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腊月廿八,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冬天的太阳也照的人暖洋洋的。陈家小院井边蹲着好几个人。

  王桂花和赵春燕一人蹲一个盆子边,手里拿着拿着丝瓜瓤洗着萝卜。秀兰把洗过的萝卜端给另一边的秀荷。秀荷挽着袖子“笃笃笃”不停的切着萝卜,切好的全部扒拉到干净的盆子里。

  陈满仓坐在灶前,负责烧火。大锅里放上水,架上笼屉,青文将秀荷切好的萝卜端进灶房,均匀地铺在笼屉上。萝卜片需要旺火蒸上小半个时辰,直到变得软烂透明,用筷子一扎就透才算蒸好。

  蒸好的萝卜片被倒入干净的纱布里,陈满仓将滚烫的萝卜包起来,放在一条洗净的长凳上,用力挤压。温热烫手的萝卜水“嗤嗤”地往外冒,萝卜的水分被一点点挤出,最终变成了一团紧实、干爽的萝卜泥。这挤干水分的萝卜泥被放在大盆里晾着,等待晚上进一步处理。

  早上忙活忙活,中午吃点东西,时间便在赵春燕的期盼下来到了傍晚。

  王桂花估摸着时辰,对春燕道:“时候差不多了,该发面了,发好放灶台边,借着余热醒一宿,明早正好用。”

  婆媳俩将那大瓦盆搬出来,倒入面粉,留下老面引子,兑上温水,开始和面。王桂花一边用力揉着,一边对春燕念叨:“这面发得好,包子馒头才暄软,全看今晚这一宿了。”和好的面团光滑圆润,被盖在盆里,小心翼翼安置在尚有余温的灶台边角。

  忙完这些,日头已西斜。一家人又开始翘首以盼,直到巷口传来那声熟悉的“爹!娘!我回来了!”

  青山风尘仆仆地迈进家门,带来了满屋的欢声笑语。王桂花拉着儿子看不够,春燕眼里闪着光,连陈满仓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舒展笑容。游子归家,一家人团团圆圆,这年才算整齐。

  晚饭后,灶房的灯火亮堂,新一轮的忙碌开始了。那盆挤干水分的萝卜泥被端上来,青山系上围裙,接过刀,熟练地将萝卜泥剁得更碎。接着,他又将那条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小块,再剁成细腻的肉馅。秀荷在一旁帮着洗菜,春燕在青山身旁细细地切着葱姜末。

  “娘,调馅的活儿交给我吧。”青山信心满满。他将萝卜碎、肉馅、白菜末、葱姜倒入大盆中,依次加入盐、酱油、自家磨的花椒粉,最后舀入一勺下午炼好的、香喷喷的猪油。他双手用力,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让馅料充分吸收调味,变得黏稠上劲。最后淋上几滴香油,一股复合诱人的香气瞬间爆发出来,比往年的馅料闻着更勾人食欲。王桂花在一旁看着儿子麻利的动作,闻着那地道的香味,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

  另一边,王桂花也没闲着,她将提前泡好的红豆倒入另一口锅里,加上足量的水,由陈满仓看着火,慢慢熬煮。豆子要煮得烂熟,明天才能做成甜滋滋的红豆馅。灶房里,剁馅声、搅拌声、煮豆子的“咕嘟”声,交织成一首充满期待的夜曲。

  廿九这天,天刚亮,全家就都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盆面。掀开盖布,面团果然发得极好,膨松胀大,布满了均匀的蜂窝。

  “好面!”王桂花喜道,“青山,你力气大,你来揉面排气。春燕,秀荷,准备馅料,咱们开工!”

  青山立刻上手,将那团发好的面反复揉搓,直到它再次变得光滑。然后他开始分剂子,擀皮。他擀的皮又快又圆,中间厚四周薄,不易露馅。王桂花、春燕、秀荷则围坐在案板旁,开始包包子。青山负责擀皮供应,竟也能跟上三个人的速度。

  王桂花包的是最拿手的褶子,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春燕手巧,包子个头匀称;秀荷稍慢,但也在认真学着。秀兰也跃跃欲试,王桂花便给了她一小块面,让她在旁边学着捏,她捏出的“包子”奇形怪状,引得大家发笑,气氛格外热闹。

