,就像这麦芽糖,看着黏,却认人心,你对它实诚,它就给你真甜味;你要是耍心眼,它可不就给你尝点苦涩瞧瞧?

  钱抠门后来把杂货铺改成了甜品铺,专卖糖丫头做的糖,柜台上总摆着个小糖刀模型,谁来买糖都要听他讲段糖刀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糖刀,能切开糖块,更能辨清甘苦,这样才能熬出像样的日子。

  风一吹,糖坊的糖香飘出半条街,糖刀偶尔被风吹得地碰下木案,混着熬糖的声,听得人心里甜丝丝的——那是老物件在说,日子就像熬糖,得实打实熬,慢慢收汁,才能熬出蜜一样的甜。
  http://www.hlys.cc/47232/3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