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317章 老戏台的旧锣板有脾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17章 老戏台的旧锣板有脾气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锣鼓巷的尽头,搭着座百年老戏台。台口的柱子旁,立着块黑檀木锣板,板面上布满了铜钱大的凹痕,边缘被敲得发亮,是戏班班主锣老响的传家宝,打他爷爷年轻时就陪着敲开场锣。这锣板怪得很——你要是唱得用心,锣声脆得能掀掉戏台顶,台下的叫好能震落檐角的灰;你要是糊弄观众,锣板就变得死沉,还专往你锣锤上撞,让你敲不出响。

  守着锣板的是锣老响的儿子,大伙儿喊他锣小二。三十来岁,胳膊上的肌肉块像小馒头,是常年抡锣锤练的,每天天不亮就对着空戏台敲,说锣板地应和,是在跟他吊嗓子。他有个小闺女叫锣妹,五岁,总爱举着个小铜锣瞎敲,说老锣板里住着管唱戏的老祖宗。

  巷口有个搭草台班子的,姓刘,以前是卖糖葫芦的,总爱穿件花衬衫,见人就拍胸脯:我这戏,比宫里的还热闹!刘班主瞧不上老锣板,背地里说:一块破木头,能比我的机关布景吸引人?

  开春头场戏,老戏台演《穆桂英挂帅》,锣小二蹲在锣板旁琢磨了半宿。刘班主路过,撇着嘴说:敲那么响干啥?观众看的是热闹,你这锣声能当饭吃?锣小二没理他,拿起锣锤地敲了一下,震得刘班主的草台布景都晃了晃。

  过了几日,刘班主的草台班子开演,雇了几个跑江湖的,戏服穿得花里胡哨,唱得却荒腔走板。有个老爷子听不下去,拄着拐杖喊:这唱的啥?还不如我家驴叫得顺耳!刘班主赶紧敲锣打镲圆场:新派唱法,你们不懂!

  锣妹蹲在戏台后看,气得小脸蛋通红。趁刘班主来借锣小二的鼓槌,她抱着小铜锣往锣板边一凑,怪事儿发生了——老锣板突然自己响了一声,震得刘班主手里的锣锤掉在地上,正好砸在他那机关布景的绳子上,布景塌了半边,露出后面支棱的竹竿子。观众地笑了,刘班主的脸腾地红了,捡起鼓槌就跑,锣妹拍着锣板偷笑,锣板地又响一声,像是在跟她击掌。

  入夏时,连下了半月雨,老戏台的屋顶漏了。刘班主的草台被冲垮了,急得他直转圈,说再搭不起来就得散伙。锣小二看着急,把锣板往戏台中央一放,又找来油布盖在屋顶,说让老伙计帮着镇镇场子。

  怪得很,雨竟慢慢停了,太阳还钻出了云层。街坊们帮着修戏台,刘班主也拎着锤子来帮忙,看着老锣板直咂舌:这木头真邪门!他想摸摸锣板,手刚碰到,锣板突然地响了,震得他一哆嗦,手里的钉子都掉了。锣妹笑得直拍小手:刘叔,锣板不待见你!

  刘班主红着脸来求锣老响,想让老戏班带着他的人一起演。锣老响让锣小二教他们练嗓子,说:唱戏跟盖房子一样,根基不实,搭再高也得塌。刘班主跟着学了半个月,嗓子喊哑了也不偷懒,唱《铡美案》时,竟把台下的老太太唱哭了。

  秋收时,锣老响突然咳得唱不出声,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郎中说是常年喊嗓子伤了气,得用胖大海炖冰糖。锣妹急得直掉泪,刘班主提着一篮新摘的柿子来看望,挠着头说:我去山里采过胖大海,泡水喝管用,就是路不好走......

  当天夜里,锣妹抱着小铜锣,趴在老锣板旁说:锣板爷爷,救救爷爷吧,我以后天天给你擦灰,不让你长霉。眼泪掉在锣板的凹痕里,顺着木纹渗进去。第二天一早,她发现最大的那个凹痕里,卡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包胖大海,还带着股檀木的香味。

  刘班主一看就咋舌:这是陈年胖大海!比新的管用十倍!他自告奋勇陪着锣小二去镇上,把戏票钱凑凑,买回了最好的润喉药。锣老响喝了胖大海水,没过几天,又能站在台上喊当哩个当了。

  这事过后,老锣板成了锣鼓巷的宝贝。谁家娶媳妇,请戏班来时都要敲三下锣板,说能讨个好彩头;谁家生小孩,让孩子摸把锣板,说能长副好嗓子。刘班主也改了性子,排戏时比谁都认真,还总来帮着修戏服,说:这锣板教会我,真本事不是吹出来的,是练出来的。

  如今那黑檀木锣板还立在戏台口,凹痕里积着薄薄的灰,敲起来依旧响,能传到三里外。路过的外乡人要是问起这锣板的来历,锣小二就会笑着说:哪有啥来历?它呀,就像这戏台,看着旧,却认真心,你对它实诚,它就给你满堂彩;你要是耍滑,它可不就给你敲哑锣,让你下不来台?

  刘班主后来和老戏班合在了一起,戏班越办越红火。他总在开场前敲三下锣板,跟观众讲段锣板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锣板,经得住敲,受得住打,才能响当当立在世上。

  风一吹,戏台的灯笼晃,老锣板偶尔被风吹得地响一声,听得人心里亮堂——那是老物件在说,不管干啥营生,都得有真本事,掺不得半点假。
  http://www.hlys.cc/47232/3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