  除了萝卜肉馅和甜红豆馅的包子,王桂花还特意揉了些杂粮面团,做了些实实在在的杂粮馒头,这是平日里吃惯的口味,也顶饱。

  最让孩子们新奇的是“蒸花糕”。王桂花用发面揉成长条,盘绕成花朵的形状,再巧妙地嵌上几颗红艳艳的大枣当作花心。那面团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变成了一件件寓意吉祥的艺术品。

  陈满仓依旧稳坐灶前,掌控着全局的火候。一笼笼包子、馒头、花糕被送入锅中,旺火催动着蒸汽,白色的雾气带着食物香气,源源不断地从锅盖边缘涌出,弥漫在整个灶房,甚至飘满了整个院子。那香气,是粮食的醇厚,是肉馅的丰腴,是红豆的甘甜,混合在一起,构成了最扎实、最温暖的年味。

  青文成了最快乐的“运输员”和“试吃员”,帮着把蒸好的吃食端到堂屋的簸箕里晾凉,掰开第一个豆馅包子,吹着气,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香甜软糯的味道,便是童年关于年味最幸福的记忆。

  午饭简单煮了个米汤,配着蒸好的大包子,一家人美美吃完就又忙了起来。下午的“重头戏”是炸货和煮肉。

  王桂花指挥若定:“他爹,火烧旺点,先炸豆腐,再炸丸子,最后炸小酥肉!春燕,把那块留出来的瘦肉切条;秀荷,再调点萝卜丝面糊;青山,煮肉的调料你来找!”

  一时间,灶房里如同一个分工明确的作坊。大铁锅里倒入小半锅油,油温渐升,冒出缕缕青烟。第一锅下的是切好的豆腐块,白嫩的豆腐滑入热油,瞬间泛起细密的泡泡,外表迅速结起一层金黄的硬壳,在油花中翻滚,渐渐变得蓬松酥脆,捞起控油后,成了空心的炸豆腐泡,炖菜吸汁绝佳。

  接着是炸萝卜丸子。秀荷调好的面糊里混着萝卜丝,用手挤出一个个小圆球,再用勺子舀起,滑入油锅。“刺啦”声中,面糊迅速膨胀成一个个圆滚滚、金灿灿的丸子,在油锅里快乐地打着转。秀兰和青文守在旁边,王桂花捞起第一锅,吹了吹便塞到他们手里,外酥里嫩,烫得两人直哈气也舍不得停下。

  最让人期待的,是青山操刀的小酥肉。他将切好的瘦肉条用调料、蛋液和面粉抓匀上浆。油温烧到恰到好处,他将裹好糊的肉条一条条滑入锅中。这次的声音更显沉浑,“滋啦”作响,肉条在热油中迅速定型,表面泛起细密金黄的气泡,散发出难以抗拒的焦香。炸好的小酥肉直接吃就极为美味,外酥里嫩,咸香可口,是过年期间最硬气的小零嘴,也是炖碗汤菜的精华。

  油锅几乎没停歇,炸好的豆腐、丸子、小酥肉分别用木盆装起来,堆得冒尖,满屋子都是勾人魂魄的油香。

  与此同时,另一口锅也没闲着。陈满仓看着火,里面煮着特意留下的一块方正的五花肉,青山往里投入了葱段、姜片和几粒花椒。肉块在翻滚的水花中慢慢变色,肥肉部分变得晶莹透明,瘦肉纹理分明。浓郁的肉香混合着炸货的油气,形成了一种极其霸道、也极其令人满足的“年味”,这味道仿佛有了实质,沉甸甸地笼罩着整个陈家小院,飘出巷口,向全村宣告着丰足。

  当最后一批小酥肉捞出油锅,那块五花肉也煮到用筷子能轻松扎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时,天色已近黄昏。每个人都身上沾满了面粉、手上沾满了油,脸上带着的疲惫,看着满屋子的成果——暄软的馒头包子、精巧的花糕、金黄的炸货、颤巍巍的熟肉——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踏实的富足感。

  青山接过春燕递过来的热毛巾,擦着脸上的油汗,看着这由全家人汗水凝结的、几乎溢出来的丰盛,闻着空气中交织融合的食物香气,满足地长舒一口气。所有的奔波与辛苦,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年的准备,在这一天达到了鼎盛。万事俱备,只待明日除夕,阖家团圆,围坐一桌,将这所有的辛劳与期盼,化作最温暖、最满足的团圆盛宴。
  http://www.hlys.cc/47359/1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