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风临月,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顾靖泽白今夏
都市无敌战神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下堂王妃要休夫
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
吞天仙根
恐怖仙缘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暮色四合,宫灯初上。御书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年轻帝王冷峻的侧脸。
萧景玄负手立于窗前,目光沉沉地望着渐暗的天色,案几上堆满了科举案卷宗,最上方是周明自尽后的验尸报告。
“线索全断了。”他低声自语,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周明一死,如同斩断了所有追查的路径。
那些暗中操纵科举、买卖功名的黑手,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更令人不安的是,朝中已有数位大臣上奏,请求尽快了结此案,以免影响明年春闱。
“陛下,皇后娘娘来了。”内侍躬身禀报。
萧景玄眉头微蹙,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自大婚以来,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相敬如宾的距离。那个从边关回来的女子,有着不同于京中贵女的锐气,却也懂得在宫中收敛锋芒。
“请皇后进来。”
风临月步入御书房,身后跟着一名捧着食盒的宫女。她今日穿着一袭淡青色宫装,发髻简洁,只簪一支白玉簪,步履从容,不见半分娇柔。
“臣妾听闻陛下连日劳顿,特命小厨房炖了参汤。”她微微屈膝,声音清越。
萧景玄淡淡点头,“有劳皇后费心。”
宫女将食盒放在案几旁,悄然退下。风临月并未立即离开,而是目光扫过满桌卷宗,最后落在萧景玄紧锁的眉头上。
“陛下仍在为科举案烦忧?”
萧景玄冷哼一声,“朝中诸事,皇后还是少过问为好。”
风临月不恼不怒,自顾自地打开食盒,盛出一碗参汤,轻轻放在案几上空处。
“臣妾不敢干政。只是见陛下为此案困扰,想起在边关时的一些旧事。”
萧景玄挑眉看她,示意她说下去。
“在边关时,将士们有时会藏些私房钱。若藏在枕下靴里,一搜便知。”风临月语气平和,仿佛真的只是在闲聊家常,“但若有人将私钱混入全营的粮饷账本里,便如一滴水入海,寻无可寻。”
萧景玄初时未觉,随手接过参汤,正要抿一口,却忽然顿住。他猛然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风临月。
“皇后的意思是?”
风临月微微一笑,眼神清澈见底,“臣妾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随口一说罢了。陛下慢用,臣妾告退。”
她行礼后转身离去,裙裾轻拂门槛,消失在暮色中。
萧景玄放下参汤,快步走回案前,重新翻看那些被退回的试卷和落榜举子的名单。他的手指在一份名单上停住,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混入全营的粮饷账本……”他低声重复着风临月的话,忽然高声唤道,“传顾晏书!”
---
璟王府,西苑。
晏华裳从噩梦中惊醒,额上沁出细密汗珠。窗外月色朦胧,室内烛火已燃至半截。
她又梦见了那个场景——无数举子跪在宫门外哭诉不公,其中一人的袖口上绣着奇特的纹样,那纹样她在王府的古籍中见过,与某种秘术有关。
披衣起身,她点亮了桌案上的灯,取出纸笔,细细勾勒出梦中见到的纹样。那是一朵半开的莲花,花瓣却形似火焰,莲心处有一点朱砂。
“这是什么?”她喃喃自语,指尖轻触纸上的图案。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守夜的侍女。
“小姐,您醒着吗?需要什么吗?”
晏华裳迅速将画纸收起,“不用,我这就睡了。”
她吹熄灯火,重新躺回床上,心中却波涛汹涌。这几日,她屡次梦见与科举案相关的片段,那些破碎的画面似乎在指引她去发现什么。
周明之死绝非表面那么简单。她在重生后获得的玄学感知力告诉她,这背后有着不寻常的力量在运作。
明日,她需得去见一个人。
---
翌日清晨,风临月正在宫中查看内务府账册,女官青鸾悄步进来。
“娘娘,顾大人求见。”
风临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顾晏书是萧景玄的亲信臣子,怎会来见她?
“请顾大人到偏殿。”
顾晏书身着深蓝色朝服,气质清冷如寒玉。他行礼后直起身,目光坦然地看向风临月。
“微臣奉陛下之命,特来感谢皇后昨日点拨。”
风临月微微一笑,“本宫不知顾大人在说什么。”
顾晏书也不纠缠,只道:“陛下已命微臣重新核查所有落榜举子的籍贯背景,特别是那些与朝中官员有关联的。果然发现了几处蹊跷。”
“哦?”风临月挑眉。
“有三名落榜举子,分别是吏部侍郎的远亲、兵部尚书门客之子,以及……”顾晏书顿了顿,“已故周明大人的外甥。”
风临月轻轻放下茶盏,“这倒有趣。既是官员亲眷,为何不避嫌,反而让他们参加科举?”
“这正是蹊跷之处。更巧的是,这三人的试卷都被同一批考官评审,且评语出奇地一致——‘文采尚可,立意不高’。”
风临月若有所思,“顾大人告诉本宫这些,是为何意?”
顾晏书深深一揖,“陛下想知道,皇后是否还有别的‘边关故事’可分享?”
