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被逼娶冰山妻(144)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韩擎血染黄河、陆明远文官守城、卫铮铁面无私、石虎敌后坚韧……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与人物,如同散落的珍珠,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核,却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在帝国上下悄然传递、发酵,形成了一种超越个人的力量,这便是——薪火相传。**黄河南岸,新兵大营。**
一名刚从北岸逃难而来的年轻书生,听着老兵们含泪讲述韩擎将军如何率数百残兵死守风陵渡、直至全军覆没的壮举,他原本因国破家亡而灰暗的眼神,渐渐燃起了一簇火焰。他扔掉了手中的书卷,毅然走向募兵处,在名册上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韩擎的勇烈,点燃了他胸中的血性。
**江南,苏州府学。**
年迈的学正,在讲堂上并未照本宣科,而是动情地讲述着通判陆明远,如何以文弱之躯,持剑立于嘉兴城头,率领军民击退海寇的事迹。台下,年轻的学子们听得心潮澎湃,目光灼灼。他们从这位不曾谋面的陆通判身上,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课后,数名学子联名上书,请求府衙允许他们组织乡勇,协助巡防海疆。陆明远的风骨,启迪了后学的责任。
**京城,刑部衙门。**
几名新入职的年轻官吏,最初对侍郎卫铮的严苛与不近人情颇有微词。但当他们亲眼目睹卫铮顶住来自国公府的巨大压力,坚决依法查办勋贵子弟,甚至因此遭到匿名恐吓也毫不动摇时,他们被深深震撼了。他们开始明白,律法的尊严,正是由这等看似“迂腐”的坚守所铸就。他们收起浮躁,默默跟随卫铮学习案牍,处理公务,眼神中多了几分敬畏与坚定。卫铮的刚直,塑造着新一代法吏的脊梁。
**函谷新防线,一处烽燧。**
“刺穹营”队长石虎,带着那份用命换来的情报,终于踉跄着返回了己方阵地。他几乎不成人形,将情报交出后便昏死过去。救治他的军医和同袍,听着他断断续续讲述敌后断粮十日、茹毛饮血的经历,无不肃然起敬。很快,石虎小队的事迹在防线上流传开来。许多原本对长期驻守在这荒芜新防线感到枯燥和畏惧的士兵,心中涌起了强烈的荣誉感与使命感。石虎的坚韧,激励着每一个普通的士卒。
这股悄然涌动的精神力量,也开始引起朝堂之上“新枢”们的注意。
沈文周在接到韩擎殉国、但其部成功阻滞狄军、为南岸布防赢得时间的详细战报后,沉默良久,随即以兵部名义,明令褒奖韩擎及其所部,追赠韩擎为镇军将军,厚恤其家,并将其事迹刊印,传阅各军。他知道,需要树立这样的榜样,来凝聚日渐涣散的军心。
裴度则敏锐地捕捉到了江南士林因陆明远之事而产生的微妙变化。他暗中推动,使陆明远的事迹通过官方渠道和士人交往广泛传播,并以此为契机,加大了对江南士绅的笼络与动员,鼓励他们出钱出力,共保乡梓。
皇帝赵珩,在御案上同时看到了韩擎的殉国奏报、陆明远的守城捷报以及卫铮顶住压力、依法办案的密奏。他放下奏章,走到殿外,望着阴沉沉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他失去了杜宏,失去了郭信,失去了张焕,失去了韩擎……但他仿佛看到,有更多的“韩擎”、“陆明远”、“卫铮”、“石虎”正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如同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
“杜卿……你看到了吗?”赵珩低声自语,“你虽已逝,然你守护这江山社稷的意志,并未消亡。它正在更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
他转身回到殿内,提笔蘸墨,神情变得无比坚定。他需要给这些星火,添一把柴,助其形成燎原之势。
他下旨,昭告天下,大力褒扬忠勇节义之士,无论文武,无论出身。他要求各地官员,需以韩擎、陆明远等人为楷模,恪尽职守。他更明确表示,朝廷绝不会因外患而放松对内吏治的整饬,支持如卫铮这般的正直官员。
杜宏点燃了自我,化作了灰烬。但这灰烬之中,蕴藏的火种却随风散开,落入无数心田。旧的支柱已然崩塌,但新的,由万千忠魂风骨凝聚而成的,更加广泛、也更加坚韧的基石,正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悄然铸就。
薪火相传,精神不灭。帝国的命运,依旧悬于一线,但其内在的韧性,却在这场空前的劫难中,得到了最残酷,也最深刻的淬炼。
http://www.hlys.cc/47256/1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