风临月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走至窗前。宫墙外,几株白梅正迎风绽放。
“在边关时,若想找出混入军营的细作,最好的办法不是挨个盘查,而是设下一个他不得不现身的局。”
顾晏书眼中闪过赞赏,“愿闻其详。”
“若真有人操纵科举,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安插自己人入朝为官。既然如此,何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皇后的意思是……”
“增设一场补试,专为那些落榜举子。”风临月转身,目光炯炯,“就说是陛下仁德,不忍才子失路,特予机会。但考题……需得特别设计。”
顾晏书会意,“微臣明白了。若真有人事先知道考题,必会设法传递答案,这一来便可顺藤摸瓜。”
风临月点头,“顾大人果然聪慧。”
顾晏书再次行礼,“微臣定将皇后妙计禀明陛下。”
他告退后,青鸾上前低声道:“娘娘,您这样直接献策,会不会引起陛下猜疑?”
风临月神色平静,“陛下是明君,在乎的是解决问题,而非谁出的主意。况且……”她顿了顿,“我也想知道,这朝中到底藏着什么牛鬼蛇神。”
---
与此同时,晏华裳来到了京郊的一处隐秘宅院。
开门的是个身着道袍的年轻男子,见到她,微微一愣。
“姑娘找谁?”
“我找墨渊先生。”晏华裳递上一枚玉佩,“就说故人之女前来拜访。”
男子审视玉佩片刻,侧身让她进门。
宅院内部别有洞天,庭院中种植着各种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在院子的最深处,一位白发老者正在晾晒药材。
“墨渊先生。”晏华裳恭敬行礼。
老者转身,眼中有着看透世事的清明,“你是晏家的女儿?”
“是,家父晏明堂。”
墨渊眼神微动,“明堂的女儿……我听闻你已嫁入璟王府。”
晏华裳苦笑,“先生消息灵通。华裳今日前来,是有事请教。”
她取出昨夜画的图案,递给墨渊。老者接过一看,脸色顿时凝重。
“这‘火莲印’你从何见得?”
晏华裳将梦境中的见闻简要说来,但隐去了自己重生和拥有玄学感知的秘密。
墨渊沉吟良久,“此印与一种秘术有关,施术者可借此操控他人心神。但此术极为阴毒,早已失传多年。”
“若有人用此术操控朝臣,扰乱科举,目的何在?”
“权力。”墨渊简洁道,“但更可能是为了一件东西——传说中的‘龙脉之眼’。”
晏华裳心头一震,“龙脉之眼?”
“相传掌控龙脉之眼者,可得天下。而开启龙脉之眼,需要集齐五样信物,其中一样,就藏于本届科举的试题中。”
晏华裳忽然明白了什么,“所以有人操纵科举,不是为了安插亲信,而是为了寻找信物?”
墨渊点头,“极有可能。丫头,你卷入的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先生可否助我?”
墨渊长叹一声,“二十年前,我与你父亲便是因追查此事而遭难。如今你既问起,便是天意。但我有一言相劝——此事凶险,你需得寻得盟友,单打独斗必败无疑。”
晏华裳神色坚定,“华裳明白。”
---
是夜,御书房内,萧景玄听着顾晏书的禀报,眼中闪过复杂神色。
“设局引蛇出洞……她真是这么说的?”
顾晏书点头,“皇后娘娘聪慧过人,此计甚妙。”
萧景玄踱步至窗前,望着凤仪宫的方向,若有所思。
“朕这个皇后,似乎比想象中更有意思。”他转身,“就按皇后说的办。三日后,举行补试。”
“是。”顾晏书应道,稍作犹豫后又问,“陛下,若此事果真牵扯重大,是否要告知璟王府那位?”
萧景玄眼神微凝,“你是说晏华裳?”
“微臣听闻,璟王妃近日拜访了墨渊先生。”
萧景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那个退隐多年的玄学大师?”他沉吟片刻,“暂且不必。朕想看看,她们各自能走到哪一步。”
顾晏书退下后,萧景玄独自站在御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
风临月、晏华裳……这两个女子,一个明谋善策,一个暗通玄术,竟都对这科举案产生了兴趣。这朝堂之水,比他想像的还要深。
但他萧景玄,最擅长的便是在浑水中摸鱼。
“风临月……”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唇角微勾,“让朕看看,你还有多少本事。”
---
凤仪宫内,风临月正准备歇息,忽有宫女送来一个小巧的木盒。
“娘娘,这是宫外有人送来的,说是故人相赠。”
风临月打开木盒,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火莲印现,龙眼将出,小心身边人。”
她瞳孔微缩,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这一局棋,比她想象的更加复杂。但边关十年,她学会的不仅是兵法谋略,更是如何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青鸾,”她轻声唤道,“明日传信给陆将军,就说我需要他帮个忙。”
“是,娘娘。”
风临月走到窗前,望着满天星斗,想起远在边关的岁月。那时她与将士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何等快意。而如今,她被困在这金碧辉煌的牢笼中,与看不见的敌人周旋。
但无论如何,她既选择了这条路,就会走下去。
直到,凤倾天下的那一天。
萧景玄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凤仪宫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风临月,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http://www.hlys.cc/47358/2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